高遠
莫里茨·拉威爾(1875—1937)的故居,在蒙馬特高地一帶,這里現(xiàn)在已是巴黎有名的紅燈區(qū)。
拉威爾的父母從家鄉(xiāng)上薩瓦省搬到巴黎的時候,蒙馬特高地還是藝術家們的聚居地。拉威爾從三個月大到二十多歲,都住在離蒙馬特不遠的地方,其間搬遷過幾次,但這位音樂家的童年、少年直到青年時期始終都與圣心教堂為鄰。
雖然拉威爾一直生活在蒙馬特高地,但他的生活并不像德彪西那樣醉臥艷叢,帶露折花。這位《波萊羅》的作者與德彪西的性格很不同,德彪西生活在幻想的感覺世界里,性格猶如似火的驕陽,而拉威爾在情感表達上羞澀又含蓄,像夜間幽靜皎潔的月亮。
拉威爾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讓人難以捉摸。他沒有女朋友,也沒有男朋友,關于拉威爾的愛情直到今日也鮮為人知。拉威爾又是一個“矛盾體的結合”,他的性格里有精細簡樸、純潔童真的一面,也有背離世俗、放浪不羈的一面。魏奈斯說:“在拉威爾身上混雜著中世紀天主教徒的虔誠,還有蔑視宗教的叛逆的人的不羈?!?/p>
拉威爾的交際準則也和常人不同,他不喜歡別人跨入他感情的門檻,與人交往總是在當別人要進入他內(nèi)心的一剎那戛然而止,他的理智好像總是能成功地控制住感情。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便能感覺到他性格的這個特點。你聽拉威爾的《圓舞曲》(華爾茲)中最大的漸強,一開始的構思如同幻想在盤旋,一層一層地向上旋進,將要到高潮時,音樂戛然而止,驟然換了另一種格調(diào),回歸于婉婉的傾訴當中。
拉威爾的性格主導了他音樂創(chuàng)作的方向。在音樂形式方面,我們也不難看出他創(chuàng)作的多變性。拉威爾不僅喜歡創(chuàng)作復雜的歌劇,而且絕不會被一種音樂體裁所纏繞。他創(chuàng)作了具有東方風格的作品《謝赫拉查德》,希臘情韻的《達夫尼斯和克洛埃》,十八世紀末法國風格的《庫普蘭之墓》,巴斯克風格的《三重奏》,維也納的《圓舞曲》,還有西班牙《西班牙舞曲》、《帕凡舞曲》、《西班牙時刻》以及《波萊羅》舞曲等等,還不必說馬達加斯加風格的《馬達加斯加歌曲》。根據(jù)拉威爾后來的表述,對他影響最深的倒是俄羅斯音樂,他從里姆斯基·科薩柯夫和穆索爾斯基等人的作品中吸取了很多藝術滋養(yǎng)。
拉威爾的音樂題材廣泛而委婉,人們很難在他的音樂里找到他的人生觀點。拉威爾自己認為“音樂其實是簡單純真,歸于自然的”。在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拉威爾從不革自然的命,不改變自然的規(guī)律。雖然他的音樂觀念是傳統(tǒng)的,但在音樂語言的表達方面擺脫了傳統(tǒng)的束縛。他的作品大都產(chǎn)生于他感情的積累,而且誕生于他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拉威爾對弗蘭克、瓦格納、加布里埃爾等每一位大師的音樂風格都了解得非常細致深入,他在給學生舉例時,可以隨口說出各時期作曲家的音樂特點,并且仔細講解他們音樂風格的細節(jié)和全貌。拉威爾的音樂修養(yǎng),到現(xiàn)在仍為人們所嘆服和欽佩。
拉威爾不僅是位杰出的作曲家,還是善于解決音樂中困難的“苦行者”。在配器領域,他不斷地深入研究和探索,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管弦樂配器方法,以充分發(fā)揮每個樂器的表現(xiàn)性能,從而使其表達出異常精美和多彩的音樂效果。拉威爾的作品結構明確,織體清晰,盡管他的技術高超,但仍堅持盡善盡美的追求。他曾對傳記作家馬紐埃爾說:“我的目的是技術極端完美,因為我確知這一目標永遠無法達到,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斷向它靠近?!弊鳛橐淮芟覙放淦鞔髱?,拉威爾在藝術上百尺竿頭的追求精神,正與我國藝術大家們所提出的“根植傳統(tǒng)、盡微致廣,博采百家、推陳出新”的藝術美學觀點神韻相通。
拉威爾參加過五次羅馬大獎的比賽,只有一次獲得第二名,其余幾次都名落孫山。羅馬大獎是法國政府為獎勵在繪畫、雕塑、版畫、建筑以及音樂等藝術領域的優(yōu)秀人才而專設的獎項,自1803年設立以來,柏遼茲、古諾、比才、德彪西等音樂家都曾獲得過這一大獎。拉威爾四次競賽都榜上無名,后來全法進步的音樂家和專業(yè)報刊與知識界紛紛起來反對羅馬大獎評委的不公。連享譽當時的藝術評論家羅曼·羅蘭都撰文說:“我不是拉威爾的朋友,甚至可以說,我對拉威爾難以捉摸的、過于精雕細琢的藝術并不太有好感。但是正義驅(qū)使我說,拉威爾不僅是一個有發(fā)展前途的學生,他已經(jīng)是我國學派不可多得的最杰出的青年音樂大師之一。拉威爾不是代表學生,而是作為一個身份已經(jīng)被證實的作曲家來參加比賽的?!边@一事件釀成了一場社會風波,致使巴黎音樂學院院長泰奧爾多·杜布瓦辭職,由福列接替他的職務。
對于拉威爾細膩典雅的音樂表達和無拘無束的創(chuàng)作觀念,現(xiàn)代音樂學家們希望通過詮釋作品,來為他的音樂語言作定義。斯特拉文斯基曾經(jīng)說他是一位“精巧的瑞士鐘表匠”,蘇瓦海說他是“表演平衡技巧的雜技演員”,按我們中國話說,拉威爾則像一個“微織細做、精益求精的繡花人”??傊栆运膭?chuàng)作實踐,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追求完美詮釋藝術的形象。
拉威爾在音樂方面貢獻巨大,他的品德風范更為人們所敬重。無論是在巴斯克他母親的家鄉(xiāng),還是在藝術之都巴黎,無論是在芭蕾舞劇豪華奢侈的裝飾前,還是在普通的人群中,他的舉止總是那樣隨和自然、謹慎而謙虛。生活中的拉威爾從來不給人以探險家的印象,雖然他在音樂的王國里恰恰是一位激流勇進的探險者。
晚年拉威爾委托朋友在巴黎遠郊的蒙特法爾村購買了一棟住房。蒙特法爾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很多藝術家都曾在那里居住,拉威爾的代表作《波萊羅》便寫就于此。拉威爾故居現(xiàn)在已改成了拉威爾博物館。我在參觀時,管理員告訴我:“拉威爾的房子里有很多裝飾性的東西是絕無僅有的、獨一無二的,我們想找到這些物品的來源都不可能?!?/p>
莫里茨·拉威爾在音樂上的創(chuàng)造和他的人生觀點,以及他盡善盡美的藝術追求和音樂理念,如同其屋內(nèi)的裝飾物一樣,在音樂史的長河中絕無僅有、獨一無二。(作者為旅法藝術家、音樂評論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