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梅
在小學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我們既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還要注意針對不同的課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下面筆者就以案例的形式做以說明,以期拋磚引玉。
案例1 四年級的《中彩那天》
在閱讀能力上,要求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去感受人物內心情感。本文的“小練筆”是:想象汽車開走以后“我們”全家人的表現。對于孩子來說,假如思路不能開拓出去,練筆就可能停留在單一的思維層面而顯得語言干澀。我是這樣指導的:
師:我們家可能有哪些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兩個孩子……)你想象中的爺爺奶奶會是怎樣的?
生:白發(fā)蒼蒼,拄著拐杖(走路顫顫巍巍的)……
師:這些詞很符合老人這個角色。再想想老人的心里怎么想的?
生;我覺得爺爺奶奶是肯定理解爸爸的做法的,所以他們一定是高興的,因為爸爸還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可能就是這樣教育他的。
師:家里的其他人物呢?
生:課文中的“我”,一開始肯定有些垂頭喪氣,因為我盼望有車。
生:可能還有一位姐姐,還有媽媽……
師:當汽車開走以后,他們又各是怎么樣的表現呢?寫下來,要注意每個人動作、神態(tài)、心理,還有,你覺得這一切會發(fā)生在怎樣的地方,先閉上眼睛想想,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再把畫面寫具體。
以下是一位學生的“練筆”:
汽車開走了,越來越遠,漸漸消失在路的盡頭。我靠著大門,心里有些失落。這時候,奶奶拉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從房間里走出來,摸著我的頭,微笑著說:“孩子,不要責怪你爸爸,他是對的,雖然我們家失去了一輛奔馳汽車,但我們得到的財富卻是一輩子也享受不完的?!?/p>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蠟燭的光照著小屋子,簡陋的小屋顯得那么樸素。
媽媽微笑著,不停地為我們端上飯菜。她的微笑給簡陋的小屋增添了幾分溫馨。爸爸笑了,那么慈祥和藹,他說:“我們一家人擁有了一大筆財富,那就是誠實信用啊?!?/p>
自我點評:“練筆”重在“練”,但是不是機械的“練”,因為“寫”是一種情感的積極參與的過程,不能以強迫式的練而忽視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就如上例,這個“練筆”是學習了《中彩那天》這篇文章,在感悟了“誠信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樣的人文內涵之后的練筆。學生已經獲得了這樣的情感基礎,練筆便是將內心獲得的情感體驗通過語言表達的過程。通過練筆的形式,學生暫時將自己幻化成文本中的人物,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案例2 《乞巧》
首先用課件展示神話、民間傳說,讓學生欣賞畫面。然后了解題意和重點詞語的含義。指導學習“宵”和“霄”,理解字義,并以語言描述“碧霄”這一畫面,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接著用課件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媽媽的表現,孩子們的言行,從而走進人物的內心,感受故事的凄美和傷感。再者,學生讀課后“資料袋”,看課件中的圖片,讀在民間流傳的乞巧歌,體會古代人民的美好的愿望。最后理性回歸,簡介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
自我點評:詩句的理解應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找平衡。古詩,以簡練含蓄、形象智慧的語言表達的不僅僅是某種意思,它留給讀者是一片存在于心靈世界的廣闊天空,這也正是漢語本身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模糊性。因此,孩子學習古詩,不能以字解字,應該將詩句所呈現的整體的廣闊的意境在孩子的心靈上腦海中凸現出來,使學生在誦讀中將文字轉化成畫面,一幅幅畫面又觸動著學生精神世界,于是,眼前的詩句、以往的生活積累和誦讀中獲得的體驗會逐步深化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精神。
《乞巧》一詩的語言通俗易懂,讀來很明了,但是如果讓三年級的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去“翻譯”這些詩句,很難,也完全沒有必要?!捌呦裣幢滔?,牽年織女渡河橋”這一句,“宵”與“霄”是容易混淆的字,因此,在詩句的理解上,抓住這兩個字進行區(qū)別識記,而“碧霄”一詞,采用想象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用語言描述“碧霄”,把學生頭腦中積累的關于“碧霄”的想象進行組合,轉化成一個完整的畫面,然后用語言表達。
《乞巧》這首詩對讀者來說有更多的情感思索:那傳說中相聚的一家人,該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又是怎么的情感?作為設計教學的我們,應該有比讀者更多的思考:如何讓孩子體驗牛郞織女夫妻團聚的感動,如何讓這份沉重的感情、這段凄美的傳說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一絲感動,留下一種文化的感動。學生情感的觸動是建立在原有情感的基礎上的,不能靠強加灌輸說教獲得,所以我們更應該考慮如何在原有的情感基礎上,使孩子體會這份感動,感受傳說故事中那份美麗的情感。
在教學中,我通過這些課外材料的拓展,讓學生誦讀詩句、閱讀課外材料、看圖想象說話中,拓展學生的心靈空間,使詩句語言和精神內涵在學生心理上有了一個更大的建構空間,同時也使“七夕”的濃濃文化意韻展現在學生眼前。
學完古詩,學生質疑: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怎么來的?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到“民間傳說”這一文化現象的根源問題。這一根源從根本上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某種精神。我們可以想象,望著銀河邊兩顆明亮的星星,我們的祖先便詩意地創(chuàng)造了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他們把對自然的敬畏、對理想的追求、對強者的抗拒都自然而然融在其中。因此,當學生提到為什么有這個傳說的時候,我們不妨將祖先們浪漫的一幕也詩意地感染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