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薇+晏勇
樊會濤
1962年生,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86年畢業(yè)于西北工業(yè)大學;
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
中航工業(yè)空空導彈研究院總設計師、副院長,研究員,國家重點工程三個型號的總設計師,為實現(xiàn)我國空空導彈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做出突出貢獻。
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防科技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國防發(fā)明專利6項;出版專著3部,發(fā)表論文28篇;先后榮獲 “第六屆光華工程獎青年獎” ,“高技術武器裝備發(fā)展建設工程重大貢獻獎”,“第二屆國防科技工業(yè)杰出人才獎”等榮譽稱號。
軍事愛好者不會對空空導彈感到陌生,它是由航空器攜帶、用于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與地地導彈、地空導彈相比,空空導彈具有反應快、機動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輕、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然而也正是基于這些特點,空空導彈的研制非常復雜、難度極高。2011年,新中國航空工業(yè)成立60周年,回顧一個甲子的航空發(fā)展歷程,“三大跨越”作為標志之一,代表了中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的高度,而這“三大跨越”中就有空空導彈的歷史性跨越。
坐落在古都洛陽的中航工業(yè)空空導彈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我國空空導彈研制和生產的“國家隊”,他們研發(fā)的空空導彈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升級跨越,描繪出了新中國空空導彈發(fā)展的軌跡。新一代空空導彈的橫空出世讓中國在這一領域一步跨入了國際強國的行列,而這一跨越背后卻有著不為人知的付出與犧牲。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yè)空空導彈研究院總設計師樊會濤從容而平靜地講述著這一切,幽幽道出了空空導彈發(fā)展的波瀾歲月。
臨危受命的沉重
樊會濤與空空導彈結緣始于一連串的偶然。報考大學時,樊會濤連專業(yè)都沒有填寫,便被分配到了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發(fā)動機專業(yè)。由于家在河南,臨近畢業(yè)時,樊會濤希望能夠回到家鄉(xiāng),于是便來到了中航工業(yè)空空導彈研究院,這一來便沒有再離開,至今已經走過了30余載春華。
“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狈畷厴I(yè)之時正是我國大力發(fā)展國防工業(yè)的時期。剛剛進入研究院時,院里正在研制我國第二代改進型空空導彈與第三代空空導彈,以適應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需求?!吧鲜兰o80年代末,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轉型時期被我趕上了,一畢業(yè)就能參與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我很幸運?!蹦贻p人的成長必須要有舞臺,樊會濤找到了自己的舞臺。
偶然結緣,卻命中注定般地傾注了一生的心血,樊會濤從此愛上了空空導彈,小時候“報效國家,成就事業(yè)”的理想也再次在心底激蕩起來。
花開花落,云起云歇。在一個又一個型號的研發(fā)中,青澀的小伙子長成了干練穩(wěn)重的中流砥柱,那些從陌生到摸索再到成熟的技術也造就了一個睿智的科研人。樊會濤逐漸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業(yè)務尖子,開始在型號研制中挑起大梁。
2000年6月30日清晨,這是樊會濤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早晨。長期超負荷工作的重點型號總設計師董秉印突然心臟病發(fā)作,訇然倒下?!八恢被加行呐K病,可是工作起來總是忘了自己是個病人。”十幾年過去了,說起這件事樊會濤依然語氣凝重。當時,樊會濤還來不及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便被壓下了一個更大的擔子,由他接任型號總設計師,繼續(xù)型號研發(fā)。這一年,樊會濤38歲,生命的無常與國家使命同時向他襲來。
董秉印是樊會濤上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算是他的父輩。這一次樊會濤臨危受命,實際上也意味著兩代科研人的正式交接。剛剛接到任務的他一開始并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不知道能否擔此重任。剛剛走馬上任的他吃了不少苦頭,剛開始做試驗就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導彈空中折斷問題,連續(xù)給了樊會濤好幾個“下馬威”。
“這一型號是全新一代的產品,技術跨度非常大。我國研發(fā)新一代空空導彈是沒有技術基礎的,因此會有很多技術難題,包括飛行器的設計都是全新的,過去從來沒有干過?!比欢?,令樊會濤欣慰的是,在他身后有一支優(yōu)秀的技術團隊。充滿艱辛的研制過程并沒有削減團隊的戰(zhàn)斗力,大家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地去查找問題,不斷去充實新的知識,每個人都積極地查找問題原因。
在這一重點型號的整個研制過程中共出現(xiàn)過7次重大攻關,每一次攻關都飽含了諸多艱辛與無數(shù)次的反復。而最終,團隊呈現(xiàn)在國家和人民面前的卻只有成功?!肮リP的過程也是隊伍成長和技術提升的過程,每次攻關我們對技術的認識就更深,技術水平也更上一層樓,隊伍也帶出來了。”這一重點型號最終創(chuàng)造了國家空空導彈歷史上的新紀錄?!帮w得最快,打得最遠、最準,定型一次全部成功”,這些紀錄都是過去從未有過的。我國的空空導彈水平也自此一舉提升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繼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能夠自行研制新一代空空導彈的國家。
2011年,新中國航空工業(yè)60年提出了“三大跨越”:軍機從第二代跨越到第三代,軍用航空發(fā)動機從第二代跨越到第三代,空空導彈從第三代跨越到第四代。60周年國慶閱兵儀式上,軍用戰(zhàn)斗機掛載新一代空空導彈飛過天安門上空?,F(xiàn)場與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許沒有留意到戰(zhàn)斗機上的導彈,然而樊會濤和研究院的全體人員卻看得非常仔細。他笑著說,那一刻,他們把巴掌都拍紅了,那一刻,是他們最自豪和驕傲的一刻。
“國家隊”的責任
2010年是研究院發(fā)展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被譽為研究院“生命工程”的某型號是這一年的主角,為了競標成功,全院上下5700多名員工卯足了勁,誓要攻下這一關。
此時正值研究院發(fā)展的爬坡階段,外部環(huán)境的嚴峻形勢與為國家研制出國際先進空空導彈武器裝備的緊迫任務像兩座大山,重重壓在樊會濤的心頭?!吧こ獭币欢ㄒ孟拢@是他的決心。
“全面滿足用戶需求、全面超越競爭對手”,競標的指導思想確立后,樊會濤開始帶領團隊與時間和技術賽跑。他們決定選用新技術進行競標,這也就意味著他們要在較短的時間里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競標開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樊會濤和團隊沒有雙休日,型號線實施“711”工作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個小時),服務保障人員24小時隨叫隨到。2010年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仍在茫茫戈壁進行試驗。從新型實驗室的建設到新技術攻關,從理論模型的提出到技術方案的實現(xiàn),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從開始建設實驗室到最終研制出合格產品,他們僅用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這在平時技術攻關比較順利的情況下也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對于勝利的渴望沖淡了一切疲倦與畏懼,日夜奮戰(zhàn)的同時,面臨考驗的時刻也日漸臨近。
重大決戰(zhàn)的現(xiàn)場,地上掉下一根針的聲音都能聽得見。經過一系列激烈角逐,研究院最終以3∶0的優(yōu)勢取得了該型號第一階段競標的重大勝利。這標志著前期所做的一切努力沒有白費,標志著研究院有信心有決心打贏翻身仗,標志著中國空空導彈“國家隊”的實力得到充分印證。
當成功的這一刻來臨時,樊會濤百感交集?!斑@大半年來,我們從沒在晚上12點前睡過覺。競標前我們準備了100多個問題,把有利于我們的,不利于我們的,全都想到了。面對一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空空導彈,我們不得不做充分的準備。”樊會濤感慨地說,“腦子里天天都是那些問題,答辯前的晚上,腦子里裝的東西快要爆炸了,比高考還要緊張?!薄案呖伎疾缓?,只關系個人的命運,而競標則關系到幾千人的命運?!碑敺畷叱鰠R報大廳,中航工業(yè)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玉海給了他一個深深的擁抱,這是集團公司領導對競標成功的祝賀,也是對研究院為競標所做工作的肯定。
2012年年初,在樊會濤的帶領下,研究院再次以領先對手的絕對優(yōu)勢,贏得競標最終勝利,順利成為該型號承制單位?!白鳛椤畤谊?,我們不但要和國內的對手競爭,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和全世界的強者進行競爭,和我們未來的作戰(zhàn)對手進行競爭。這樣,我們的技術才能得到提升,我們的事業(yè)才能常青?!边@是樊會濤對責任的理解,也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捍衛(wèi)藍天的“鐵軍”
導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包括八大組件,8000多個元器件,牽涉100多個學科領域。如此龐大的組織同樣需要一支龐大的技術團隊,樊會濤常常開玩笑說:“高校畢業(yè)的學生,無論哪個專業(yè)到了我們院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p>
對于這支隊伍,樊會濤充滿了驕傲與自豪,然而在平時,他依然嚴格要求每一個人,對于標準沒有絲毫的松懈?!疤斓罒o親,天道酬勤”,這是樊會濤對科研和平時工作的認識與總結?!疤斓朗强陀^規(guī)律,無親是六親不認,意思是客觀規(guī)律可以去認識和追尋,但不能違背,科研工作必須要遵守客觀規(guī)律。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p>
在樊會濤看來,“天道無親”更為重要,有些規(guī)律一旦違背必定會受到懲罰,付出慘痛代價,這是他在科研生產過程中最注意的事?!案憧蒲杏袝r候會急于求成,沒把問題弄準就倉促試驗,然而科學卻是實實在在的,不可能存在僥幸。一些問題沒解決,下一次試驗還會出問題。我們唯有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5/09/jgwh201401jgwh20140110-5-l.jpg" style="">
在這支團隊中,共同的目標把每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團隊成員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有時因為爭論或意見不同,還會吵上幾句,但大家從不因為爭吵傷了感情,反而通過爭吵更增進了友誼與理解。作為團隊的決策者,樊會濤笑言,這種爭論對他來說有雙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決策時會很難,意見不統(tǒng)一就會很難定奪;另一方面,通過爭論,他能夠在決策時聽到不同的聲音,使決策更加科學和全面。
作為總設計師,樊會濤總是強調溝通機制,“總設計師要把自己的意圖告訴大家,另外還要廣泛聽取意見”。樊會濤說,讓大家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和行動很重要,總設計師如同樂隊的總指揮一樣,要協(xié)調把不同的樂器指揮好。他一直強調技術責任制,把權力充分賦予技術人員,而同時責任也落在他們的頭上,“以成敗論英雄”,“對技術人員要充分信任,敢于把工作交給他們,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迸c此同時,對年輕人才的培養(yǎng),樊會濤也十分重視。每次開會時,樊會濤都要求先讓年輕人發(fā)言,他解釋道:“老同志說完年輕人就不敢說了,要讓年輕人獨立思考,不善于思考的設計師不是一個好的設計師。讓年輕人盡快成長起來,工作也就一代代傳承下去了。”
團隊的成長需要一個又一個產品的錘煉,在打造航空“鐵軍”的同時,樊會濤也不忘思考研究院未來的發(fā)展。研究院自1961年建立以來已經走過了50個年頭,從白手起家、仿制開始,我國的空空導彈伴隨著研究院的成長發(fā)展已經經歷了幾次跨代發(fā)展。如今,樊會濤欣慰地看到,我國已經形成了專業(yè)配套齊全、手段設施完善的空空導彈研發(fā)體系,而這一體系也是由研究院建立的。一批又一批的專業(yè)技術人才也為空空導彈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研究院前50年經歷了三次創(chuàng)業(yè),從2012年開始,我們進入了第四次創(chuàng)業(yè)。這次我們提出了一個宏偉目標:5年鞏固地位,10年并駕齊驅,20年世界領先。”樊會濤說道,“過去我們和先進國家的差距很大,叫‘望塵莫及;經過發(fā)展后,現(xiàn)在叫‘望其項背;下一步我們要完成從‘望其項背到‘并駕齊驅這個跨越。用10年時間并駕齊驅,用20年時間領先發(fā)展。我們不追求第二,只追求第一,第二就意味著失敗。我們應該有這種雄心壯志,趕超世界先進水平?!?/p>
現(xiàn)在,樊會濤已經在考慮更新一代空空導彈的研發(fā)。他說:“現(xiàn)代戰(zhàn)爭歸根到底是空中實力的較量,要想保持較強的空中優(yōu)勢就必須具有先進的戰(zhàn)斗機和空空導彈。現(xiàn)在,奪取制空權對戰(zhàn)爭勝負具有決定性意義,而空空導彈又是奪取制空權的主要武器?!眾Z取制空權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催促著他和團隊向前的腳步。
如今,樊會濤已經是一位取得了諸多榮譽的總設計師,高技術武器裝備發(fā)展建設工程重大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二屆國防科技工業(yè)杰出人才獎等榮譽紛至沓來。而每每談到榮譽時,樊會濤總是很嚴肅地說:“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干的,我們是一個團隊。我獲得榮譽只是作為團隊的一個代表。”樊會濤不僅是這樣想、這樣說,他也這樣做。當重點型號研制成功后,他不是忙于接受各種榮譽或沉浸在喜悅之中,而是在第一時間去祭奠為型號犧牲的董秉印總設計師,告訴他這一好消息。團隊在他的心中比一切榮譽都更重要,更讓他驕傲。
樊會濤當上總設計師后的十多年來,幾乎每天都要去看看導彈,每次都要親手摸一摸,一天不見心里就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同事和家人總是笑著說,他見了導彈的那親熱勁兒就像見到他的兒子一樣。偶然地結緣導彈,偶然地走進研究院,從此便愛上了導彈,愛上了這一片蔚藍。對于樊會濤來說,一切便是那么的自然與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