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帆+劉怡
2014年2月7日晚,索契當?shù)貢r間20點14分,俄羅斯用一場夢幻般的冬奧會開幕式將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在此之前,索契只是黑海邊一座設施較為落后的小城,也是多年來不太為世人所熟知的奧運會舉辦地。但2014年2月之后,索契“一夜成名”,一躍成為一座像瑞士達沃斯、法國戛納那樣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一線小城”。
“棕櫚樹下的冬奧會”
其實“黑海明珠”索契之于俄羅斯人,類似三亞之于中國人,是海濱和夏天的同義詞。一到夏天,苦熬了大半年寒冷的俄羅斯人都向往著到海邊度假、戲水、曬太陽。他們的首選之地就是“夏季之都”索契。
為什么獨獨是索契有如此宜人的夏天?
這與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有關。索契位于俄羅斯版圖西南角的黑海海濱,一邊是溫暖的黑海海水浴場,另一邊是白雪皚皚的紅波利亞納雪山。高加索山脈既阻擋了北方的冷空氣,又將來自黑海的暖濕氣流匯聚于此,造就了這里地球最北端的亞熱帶濕潤氣候。
盡管索契的緯度與中國的東北相當,但年平均氣溫卻達到14.2攝氏度;降雨量達到1703毫米。在索契城中,棕櫚樹、海濱別墅、游艇、遮陽傘隨處可見,勾勒出一派亞熱帶海濱風情。
但“夏季之都”索契在冬季,仍然被高加索山脈的皚皚冰雪所環(huán)抱,適于進行冰雪運動,俄羅斯在申奧和舉辦冬奧會時,就充分強調和利用這個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如今的奧林匹克公園坐落在索契市區(qū)東南方向20多公里的阿德勒區(qū),緊鄰黑海。冰球館、速滑館、花樣滑冰館等6座藍白色調的冰上項目場館圍成一圈,周圍卻遍是亞熱帶植物,如此“混搭”的“棕櫚樹下的冬奧會”,成為冬奧史上的奇異景觀。
雪上項目場館則集中在50公里外高加索山區(qū)的紅林地鎮(zhèn)。奧林匹克公園和紅林地之間的海拔落差達到600米,溫差有5攝氏度左右,與高山賽場的溫差則有15至20攝氏度。同在一座城市,相距50公里就有如此迥異的氣候,這就是索契的獨家“賣點”。
由于索契可以在“夏季之都”和“冰雪之都”兩個“頻道”間隨時切換,本屆冬奧會的口號就是:“激情冰火屬于你”(HOT COOL YOURS)。
申奧成功時,城里甚至還沒有一座大型體育設施
索契的“一夜發(fā)跡”,并非偶然,而是俄羅斯“國家營銷”的成果和國家雄心的體現(xiàn)。
普京總統(tǒng)高度重視籌備工作,在政府中增設了專門負責籌備索契冬奧會的副總理,由原俄羅斯地區(qū)發(fā)展部長擔任,并不時親自在國際場合進行“推銷”。
俄羅斯政府也為此不惜血本。索契冬奧會組委會主席切爾內申科曾說,索契申奧成功時,城里甚至還沒有一座大型體育設施,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因此索契目前建成的體育設施都是“最現(xiàn)代化、最高效、最節(jié)能”的。
據(jù)報道,俄羅斯為索契冬奧會的總投資達到510億美元,超過了過去所有21屆冬奧會投資的總和,堪稱史上最高。500多億美元開支中,有430億美元用在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從零開始的索契為冬奧會建成了十多座大型比賽場館和綜合設施,新建了阿德列爾火車站和連接沿海場館群、山地場館群和奧運村的軌道捷運系統(tǒng),并改造了機場和高速公路,以往落后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觀。
索契所在的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qū)療養(yǎng)與旅游部也發(fā)布消息說,索契800余家酒店、旅館、療養(yǎng)院和私人招待所在籌備2014年冬奧會框架下,都通過了強制性星級評定。通過星級評定的酒店、旅館、療養(yǎng)院和招待所將進入奧運住宿設施清單,被推薦給賓客。
俄羅斯《莫斯科時報》還報道說,當?shù)夭惋嫎I(yè)也獲得了極大發(fā)展。2007年,當索契獲得2014年冬奧會主辦權時,該市僅有880家餐館,現(xiàn)在已有2025家,餐飲從業(yè)人員達2.5萬人。
對于一些提前抵達的賓客關于住宿設施遠未就緒的批評,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在記者會上表示,最后一分鐘趕工完成賽事設施建設是非常正常的,所有的奧運會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在“與時間賽跑”。
索契冬奧會“掌門人”切爾內申科說,索契曾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如今借著奧運會的東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冬奧會正讓索契從“一個地區(qū)性避暑勝地變成全天候世界級的商務和旅游中心”。
即使是“五環(huán)變四環(huán)”,也非常之“俄羅斯”
索契冬奧會也是繼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之后,俄羅斯(蘇聯(lián))第二次舉辦奧運會。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總負責人康斯坦丁.恩斯特說,“俄羅斯之夢”是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的主題,他希望世界億萬觀眾借此“了解俄羅斯”。
4萬名觀眾在主會場觀看開幕式,30多億人通過電視直播觀賞這一盛大活動,出席開幕式的有4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領導人,這些數(shù)據(jù)在俄羅斯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俄羅斯媒體稱開幕式“美麗如神話”,認為這個昔日的超級大國重新找回了多年來失去的驕傲。俄羅斯《體育快報》則評論說:“我們中的許多人擔心開幕式會被表現(xiàn)成力量和強大,事實上,這擔心是多余的。開幕式充滿人性和藝術,整個世界都能欣賞其美妙?!?/p>
本刊記者的一位朋友,俄新社駐北京分社負責人葉菲莫夫雖然身在北京,但仍然堅持在北京時間后半夜全程看完了開幕式,并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寫下了自己作為一個俄羅斯人的自豪之情。
其實,即使是開幕式上“五環(huán)變四環(huán)”的插曲,也非常之“俄羅斯”---俄國詩人丘特切夫早在十九世紀就曾說過:“理智無法理解俄羅斯”。
冬奧會之后,索契還將是2014-2020年F1賽車的俄羅斯站,也將是2018年足球世界杯的聯(lián)合主辦城市。這個小城的故事,還將繼續(xù)書寫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