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每每想起我的故鄉(xiāng)上海,一縷縷眷戀之情便油然而生。這種眷戀之情就是我對這個城市所特有的一種城市精神的印象。
上海是一個海灘沖擊而成的城市,自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設鎮(zhèn),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筑城,1842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開埠,發(fā)展成為20世紀上半葉東方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如同上海的大半地區(qū)都是從海洋變成陸地一樣,上海的變遷也堪稱“滄海桑田”的歷史。
與杭州的清麗、西安的古雅、大理的靈秀、香港的活潑相比,上海發(fā)展的靈魂是由何種城市精神筑起的?無疑,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賦予了上海人包容、誠信、責任的城市精神,令上海從眾多蕓蕓之都中脫穎而出,彰顯了城市的個性。
上海是個移民城市,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們懷揣著各種夢想來到這片土地,他們博大、無盡,海納百川,包容一切,形成了上海特色的包容文明。從陳丹燕的“上海三部曲”,到林語堂、張愛玲……,他們所創(chuàng)造出的海派文化,就是他們靠著非凡的包容能力,接納了不同文化,把不同文化化為自己的營養(yǎng),為自己添上了奇異絢麗的一筆。本地文明不但沒有被顛覆,反而更加豐滿與奇異,上海人就是靠著包容的力量,使上海洋溢著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之景!
當蜜蜂因遇上一朵假花而放棄授粉,所有的花朵就將枯萎;當角馬因遇上一次屠殺而放棄遷徙,角馬的種群將要滅絕;當人類漠視誠信,心靈的花園就會荒蕪。因為有了一份份的誠信才能夠驅散黑暗,帶來光明,誠信,便是上海人的又一城市精神。
上海人就是靠著這份誠信,創(chuàng)造出了上海奇跡,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上海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改革開放后,上海城市的發(fā)展更加突飛猛進,浦東與浦西連接通道的建造,為浦江兩岸的共同繁榮奠定了基礎。上世紀90年代,南浦大橋通車、楊浦大橋竣工,到2003年盧浦大橋的建成,黃浦江上已經有了6座大橋;越江通道的發(fā)展,使得處在市中心金融貿易區(qū)的陸家嘴發(fā)生著顯著的變化。
常常有人把上海城建高度比喻成姚明,而把上海的軌道交通建設比喻成劉翔,目前上海已建成地鐵11條線路,運營里程469公里。預計到2014年,上海地鐵運營里程將達到600公里,遠期規(guī)劃則。達970公里,上海已成為世界城市地鐵運營里程公里數最長的城市之一。進入新世紀上海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目標邁進。
倘若缺少了這份誠信,社會就如同烏云籠罩一般,也無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有了這份誠信就能撐起整個社會的地基,社會這座高樓大廈才能屹立不倒,這座大廈里的人們生活才能欣欣向榮、幸福和諧。
責任是人間瑰寶,在人的一生中,有得有失,但如失去了責任,人們所擁有的一切就會隨風而逝。人與人之間有了責任,即使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燃亮一片心空;人與人之間有了責任,即使是一片小小的綠葉,也可以傾倒一個季節(jié);人與人之間有了責任,即使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也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
作為一個警察,他的責任是幫助遇到困難的人。作為一個醫(yī)生,他的責任是幫助被疾病困擾的人。作為一個老師,他的責任是教好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員工,他的責任是做好他應該做的事。生活中的任何一個職業(yè),他們都擁有責任。
因為有了這份責任,使上海的各項工作高效、務實。前幾天上海寶山區(qū)民科路一廠房突發(fā)大火,消防部門派出十多輛消防車馳援撲救。大火即將被撲滅時,廠房坍塌,有兩名消防戰(zhàn)士不幸被埋犧牲。他們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責任,這是上海精神的寫照。
上海全無北京、西安深厚的歷史,而上海的開放、海納百川、中西合璧氣質,使原先底蘊上的欠缺締造出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城市精神— 一種讓人一觸及她的名字就會躍然而生的印象。正因為上海人有包容、誠信、責任的城市精神,才使上海享有“東方曼哈頓”的美譽。
鄉(xiāng)愁是歲月的呻吟,鄉(xiāng)愁是往事的歌韻。我的鄉(xiāng)愁便是對上海人城市精神的眷戀……這份眷戀不會隨時間而流失,在我的印象中塑造了永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