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青
作為語文教師深有體會: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語言優(yōu)美,寫法巧妙,而且我們還可以從作者對人和事的態(tài)度上學會做人的真諦,從作者的所處年代學到一些歷史知識,從作者所描寫的事物中,擴大學生的知識范疇。小學的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仔細篩選的佳作,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教好每一篇課文,爭取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儲備語言材料,提高寫作水平
從人生的整個過程來看,記憶力的最佳時期就是兒童期,而兒童時期的思維又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學生這個知識積累的黃金階段。為了讓學生通過課文積累更多的知識,在學習每篇課文時,我利用分角色朗讀,學生個別朗讀、集體朗讀、配樂朗讀等各種方式,在學生對課文的內在美已經感知的基礎上,把作者描寫優(yōu)美的段落熟練地背下來。我讓學生人手一個手抄本,上面記的就是我們所學過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例如,“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這些如詩如畫的語言比比皆是。經過這樣的日積月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寫作水平。
二、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于小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如果以說教的方式進行,不但不能產生我們想要的效果,而且還有可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我們應該將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在語文課上根據課文內容,不失時機地把相關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理念融進去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例如,我們通過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在學習《丑小鴨》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明白:丑小鴨因為長得太丑,所有的雞鴨都嘲笑他,侮辱他,就連自己的媽媽最后也把他趕出了家門。但是,丑小鴨不畏艱難險阻,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學生們受到了很大啟示:在挫折和逆境面前,只要不懈地努力,不忘自己的夢想,就一定能成功。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通過語文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在小學課文中,有不少常識性的課文,這些文章都包含了很多科學知識。例如,天文的、地理的、歷史的、動植物的以及地質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這些課文的表達方式,很大一部分是根據兒童的特點,采用文藝的形式向學生傳授。例如,通過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學生知道了蝙蝠是怎樣在夜間靠嘴和耳朵飛行的,明白了蝙蝠和雷達的關系,學會了辯證地、聯系地看問題的方法,也使學生對科學研究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
總之,每一篇課文蘊含的知識是方方面面的,作為語文教師,要想通過語文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就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課文中包含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陶冶情操,從而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知識、有文化、有道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河北省冀州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