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蔣春玲
(安康學院 教育科學系,陜西 安康 725000)
長久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較深,多元智能理論的產(chǎn)生對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為我國幼兒園課程建設提供了新思路。
課程方案的目標不應只關注幼兒是否掌握課程包含的基本學科知識,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中是否學會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進而讓每個幼兒的潛能都盡可能得到充分開發(fā)。同時,與讓孩子掌握多少知識相比較,教師更應關注讓孩子學會學習,應該讓他們接受對終身發(fā)展有益的教育。
幼兒的學習具有整合式特點,因此,在選擇和編排課程內(nèi)容時,應按照能讓幼兒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從整體感知、體驗知識的原則進行,盡量避免分科教學,多采用整合式課程,在進行五大領域課程實施的同時,做到有機融合,相互滲透,以主題單元活動的形式整合課程內(nèi)容,發(fā)展幼兒綜合能力。
每個孩子都有多元智能,且每個孩子每種能力的發(fā)展程度不相同,他們獲知信息和傳達信息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幼兒園在實施課程時,要以幼兒為主體,通過自主方式參與學習,讓幼兒選擇學習的內(nèi)容,決定自己如何學習如何展示學習成果,使之成為教育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
智能組合的不同是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的主要根源,每個孩子都有多種智能,每種智能發(fā)展程度不同,所以他們各自所擅長的領域也不盡相同,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是課程建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首先,在設計課程方案前,教師要通過對每個幼兒智能特點的了解及對他們各自特點的分析,從而選擇適合不同幼兒的途徑傳遞信息,還要給每個幼兒不同的表現(xiàn)機會,讓他們都能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理解所學習的內(nèi)容。其次,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我們也需要根據(jù)每位幼兒不同的智能情況及開展課程的需要靈活變換。再次,在教育方式上要堅決反對“糾錯式教育”。它會讓幼兒產(chǎn)生挫敗心理,從而失去自信。我們要根據(jù)每個幼兒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個別化教案,實施因材施教。同時,在幼兒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用自身的強項克服自身弱點。
評價的真正目的是讓教學能得以更好地實施,而長期以來,實施評價的結果往往發(fā)展成給孩子貼上誰優(yōu)誰劣的標簽,以一種評價標準衡量幼兒。為避免這種誤區(qū),我們應從多方面獲取幼兒信息,多角度對幼兒進行評價,多做縱向評價,而非橫向比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幼兒,從而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同時,評價的主體應該從教師轉向幼兒,讓幼兒進行自我評價估,以此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
多元智能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其實就是將多元智能與幼兒園課程的課程目標、課程內(nèi)容、教學組織形式、課程評價等要素有機整合,從而實現(xiàn)“整合化與個性化并重”的課程目標。
讓幼兒學到科學知識、掌握相應技能是設立課程的根本目的,而多元智能整合課程則有更進一步的目標:通過課程學習,幼兒必須達到真正理解和接受所學內(nèi)容,并且能夠學以致用。同時,幼兒的智能也會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通過運用得到提高。而在課程的設計和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個方面,學習科學知識,讓生活技能得以發(fā)展,以及學習方法的運用是統(tǒng)一的“三位一體”,相互不可分割。所以,設立幼兒園多元智能整合課程應該達到三大目標:學習知識、發(fā)展技能、提高多元智能。確定了目標后,教師在設立具體課程活動時,就可明確他們希望幼兒在此次活動中學到什么知識,學到何種生活或者學習技能,以及能夠讓幼兒在活動中鍛煉和發(fā)展何種智能,教師也就能夠據(jù)此設計課程和實施評估。例如:以“天氣”為主題的科學活動的目標就是讓幼兒了解天氣的類型,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和記錄,應用和發(fā)展幼兒的自然智能與數(shù)理邏輯智能。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里,沒有人能夠學會一切,因此,在設計課程內(nèi)容時,我們要從幼兒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出發(fā),思考哪些東西是最靠近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什么活動和知識是幼兒既需要又感興趣而且能讓幼兒終身受益的。如在設計以“珍愛大自然”為主題的音樂活動中,播放含有各種動物叫聲的音樂,既能讓幼兒了解大自然的豐富物種,又能滿足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更可以鍛煉幼兒的音樂智能、語言智能。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力通過使用多元智能讓幼兒發(fā)現(xiàn)并理解所學內(nèi)容對他們生活的意義。
在多元智能整合課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學習及自身實施教學的不同需求,從多方面靈活選擇多元的表達方法,還要提供給幼兒主題性學習、項目性學習活動、操作性學習等多樣練習機會,讓幼兒學會以不一樣的方式交流:如兩人成對、小組、大組,還可以根據(jù)幼兒自身特點安排自定步調的工作,如設計獨立操作方案等。
多元智能整合課程的評價旨在發(fā)掘每個幼兒的智能潛力和特點,識別并且培養(yǎng)他們區(qū)別于他人的興趣和智能,幫助他們建立自我價值感,促進每個幼兒的心靈全面而充分地發(fā)展。評價應該從多方面進行,不應只關注幼兒某一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同時,評價應建立在實際或類似實際的情境中,而且應該整合到所有的學習活動中,而非僅從活動結果進行評價,肯定每一個幼兒的個性智能。
評價的方法要多元。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可以交替運用“教師評價幼兒”、“幼兒自我評價”、“幼兒互評”等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采用“檔案袋評定”技術、觀察記錄法、反思法,針對每個幼兒特點做出有價值的評價,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圖1 五大領域與八種智能的整合圖
多元智能理論主張“全人”教育,即給予幼兒從認知到情感全方位的教育,而《綱要》規(guī)定的幼兒園五大課程領域的教育內(nèi)容與多元智能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讓幼兒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因此,將多元智能與幼兒園五大課程領域進行整合,有利于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同時有利于幼兒教師對《綱要》和多元智能的把握,不會顧此失彼。(圖1為多元智能與五大領域的整合圖)
在八種智能和五大領域關系的處理上,通過對《綱要》中第二部分的“教育內(nèi)容與要求”的解讀加以確定。例如在健康領域中,《綱要》要求的“目標”之一是“讓幼兒喜歡參與體育活動,動作協(xié)調、靈活”;在“內(nèi)容與要求”中強調“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去發(fā)展其基本動作,使動作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得到提高”。因此,健康領域與身體運動智能是相對應的。再如科學領域的“目標”要求“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huán)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這與自然智能要求對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是相一致的。
在選擇和開發(fā)“以多元智能為基礎的主題單元課程”的主題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生活實際情況及幼兒自身情況進行,主題所包含的知識和幼兒需要用到的技能必然是互相關聯(lián)的,所以在課程和教學中必然要對其進行整合。而作為學習手段的多元智能與知識、技能本來就存在相互整合的關系。
為此,我們設計了以下五項整合:各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整合;知識和技能之間的相互整合;各技能的相互整合;各智能的相互整合;以及知識、技能和智能三者之間的相互整合。而要真正實現(xiàn)課程的整合,找到知識、技能和智能之間的聯(lián)結是整合的關鍵。
此外,主題單元課程和教學之間也需要完成三重整合:首先運用張網(wǎng)式主題的單元網(wǎng)絡,對各個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再用串線式模式,將各學科中所蘊含的生活技能串聯(lián),同時把作為學習手段的智能也串聯(lián)起來;最后將張網(wǎng)式主題與串線式智能結合運用,實現(xiàn)知識、技能和智能三者間的有機整合。
[1]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馮小霞主編.幼兒園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何克抗,李文光編著.教育技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梅汝莉主編.多元智能與教學策略[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5]余新主編.多元智能在世界[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