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娟
引言
教育部辦公廳2007年發(fā)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其中規(guī)定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打下較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建設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見,《課程要求》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按照《課程要求》,各高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fā)展。在這樣的改革中,自主學習能力強、效率高的學生就能夠充分利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條件,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反之,自主學習能力差,效率低的學生則會茫然失措,浪費許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在這種趨勢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效率就顯得格外重要。
為調查研究在校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情況,本文作者選擇了上海海關學院非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對他們在第三個學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調查訪問,從而分析影響他們自主學習效率的關鍵要素,以期為以后的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啟發(fā)。
自主學習能力及相關研究
在西方國家的語言教學領域中,自主學習已經(jīng)成了研究和教學活動的主流之一。Page(1992)指出:外語教學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活動,相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同時,學生也應該學會積極主動滴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對自己的學習活動負責。
在教學領域,有一種觀點認為自主學習只是一種與西方的參與民主和自我實現(xiàn)等觀點有密切聯(lián)系的產(chǎn)物,所以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教育目標不適合非西方國家的學生。Bonson (2001)指出:自主學習模式是否適用亞洲學生的觀點是源于亞洲文化是一種集體文化,在此文化領域中,學生更愿意尊重權利和權威。與此相反,Littlewood (1999)指出:自主學習不僅僅是一種西方文化的產(chǎn)物。
Brown(2000)認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效率取決于學習者是否能夠分析自身的語言學習需求,確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為達到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材料及學習方式、在無人監(jiān)管的情況下運用學習策略獨立學習并對自己的進步做出評價。
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在給予學習者較大自主權的同時也附帶更大的責任。為了充分履行他們的權力,學習者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Sheerin,1997),對自己的學習負責:1.制訂并在必要的情況下調整學習目標的能力;2.判斷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是否符合學習目標的能力; 3.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內(nèi)容的能力;4.選擇或自我設計學習活動方式并執(zhí)行學習活動的能力;5.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協(xié)商的能力;6.監(jiān)控學習活動實施情況的能力;7.調整態(tài)度、動機等情感因素的能力;8.評估學習結果的能力。
研究方法
調查對象
本文作者于2013年9月對本校的非英語專業(yè)的二年級學生共6個班180人進行了調查。他們分布在海關管理、國際商務、物流、法律、稅務五個專業(yè)方向。選擇他們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這些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兩個多學期的大學英語學習任務,其學習活動會比較豐富,采用的學習方法及策略會更多,自主性學習能力也會有更全面的體現(xiàn)。該調查更發(fā)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為91%。
調查方法
為全面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本人采用了問卷和個別訪談的方式。問卷內(nèi)容包括:英語學習活動的主要目標、內(nèi)容、方法、計劃及自我評估效果等。根據(jù)問卷調查反映的情況,本人又抽取了成績具有顯著差異的10名學生進行訪談。
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jù)以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
1.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生們普遍都有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只有10%的問卷回答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目的不是很明確。但是82%的學生沒有詳細的計劃或者時間表,除了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幾乎沒有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有的只是粗略的時間安排。盡管有些學生為某一活動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如單詞記憶活動、閱讀理解練習和閱讀英文報紙雜志,但經(jīng)常半途而廢,中途放棄,因為這些活動不是迫在眉睫的,沒有教師的監(jiān)督,經(jīng)常是時斷時續(xù)。
2.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生們普遍對學習材料比較滿意(91%),認為可以選擇的學習材料很多,非常豐富。但多數(shù)學生(86%)對學習策略表示出陌生感,對學習策略缺乏了解。在口語練習中,幾乎沒有學生采用交際法學習策略。在寫作學習中,沒有學生采用有效的寫作提高策略。
3.選擇或自我設計學習活動方式并執(zhí)行學習活動的能力。從調查來看,76%的同學喜歡單槍匹馬,單獨學習。有65%的學生喜歡團隊合作,小組學習。大多數(shù)同學(81%)能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只有17%的學生喜歡推托責任,或者把主要任務放在小組長身上。
4.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協(xié)商的能力。大多數(shù)同學(92%)不喜歡有問題就問老師,他們寧愿自己解決,即使對活動有很大的疑問,也不肯求助老師。倒是87%的同學選擇跟同學進行合作。
5.調整態(tài)度、動機等情感因素的能力。76%的學生在達到學習目標或者學習有進步時,會適當?shù)鬲剟钭约?;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也會暗暗鼓勵自己不要泄氣。89%的同學會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毅力,并調節(jié)負面情緒。
6.評估學習結果的能力。大多數(shù)同學(90%)選擇以期中、期末考試作為衡量自己英語學習效果的標準;而且他們覺得老師對他們?nèi)蝿栈蛘唔椖康目隙ň褪亲詈玫暮饬?;也?7%的學生把同學的評價看作任務完成情況的衡量指標;同時,只有10%的同學會全面衡量自己在口語、書面寫作及閱讀有效性方面的變化。
結論
通過本人對海關學校調查統(tǒng)計結果和部分同學的訪談分析,對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情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根據(jù)分析結果,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能夠很好的發(fā)揮??梢钥闯?,從學生層面,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不是對學習需求的分析或者對學習目標的制定,也不是學習材料的選擇,而是學生們的學習方法或途徑,或者說是有效的學習策略(李英梅,2006)。他們的學習方法不夠科學有效,缺乏計劃性和規(guī)律性;雖然選擇了一定的材料來學習,但缺乏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策略,這從一定側面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問題: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實施高效的自主學習活動?
自主學習并不能簡單等同沒有教師引導的獨立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學習如何與其他人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積極參與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成績的評估等過程,要多通過課堂活動和學習小組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也就是說學生應該做好自主學習模式的準備;同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學習計劃的制定者和學生成績的評估者。從學校層面,在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時候,應該以是否能最充分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為教學衡量標準;充分理解學生的背景和需求,逐步完善學校自我學習中心的資源配置,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形成有效的獎勵標準,對那些花大量時間給予學生指導的老師給予積極的評價并進行獎勵;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校老師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效率及能力。
[參考文獻]
[1]Bonson.P. 2001.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UK: Longman.
[2]Littlewood.W. 2000 “Do Asian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Listen and Obey”. ELT. Journal.
[3]徐錦芬.彭仁仲。吳衛(wèi)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锻庹Z教學與研究》,2004
[4]李英梅,影響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效率要素的調查研究?!冬F(xiàn)代化語境下的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
(作者單位:上海海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