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蕙英
摘要:目標設置理論作為組織行為學中一種較新的激勵理論。研究目標設置理論在乒乓球教學中應用的步驟與方法,探討目標設置理論在乒乓球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分析目標設置理論的應用與提高學生表現水平的關系和目標設置理論的應用對教師主導性作用的要求。
關鍵詞:目標設置理論;青少年;乒乓球訓練;應用
中圖分類號:G846文獻標識碼:A
由于乒乓球是一項隔網一對一的對抗項目,從訓練一開始學生就有清晰的敵我雙方(天生的好勝心理)能力的比較,加上在練習或比賽中每一次對抗結果都是勝負的呈現,恰恰學生又都有爭強好勝,這就導致學生在訓練或課下練習時往往會放棄本應努力的目標而處于盲目贏球的狀態(tài)(忽略任務目標) ,如果不繼續(xù)關注過程中的具體的學習目標設置,則往往會事倍功半。因此,在乒乓球訓練中,除了在恰當的時機選擇合適的目標定向外,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合理的目標設置,循序漸進的學習、練習、比賽,就成了訓練環(huán)節(jié)中的關健問題。本文正是以此為著力點進行論述。
一、目標設置理論概述
目標是組織或個人活動預期要求達到的目的或結果。目標具有定向、控制、激勵、凝聚和反饋5種心理功能。目標設置理論是指目標本身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化為動機,使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實現目標。該理論首先由美國馬里蘭大學管理學兼心理學教授E. A. Locke (1967) 提出。他在研究中發(fā)現,外來刺激都是通過目標影響動機的。目標能引導活動指向與目標有關的行為。于是,在系列研究基礎上,他提出了該理論。該目標理論包括:目標明確度、目標難度和績效。目標明確度表示目標內容的明確與模糊程度;目標難度表示目標容易與困難程度;它們共同作用績效,只有設置明確的、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才能產生最好的績效。后,E.A.Locke 等人,在總結相關研究基礎上,提出指定目標、自我設置目標以及自我效能和績效之間具有關系。E.A. Locke 等人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又提出,在目標設置與績效之間還有其他一些重要因素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對目標的承諾、反饋、自我效能感、任務策略和滿意感等。
二、目標設置在青少年乒乓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
1、目標設置時應力求具體、明確明確的目標
在進行乒乓球對擊球教學的時候,給學生設置“這次訓練對墻連續(xù)擊球的最多數量比上次訓練多10個”比“這次訓練對墻擊球的數量要比上次訓練有所進步”的目標更加有效。原因在于:第一個目標比第二個目標更加具體,更加明顯,并且更加量化。所以,在進行目標設置時,切忌“籠統(tǒng),模糊”的“不負責任”的目標設置。
具體、明確明確的目標比模糊的目標能使人們更清楚怎么做,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達到目標,明確具體的目標才會具有實效,因為它們可以通過限定成功的標準,更加準確地指導學生的行動方向。無論是實驗室研究,還是現場研究都表明,具體目標比較籠統(tǒng),模糊的目標會產生更大,更積極的推動效應。事實上,明確的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因為運動員對行為目的和結果的了解能減少行為的盲目性。另外,目標的明確與否對績效的變化也有影響,完成明確目標的被試的績效變化很小,而目標模糊的被試績效變化則很大,這是因為模糊目標的不確定性容易產生多種可能的結果。研究發(fā)現“盡力做得最好”這種目標效果并不好,因為人們沒有標準來確定自己到底怎樣就算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它的內在模糊性讓人們在評價自己的績效時也有很大的彈性,就是說有可能對低等的或中等的績效感到滿意,這樣他就可能沒有足夠的動力去追求最好的績效。
2、目標設置的難度要適當
從難度來看,目標可以是容易的,如發(fā)球的有效率為10%;難的,如發(fā)球的有效率為90%。難度依賴于人和目標之間的關系,同樣的目標對某學生來說可能是容易的,度和成績的關系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Atkinson指出任務的困難程度與成績呈曲線的反比函數。當任務是中等程度困難時,產生最高水平的努力;當任務非常容易和非常困難時,產生最低水平的努力。但Locke和Latham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Atkinson沒有測量個人的目標困難程度。而且如果重新實驗, Atkinson的調查結果并不能得到重復。相反,Locke等認為任務的困難程度與成績之間呈正的、線性函數,即最高的或最困難的目標產生了最高水平的努力和成績。僅僅在到了能力的最大限度或對非常困難的目標的承諾終止或失效時成績水平會下降。為何在關于難度與績效的關系的研究方面,上述研究結果出現不一致呢?經過一系列嘗試性研究,
個人認為: 挑戰(zhàn)性的目標比中等難度的目標或輕而易舉的目標更能激發(fā)優(yōu)異成績的表現。但是,目標應該有多大程度的表現性不是輕易就能確定的,但若難度太大反而會削弱學生學習的動機。為了保持目標的挑戰(zhàn)性、且難度又不是太大的難度,我們在設置目標時可采用梯級上升的方法。即最接近的目標只是稍稍比上次表現或前幾次表現水平高點,然后設計一系列等級,每一個等級的難度逐漸比上一次大一些,且每個階梯的目標都是學生“跳一跳,能夠到”的程度。
3、盡量設置技術動作完成目標,而不是結果目標
本人做了一次嘗試:把乒乓球隊10人分成水平相當的A、B兩組,進行乒乓球發(fā)球落點教學,時間為兩周。A組5人進行常規(guī)發(fā)球教學,要求學生把球發(fā)指定區(qū)域即可;B組5人進行制定目標的教學,分階段完成技術動作目標,譬如第一階段在放松的情況下能基本完成發(fā)球動作,第二階段明確發(fā)球的落點,第三階段能明白如何利用旋轉把球發(fā)進界內。兩周之后進行測試,每人發(fā)10次球,結果A組,總發(fā)球個數為50次,成功18次,成果率為36%;B組發(fā)球總數為50次,成功26次,成果率為52%,B組訓練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A組。結果說明設置技術動作完成目標比設置結果目標,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發(fā)球落點成功率。
許多優(yōu)秀的運動員都不以勝負,而是以是否盡了最大努力來評價自己,所謂“重要的不是勝負,而是如何進行比賽”。許多著名的射擊運動員在拿到奧運會冠軍之后,說:“我在比賽的時候并沒有想要贏得比賽,腦中想的是怎樣把一槍一槍打好,把平時練習時候的技術動作做到位”。我們在目標設置過程中,也應該設置技術動作完成目標,而不是結果目標。在乒乓球訓練過程中技術動作完成目標可以幫助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需練習的任務上,并可以促進自我調節(jié)策略的使用,幫助學生提高運動技能。相反的,結果目標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任務上,這會削弱學生的技術動作學習。有學者認為,初學者在獲得專業(yè)知識前,會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對練習復雜任務的生手來說,對完成任務結果的監(jiān)測,需要額外的認知資源,初學者的這些資源是有限的。而把目標集中在技術動作完成目標上,初學者可以戰(zhàn)勝練習中的困惑,可以強化與標準的一致性,因此,技術動作完成目標不僅可以加強練習技巧的獲得,而且也會提高對進步的自我知覺、自我效能感和內部興趣。
4、設置目標應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緊密結合
長期目標設置是對練習者練習過程的總體規(guī)劃。許多人只知道設置長期目標,而不知道設置短期目標。實際上,短期目標比長期目標效果優(yōu)越,主要體現在短期目標的四個方面的作用上:①當活動開始后,短期目標比長期目標能使人形成更積極的期望;②在活動期間,人們認為短期目標是可以達到的;③長期目標損害了活動的樂趣;④短期目標有助于人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準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