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龍 桂 霄 高平林
中國人民解放軍73311 部隊科盾醫(yī)院,福建石獅 362700
白內(nèi)障是臨床上導致患者失明的常見眼科疾病,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是其主要的治療方法,臨床效果較為確切。盡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并不十分理想,這與患眼術后發(fā)生散光有關。傳統(tǒng)的球面人工晶體無法矯正角膜散光,而Toric人工晶體是在對人體角膜曲率進行準確測量基礎上設計而成的,在改善角膜散光中具有一定價值。在下列研究中,我們分析了Toric人工晶體植入對白內(nèi)障患者術后視力水平和散光程度的影響。
將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間我院眼科收治的白內(nèi)障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①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確診為白內(nèi)障;②符合手術治療指征,收住院后給予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③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共納入13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入組者分為給予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Toric 人工晶體植入的觀察組和給予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球面晶體植入的對照組,每組各65例。觀察組患者男/女例數(shù)41/24,年齡52~74歲、平均(65.2±8.4)歲;對照組患者男/女例數(shù)40/25例,年齡51~75歲、平均(64.8±7.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1.2.1 觀察組 手術當天進行術前準備,術前30 min 時給予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北京雙鶴現(xiàn)代醫(yī)藥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1021793,5mL:托吡卡胺25mg、鹽酸去氧腎上腺素25mg)散瞳,而后行2%利多卡因(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148,20mL:0.4g)表面麻醉,在角膜緣的11 點-2 點位置做以長約3 mm 的切口,注入粘彈劑后連續(xù)環(huán)形撕開囊袋,采用美國AMO Diplomax 超聲乳化儀切碎晶狀體核并吸出,囊袋內(nèi)注入粘彈劑,并將預先準備好的Toric 人工晶體(美國愛爾康公司)植入晶狀體囊袋內(nèi),順時針旋轉人工晶體至軸相位差10~20°,常規(guī)注入粘彈劑,而后將人工晶體旋轉至預定的軸位,使其固定在囊袋內(nèi)。縫合切口。
1.2.2 對照組 術前準備、手術操作過程均與觀察組相同,在人工晶體植入時采用美國愛爾康公司生存的ZA9003 球面人工晶體.
手術前和手術后1周、2周、3周和4周時,參照Venkataraman A 的研究[1]采用標準視力量表觀察兩組患者的患眼視力情況和散光程度。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 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檢驗標準為P<0.05。
手術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患眼視力無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1周起患眼視力高于術前(P<0.05),對照組術后2周起患眼視力明顯高于術前(P<0.05);術后1周、2周、3周、4周時,觀察組的患眼視力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視力水平比較
手術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散光程度無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1周起患眼散光程度即明顯低于術前(P<0.05),對照組術后3周起患眼散光程度明顯低于術前(P<0.05);術后1周、2周、3周、4周時,觀察組患眼散光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散光情況比較(d)
白內(nèi)障是眼科常見的疾病,其發(fā)生與晶狀體老化、局部營養(yǎng)障礙、代謝紊亂有關,在此基礎上可出現(xiàn)晶狀體內(nèi)蛋白質(zhì)變性、混濁,進而阻礙了外界光線向視網(wǎng)膜的正常投射過程,最終引起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臨床癥狀。根據(jù)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白內(nèi)障在致盲原因中居首位,也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需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以恢復視力水平[2]。目前,臨床治療白內(nèi)障的最常規(guī)手術方式為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其臨床療效確切。盡管如此,仍有部分白內(nèi)障患者在術后的視力恢復情況并不理想,這一情況的發(fā)生與角膜散光的存在密切相關[3]。
Toric 人工晶體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類新型人工晶體,以丙烯酸酯為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表面包被的纖維連接蛋白膜能夠與晶狀體囊袋的前后膜緊密連接,保證了人工晶體植入后的穩(wěn)定性[4]。Iovieno A 等[5]的研究顯示,相比傳統(tǒng)的球面晶體,Toric人工晶體能夠更為有效的改善白內(nèi)障患者的視力水平。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術后1、2、3、4周時,觀察組的患眼視力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也與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相一致,能夠反映出Toric人工晶體在改善術后視力中的價值。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對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的快慢程度進行了比較,由結果可知,觀察組的視力水平于術后1周開始恢復,對照組的視力水平于術后2周開始恢復。這就反映出Toric 人工晶體可以促進視力水平的恢復。
Parikakis EA[6]的研究報道,在白內(nèi)障患者中,約15%~25%同時存在角膜散光,而常規(guī)的手術治療僅僅對晶狀體進行了處理,未能矯正角膜桑,這就會對患者術后視力的恢復造成直接影響[7]。另外,手術操作本身會對角膜造成創(chuàng)傷,加重角膜散光的程度,再加以常用的球面晶體只能矯正患眼的離焦狀態(tài)、并不能糾正角膜散光。以上情況就會導致白內(nèi)障患者術后發(fā)生角膜散光或散光加重,進而影響整體的視力水平[8]。因此,比較角膜散光程度也是評價白內(nèi)障手術相關的重要指標。
Toric 人工晶體是基于角膜穩(wěn)定性和角膜散光而設計的人工晶體,對人體角膜曲率進行了準確的測量。國內(nèi)蘭文[9]等的研究認為,Toric 人工晶體能夠有效改善白內(nèi)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情況。本研究也對兩組患者的術后散光情況進行了比較,由結果可知,術后1周、2周、3周、4周時,觀察組患眼散光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就說明Toric 人工晶體能夠降低術后散光程度。進一步比較兩組患者散光程度恢復的速度可知,觀察組的散光程度于術后1周開始恢復,對照組的散光程度于術后2周開始恢復。這就反映出Toric 人工晶體可以促進散光程度的恢復。
Toric 人工晶體植入能夠更加快速、有效的改善視力水平和控制散光程度,在白內(nèi)障的治療中具有積極價值。
[1]Venkataraman A,Kalpana.Visual outcome and rotational stability of open loop tor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Indian eyes [J].Indian J Ophthalmol,2013,61(11):626-629.
[2]劉艷秋.Toric 人工晶狀體治療白內(nèi)障合并角膜散光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5):841-843.
[3]袁建樹,馬蓉,王育文.AcrysofToric 人工晶狀體矯正角膜散光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2,23(12):1330-1336.
[4]鄭登易,葉劍,譚薇.多焦點可調(diào)節(jié)和單焦點人工晶狀體臨床視覺質(zhì)量的觀察[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2,34(4):354-357.
[5]Iovieno A,Yeung SN,Lichtinger A,et al.Cataract surgery with toric intraocular lens for correction of high corneal astigmatism [J].Can J Ophthalmol,2013,48(4):246-250.
[6]Parikakis EA,Chatziralli IP,Peponis VG,et,al.Tor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correction of astigmatism in cataract patients with corneal ectasia[J].Case Rep Ophthalmol,2013,4(3):219-228.
[7]孫康,鐘志偉,杜云,等.Toric 與球面人工晶狀體臨床效果的對比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11,11(6):992-994.
[8]王豐剛,陳緒攀,林曉盈,等.Acrysof ToricIOL 植入矯正白內(nèi)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早期臨床效果研究[J].臨床眼科雜志,2012,20(5):415-417.
[9]蘭文,黃振平,侯培麗,等.白內(nèi)障術中Toric 人工晶狀體植入矯正散光的長期臨床療效[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12):2384-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