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信 安建平
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yī)院,甘肅 靜寧 743400
中醫(yī)分階段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臨床分析
劉志信 安建平
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yī)院,甘肅 靜寧 743400
目的探討中醫(yī)分階段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的療效。
中醫(yī)分階段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陽性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1],我院采用中醫(yī)分階段治療方法對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臨床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確診的104例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的52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40.5歲,病程1~17年;對照組的52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2.9歲,病程0.5~20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gòu)成比、病程及分型等基本資料方面進行比較,均P>0.05,說明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的患者采用中醫(yī)分階段治療:先以化濕理氣法治療15 d,方子為:蒼術(shù)12 g,藿香9 g,厚樸9 g,枳殼9 g,豆蔻4.5 g,黃芩9 g,香附9 g,陳皮9 g,檳榔9 g;以上藥物用量依據(jù)病情進行適當?shù)脑鰷p,伴有嘈雜再加黃連6 g,吳茱萸3 g,海螵蛸9 g;大便不爽加大黃4.5 g;胃脘痛、便血,加元胡10 g、白及10 g;伴兩脅痛,加川楝子10 g。用水煎服,每日一次,服用15 d后,采用健脾和胃法治療75 d,方子為:黨參12 g,茯苓9 g,菝葜30 g,砂仁4.5g,白術(shù)12 g,陳皮9 g,半夏12 g,木香9 g,石見穿15 g,白花蛇舌草30 g,佛手9 g,甘草4.5 g,谷芽15g。用水煎服,每日1次,共服75天。 3個月為1個療程。對照組的患者采用養(yǎng)胃沖劑合并羥氨芐青霉素膠囊治療:前2周使患者口服羥氨芐青霉素膠囊,每次0.5 g,每日4次;同時口服養(yǎng)胃沖劑,每次1包(15 g),每日3次,連服90天為1個療程。
1.3 評價標準
治愈:臨床主要癥狀及次要癥狀消失,食欲改善,幽門螺桿菌徹底清除,胃鏡復查活動性炎癥消失;顯效:臨床主要癥狀消失,次要癥狀基本消失,幽門螺桿菌培養(yǎng)檢查陰性,胃鏡復查黏膜急性炎癥基本消失,慢性炎癥好轉(zhuǎn);有效:臨床主要癥狀明顯減輕,幽門螺桿菌培養(yǎng)檢查弱陽性,胃鏡檢查黏膜病變范圍縮小1/2 以上,炎癥有所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略有改善或無改善,幽門螺桿菌培養(yǎng)檢查仍顯陽性,胃鏡復查黏膜炎癥無好轉(zhuǎn)。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文中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guān)的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選用SPSS15.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由表1可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由表2可見,觀察組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
本方服用蒼術(shù)、藿香、厚樸、枳殼、豆蔻、黃芩、香附、陳皮等中藥組成的化濕理氣方以治標實,且方中的黃芩、厚樸、香附、檳榔、蒼術(shù)等藥在可以對幽門螺桿菌起到抑菌殺菌作用。從本研究結(jié)果我們可以看出采用中醫(yī)分階段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的療效要明顯強于使用養(yǎng)胃沖劑合并羥氨芐青霉素膠囊治療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清除率比較
[1]唐大軍.中醫(yī)分階段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30例[J].西部中醫(yī)藥,2013,(9):66-67.
R259
B
1674-9316(2014)12-007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2.045
方法選取我院104例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采用中醫(yī)分階段治療,先以化濕理氣法治療15 d,后健脾和胃法治療75 d;對照組采用養(yǎng)胃沖劑合并羥氨芐青霉素膠囊治療90 d,觀察兩組治療效果。
結(jié)果觀察組慢性胃炎的治愈率、總有效率及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結(jié)論中醫(yī)分階段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陽性療效可靠,對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高,具有重要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