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樂
一個問題可以看到信仰。
有人問一名畫家:“如果博物館失火,里面有一幅名畫和一只貓,你會去救哪一個?”
畫家不假思索地說:“當然要救那只貓!”
名畫對于畫家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畫家為何要救一只貓?因為在他看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最名貴的畫,同生命相比都輕如鴻毛。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只鳥兒,黎明還是黝黑時,就觸著曙光而謳歌了。”印度詩人泰戈爾曾以這樣的詩句作答。
信仰是全部文化的靈魂,也是人類最珍貴的精神寶藏。信仰是一種聯(lián)系現(xiàn)在與未來的力量。過去30年,這個世界占據(jù)主導地位的信仰是什么?電影《2012》震撼展現(xiàn)了末日來臨,地震、地裂、火山、洪水……而真正打動我們的,是末日來臨時,人們對平等、良知、責任、勇敢的堅持,對權(quán)勢、傲慢的鞭撻……這一切令世界炫目的美好信仰,在過去30年,真的都在被堅持著嗎?
1975年,英國撒切爾夫人在發(fā)表《讓我們的兒童長得更高》的演講時說:“追求機會平等比追求平等更加有意義,而且更加可行。只有當允許不平等存在時,機會才有意義?!倍谒龍?zhí)政時期,自由主義政策使窮人的貧困增加了,并且代際傳導。20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兒童一代比一代高的增長趨勢停止了,父親失業(yè)或靠津貼生活的家庭中的孩子明顯比富裕家庭的孩子矮很多。
財富與信仰之間的沖突,從古至今,一直令人困惑。當叢林法則的信仰在危機中赤裸曝光后,世界很多人將重樹世界信仰的希望投向世界東方。
中國人的和諧之道,應(yīng)當成為世界的信仰。
《易經(jīng)》以“人文化成天下”而建“文明”。中國人有和諧的信仰。比較中西文化時,梁漱溟先生曾得出一個結(jié)論: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為其根本精神”,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diào)和、持中”為其根本精神。
已故著名社會學家、文化大師費孝通指出:“現(xiàn)在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全球性的戰(zhàn)國時代,是一個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國時代。這個時代在呼喚著新的孔子,一個比孔子心懷更開闊的大手筆……”
這是一個充滿憂患而需要大智慧的時代,需要各種不同文明通過積極對話,各美其美、各長其長、互美互長、和平共處。
世界信仰之花,在不同文明的融合中盛開。而中國智慧,正在真正走向世界信仰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