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史夢蘭先生年譜簡編

        2014-02-12 19:12:28石向騫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樂亭

        石向騫

        (唐山師范學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史夢蘭先生年譜簡編

        石向騫

        (唐山師范學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史夢蘭(1813-1899),字香崖,直隸樂亭縣(今河北省樂亭縣)人,道光庚子舉人,后絕意仕進,潛心學術,是清代后期彌合漢、宋之學的代表人物。本簡譜在考辨相關史料基礎上,訂訛正誤,初步呈示史夢蘭先生的生平、交游、著述及刻書情況。

        史夢蘭;生平;交游;著述

        本譜以“年號(公元紀年),甲子,年齡”格式依次編排,日期均為農(nóng)歷。人名后括弧內標注字號。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癸酉,一歲。

        四月二十九日生于直隸樂亭縣大港村,村距縣城西南二十五里。先生姓史,名夢蘭,字香崖,號硯農(nóng),又自號竹素園丁。祖上自明代遷居樂亭。曾祖父史秉德(性生),庠生。祖父史成獲(麟徵),太學生。祖母闞氏、陰氏、郭氏。父親史紀瑞(輯五)。兼祧父史紀元(書葊),廩貢生。母親王氏,直隸灤州倴城鎮(zhèn)廩膳生王化成次女。

        十月,父喪。自此靠母親和祖父養(yǎng)育。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五歲。

        始能言。偶出門,聞村童相互詬罵,不解何意,回家后即將所學穢語加之于婢仆。母親王氏聞之,立批其頰。自此不敢以穢語加人。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七歲。

        入鄉(xiāng)塾讀書;母親嚴加督課。

        道光七年(1827年),丁亥,十五歲。

        應童子試,名列前茅;蒙樂亭知縣張霖(云巖)賞識,被喚入內堂,賜以茶果。

        道光十年(1830年),庚寅,十八歲。

        通過童子試,入縣學為生員,不久成為廩生。

        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十九歲。

        從灤州畢梅(雪莊)①先生游,師生交誼深厚。秋,進京應順天鄉(xiāng)試,不第;被選為國史館謄錄。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二十歲。

        秋,進京應壬辰恩科鄉(xiāng)試,不第。

        是年,縣令張霖離任,贈夢蘭七律四首以志別。

        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二十二歲。

        秋,進京應順天鄉(xiāng)試,不第。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二十三歲。

        秋,進京應乙未恩科鄉(xiāng)試,不第。是科順天鄉(xiāng)試發(fā)生科場弊案。

        是年,畢梅離開史家。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二十四歲。

        開始創(chuàng)作《全史宮詞》。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二十五歲。

        秋,進京應順天鄉(xiāng)試,不第。

        是年,天津梅成棟(樹君)任永平府學訓導。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二十六歲。

        梅寶璐(小樹)②來永平隨侍其父梅成棟,因與史夢蘭結識。

        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二十七歲。

        秋,進京應順天鄉(xiāng)試,不第;被選為國史館謄錄。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二十八歲。

        秋,進京應順天鄉(xiāng)試,與昌黎才宇和(霽堂)③同寓南柳巷永興禪院。中式第一百六十九名。之后到史紀元東光縣訓導任上省親。史紀元乃夢蘭伯父,無子,以夢蘭兼祧兩房。本科鄉(xiāng)試齒錄中所列業(yè)師為:倪積和,庠生;王質強,字秉剛,歲貢生;陳秀峰,廩膳生;溫琢,字精齋,歲貢生;杜誾,字清垣,廩膳生;畢梅,恩貢生;勞崇光,字辛階,壬辰科進士。所列課師為:表伯陰振猷,字子翼,嘉慶丙子科舉人;外舅倪耀,字德甫,嘉慶戊辰恩科舉人;堂舅王一晉,字鶴山,貢生。所列恩師為:張霖,前任樂亭縣知縣;沈維鐈,字鼎甫,提督直隸全省學政,考取入泮補廩;張日章,字褧堂,辛卯恩科薦卷房師,后受業(yè);胡正仁,字心蓮,己亥科薦卷房師,后受業(yè);孫右章,永平府學教授;梅成棟,永平府學訓導。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二十九歲。

        春,進京,寓直隸會館,與楊在汶(魯田)④同住。先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參加鄉(xiāng)試覆試,中第二等第三名,總第五名。后初應會試,獲房薦堂備,但最終未被取中。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壬寅,三十歲。

        是年,灤州張燦(啟明)⑤與樂亭倪垣(啟藩)⑥為史夢蘭作《松陰讀史圖》。

        是年,聘遷安田氏為簉室,并委以家務。先是,嫡妻倪氏生長子履泰(安溪)后,忽患頭疾,雙目因之失明。

        是年,母王氏以節(jié)孝受旌表。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三十二歲。

        春,進京參加會試,獲房薦堂備,不第。

        年末,留京度歲,準備明春參加會試。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三十三歲。

        春,參加恩科會試,獲房薦堂備,不第。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三十四歲。

        永年舉人武澄清(秋瀛)⑦任樂亭教諭,與史夢蘭一見傾心。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三十五歲。

        春,進京參加會試,獲房薦堂備,不第。

        秋,與常守方(職卿)⑧送生徒赴府城盧龍應試。與守方商定選編家鄉(xiāng)先輩四書遺文;之后,課徒之余,與家中所聘塾師王宗謨(顯文)共相參校,汰擇篇目。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戊申,三十六歲。

        五月初九日,陰振猷卒于平山訓導任上。史夢蘭作《哭陰子翼先生》七律二首。

        七月十五日,陰浴德將赴鞏昌做幕僚,史夢蘭在自家宅東花園設餞,并邀常守方、楊在汶同來賦詩贈別。

        是年,灤州旗籍學童李希珍(穉園)因家貧不克延師,史夢蘭垂憐招至,與常守方共同負責教讀。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三十八歲。

        春,進京參加會試。已擬中數(shù)日,因本房考官朱蘭(久香)為選刻闈墨之事與總裁某發(fā)生爭執(zhí),內監(jiān)試曹某又媒蘗其間,總裁遂發(fā)怒,將擬取中的本房所薦之卷,留一撤四,夢蘭之卷適在被撤之列。落第后以舉人身份應挑,以史館謄錄議敘選授山東朝城知縣,但在母親的建議下未就任。自此絕意進取。在闈中曾得晤同年臨榆魏式曾(鏡余)。

        秋,編成《樂亭四書文鈔》六冊,并出資刊刻。

        是年,在盧龍結識四川新都舉人、盧龍知縣謝子澄(云航)。

        至是年,已編撰成《爾爾書屋詩草》八卷、《硯農(nóng)試律》四卷、《全史宮詞》一千首,尚未付梓。

        咸豐元年(1851年),辛亥,三十九歲。

        夏,閱邸報有感,作七律五首寄贈業(yè)師勞崇光(時任廣西布政使)。時太平天國事起。

        是年,在盧龍與臨榆郭長清(廉夫)⑨訂采詩之約,著手編輯《永平詩存》。

        是年,次子履升(旭東)生,田氏出。

        咸豐二年(1852年),壬子,四十歲。

        武澄清改官知縣,離樂亭;史夢蘭手錄汪輝祖《佐治藥言》、《學治臆說》二書相贈。

        咸豐三年(1853年),癸丑,四十一歲。

        春,偕常守方、楊在汶、張?zhí)茫C亭)⑩進京參加會試。聞太平軍氣氛甚熾,未及終場即與常、楊出都,游盤山而歸。

        冬,時任天津知縣的謝子澄在靜海阻擊太平軍,戰(zhàn)死;史夢蘭倡議賦詩挽懷,自作《津門健令行》,和者十余人。

        咸豐四年(1854年),甲寅,四十二歲。

        十二月,楊在汶出任邢臺教諭,賦詩贈別。

        是年,山西高平舉人祁之鑅(季聞)署任樂亭知縣,溧陽史一經(jīng)(研余)隨之任幕佐,夢蘭因之與二人結交。

        咸豐五年(1855年),乙卯,四十三歲。

        立夏日,祁之鑅以龔自珍(易簡)手書《龔易簡詩冊》相示;史夢蘭讀后作《書龔易簡詩冊后》并題。

        十月朔,長洲陶梁(鳧薌)為《全史宮詞》題辭。

        冬,常職卿自遼東歸樂亭,攜鐵嶺魏燮均(子亨)《九梅村詩集》抄本相示;史夢蘭為題七絕四首。

        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四十四歲。

        春,進京會試不第。至此,共應鄉(xiāng)、會試一十四次。

        秋,開始雕版刊刻《全史宮詞》。

        咸豐七年(1857年),丁巳,四十五歲。

        春正月,史一經(jīng)將南行,由保定而棗強,史夢蘭枉道灤州送別。

        是年,客都門;由同年正定王蔭昌(五橋)介紹,拜訪因謁選至京的高繼珩(寄泉)?,與之訂忘年交。

        咸豐八年(1858年),戊午,四十六歲。

        正月十五日,鄰村演劇,戚黨來家中燕集。夢蘭素不善飲,尤不喜博,乃檢滇黔閩粵諸志乘,采其新奇可詠之事,做竹枝詞八十八首以為破寂、避喧。是月,刊刻《全史宮詞》成。朝鮮進士任慶準于書坊見之,稱贊不已;因贈與一部。任隨后來函致謝,并以丸藥、折扇等物回贈。

        秋,史履泰入都應京兆試,攜《全史宮詞》請于錢塘許乃普(季鴻)。中秋,許乃普為《全史宮詞》作序。

        咸豐九年(1859年),己未,四十七歲。

        朝鮮貢使購《全史宮詞》數(shù)十部歸其國。

        咸豐十年(1860年),庚申,四十八歲。

        二月,為遏阻英法內犯,僧格林沁至樂亭查視海防,邀史夢蘭出辦團練。夢蘭出私財募練鄉(xiāng)勇一百數(shù)十人,晝夜巡邏,鄉(xiāng)里賴以安居。

        六月二十一日,季子履晉(康侯)?生,田氏出。

        咸豐十一年(1861年),辛酉,四十九歲。

        楊在汶卒于邢臺教諭任上,哭之以詩。

        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五十歲。

        九月九日,登昌黎縣城北之碣石山。

        十一月十三日,于碣石山仙人臺下購山田百畝,擬邀常守方一同前往相度。次日,守方病,派人囑夢蘭代為延醫(yī)診治;及醫(yī)至,守方氣絕。守方臨終,檢出自己所著詩文數(shù)冊,呼家人交夢蘭刪訂。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五十一歲。

        春,于所買山田建正房五間、廂房五間,種松三萬株、雜果數(shù)百株,筑成別業(yè)一所,名曰“止園”。

        三月十九日,立夏,吳郡葉道芬(香士)為《全史宮詞》題辭。時道芬客居樂亭。

        三月二十八日,作《止園記》。

        九月九日,游碣石山水巖寺,醉后作詩一首。

        是年,葉道芬為作《止園圖》小橫幅。

        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五十二歲。

        從北京一個勛舊世家購得一部完整的《古今圖書集成》,裝滿兩大車運回家中,鑿壁藏之,護以紗櫥。

        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五十三歲。

        春,將《永平詩存》初稿寄郭長清參訂。

        夏,與郭長清相會于盧龍,面商《永平詩存》付梓事宜。撫寧增貢生王立柱(砥山)至客邸來訪。

        秋,高繼珩自粵東引疾歸故里遷安,史夢蘭往見,與之暢談兩日,又索觀其女高順貞(德華)所作《翠微軒詩稿》,為之點定。不久,高去世,其子銘鼎(小泉)攜繼珩詩文稿來,囑夢蘭代為甄錄。

        是年,出資刊刻其所撰《異號類編》二十卷。

        同治五年(1866年),丙寅,五十四歲。

        史母七十五歲;夢蘭發(fā)啟向海內名流征集贈言為母親慶壽。

        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五十五歲。

        正月,長孫婦周氏去世,作《告原聘長孫婦周氏墓文》。

        春,應樂亭知縣蔡志修(少川)之囑纂修《樂亭縣志》,樂亭增貢生李潤霖(蔭香)助之,八個月后完成初稿。此稿乃私家撰述,并非由官府設局撥款纂修,所需費用均出自史、李兩家私財。

        十月,出資刊刻所撰《燕說》四卷。

        是年,出資刊成所撰《疊雅》十三卷、《雙名錄》一卷。

        是年,輯前明南京戶部尚書樂亭王好問詩文,編成《春煦軒殘稿文集》六卷詩集二卷,并出資刊刻。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五十六歲。

        四月,瀘州楊廷熙(挺生)以詩集相示;夢蘭閱后,賦詩七絕六首贈楊。

        九月十五日,有流星自東向西飛過,煙飛聲震;做詩記之。

        同治八年(1869年),己巳,五十七歲。

        三月,直隸總督曾國藩(滌生)擬定《清訟事宜》十條,最后一條飭各州縣舉薦人才,分才、德、學三科。樂亭知縣蔡志修以史夢蘭薦,夢蘭作《辭蔡邑侯薦舉德學科啟》請辭。

        五月八日,所著各種書以公牘遞到直隸總督署,曾國藩略一翻閱。

        十一月,應曾國藩之邀,赴保定與之相見。先是,曾國藩于保定蓮池設禮賢館,征招畿輔德行才學之士,特首聘史夢蘭,并寓手書再三敦請。初到蓮池,李傳黻(佛笙)出面接待,稱:“我們天天盼,中堂亦天天盼?!笔找?,曾國藩覺史夢蘭學問淹博,與之座談甚久。十八日,又見。二人縱論古今學術得失及地方利病大端,并互贈各自所刻圖書。曾氏極為賞識史氏所著《全史宮詞》與《疊雅》,并面許作序;對史氏所修《樂亭縣志》,則有“厘正舊例,體裁尤雅”之褒。二人相見時,史夢蘭還曾向曾國藩介紹撫寧王立柱、昌黎崔樹寶(子玉)、樂亭張山(亦仙)?、樂亭闞潤章等永平籍賢才。國藩欲留聘夢蘭主持蓮池書院講席,且為禮賢館中諸人表率,夢蘭以奉養(yǎng)老母為由力辭。

        臨別,國藩手書堂額“德侔歐母”為史母壽。此行在保定住八日,期間又與曾幕中之方宗誠(存之)、吳汝綸(摯甫)、游智開(子代)、陳蘭彬(荔秋)、蕭世本(廉甫)、薛福成(叔耘)等人結識。方宗誠多次徒步過訪,贈予其師友所著書九種,囑夢蘭作序,并索要夢蘭所著書;陳蘭彬挽留尤為懇切。隨后由保定過安肅入都,晤豐潤貢生孫孝先(鐵珊),與之清談竟日;別后孫氏以所著《橫云山館詩鈔》寄示,乞為刪定。二十八日返里。

        十二月十四日,曾國藩奏請獎勵永平府屬舉辦團防尤為出力官紳,擬請賞加史夢蘭五品銜。

        是年,應吳汝綸之請,為其父母六十雙壽賦壽言三十八韻。

        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五十八歲。

        初春,致信已調署高陽知縣的蔡志修,敘去冬在省城與曾國藩談話內容,稱曾國藩曾詢及蔡在樂亭的為政情況。信中史夢蘭又勉勵蔡志修云:“從此益豎起脊梁、立定腳跟,凡事當為即為,不當為即不為,雖漢之循良,何難媲美?一切細人姑息之言,諒不至熒其聰聽也?!?/p>

        三月,為孫孝先《橫云山館詩鈔》作序。

        春末夏初,致信曾國藩,請求送還去冬所呈《樂亭縣志》稿數(shù)本,及為李傳黻索觀并上呈的古近體詩二冊、試律二冊、制藝一冊;又言及永平春旱,麥秋無望,兼因關外歉收、海上無糧船,以故諸色糧價日見昂貴等事。

        六月二十一日,與友人在李潤霖新筑成的清音園雅集,賞蓮賦詩。恰傳來天津教案發(fā)生的消息,眾人震驚。史氏記述當天聚會情景云:“時洋人在天津滋事,津民激怒,殺其通事官豐大業(yè),并毀其洋樓數(shù)處,掠其財物。通商大臣崇奏聞,津門守令俱獲譴。旨派侯相曾公赴津查辦,撫夷安民,大費調停。是日,余與座客蒿目時艱,并讀曾相答夷使威妥瑪書,不勝詫嘆?!?

        是年,致信方宗誠并寄去所著書二種。信中談讀書體會,并詢問方氏出處局面。方宗誠復信,以“由博返約”規(guī)之并勸史夢蘭講學。

        約于是年,編成《輿地韻編》二百卷。

        約于是年,撰《粵匪始末》,又名《粵匪紀略》;終因“聞見未確”,在方宗誠的建議下擱筆。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五十九歲。

        正月,曾孫蟾桂生。

        四月八日,史母八十正壽;親友來賀,欲招優(yōu)伶助興,夢蘭請示,被史母以戒浮文制止。

        夏,樂亭孫國禎(輔臣)?始登堂受教。

        十二月,編定《永平詩存》二十四卷并出資刊刻。

        是年,直隸總督李鴻章委黃彭年(子壽)修《畿輔通志》,開局于蓮池書院;冬,派任信成、恩福二位觀察遞書至樂亭,聘史夢蘭前往志局襄助,并索要《樂亭縣志》稿以備采擇。夢蘭以母老婉辭;托任信成贈送黃彭年新刊《永平詩存》一部,因此書與地方文獻相關。

        是年,門人及兒輩主持刊刻《梧風竹月書巢試帖》,收史夢蘭往日所作試帖詩一百首。長子史履泰又主持刊刻《硯農(nóng)制義》,收史夢蘭昔日所撰四書文三十篇。

        同治十一年(1872年),壬申,六十歲。

        夏,游智開由灤州知州升任永平知府,重修敬勝書院;夢蘭為作《重修永平府敬勝書院記》,直陳科舉取士之弊。

        八月初六日,直隸總督李鴻章題請旌表史母王氏五世同堂。

        秋,游智開巡方至樂亭,不顧地方接待,乘夜過訪史夢蘭。車行至大港村,天尚未明,竟不敢進村,盤桓村外,口占一詩曰:“我來訪高賢,曉月猶未墮。恐驚先生眠,繞村走一過?!崩杳鳎甸T而入,相與大笑。智開囑為灤州李茂春(蔭圃)編校其遺詩。夢蘭為之甄錄,得二百余首,從游智開之意,改原名《沁香吟館詩草》為《蔭圃遺詩》。

        是年,黃彭年來信,以所擬《畿輔通志》體例相商,并索要史氏所刻別種圖書。夢蘭回信,并寄上所刻《全史宮詞》、《疊雅》、《異號類編》各一部。

        是年,應遷安知縣韓耀光(仲弢)之聘,纂修《遷安縣志》。

        是年,倪夫人去世。史母命夢蘭與田氏重行合巹禮,以為繼室。

        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六十一歲。

        春仲,撰成并出資刊刻《古今謠諺》二卷、《謠諺拾遺》十卷。

        十月,纂成《遷安縣志》十八卷。

        十一月,應高繼珩從子高兆鼎(宗禹)之請,將高繼珩詩文稿編次為詩十二卷、詩余一卷、古文一卷、駢體文二卷,總名曰《寄泉類稿》,為之作序并與兆鼎謀劃刊刻。

        是年,出資為史一經(jīng)刊刻其所著《洮漁遺詩》四卷。

        是年,長子履泰去世。

        約于是年,編成《四朝詩史》九十卷。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六十二歲。

        是年,代樂亭知縣陳以培(序東)作《樂亭新建尊道書院記》,論講學之法。該書院由樂亭知縣王霂(斗坪)于同治十二年主持創(chuàng)建。又為陳以培之父陳云章(亦昭)所著《劫灰集》作序,論詩與史之關系。

        約于是年,為尊道書院擬定《書院條規(guī)》。

        光緒元年(1875年),乙亥,六十三歲。

        三月一日,撰成《家藏書畫記》一卷。

        三月下旬,編成《圖書便覽》一百五十六卷,并開始雇畫工摹圖,雕版刊成圖版,文字部分則請人于圖版留空處以工楷謄抄。此書至少抄成兩部,圖文并茂。

        秋,次子史履升中舉。

        冬,黃彭年寄來通志局所刊圖書數(shù)種;史夢蘭回信,向黃通報修志情況。

        是年,作《公舉孝廉方正呈》上于有司,舉薦樂亭縣西南鄉(xiāng)黑崖子社民石奉元。

        是年,助定州王灝(文泉)??剁茌o叢書》,為其采搜、編校永平地方文獻。

        是年,開始刊刻所撰《爾爾書屋詩草》。

        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六十四歲。

        春,應游智開之聘,纂修《永平府志》。游智開恐夢蘭以母老辭,命于其家分設志局。

        四月初八日,史母八十五壽誕,永平知府游智開率僚屬至大港村來賀。

        秋,出資刊刻《論語說》上、下兩卷。該書為畢梅著,史夢蘭箋注并作序。

        十月上旬,輯母親前后所得壽言,成《萱庭壽言》一冊,并雇工刊刻。

        是年,游智開將《樂亭縣志》稿自《畿輔通志》局取回,從府志經(jīng)費中撥款付梓。

        是年,應撫寧知縣張上龢(子純)之聘,纂修《撫寧縣志》。

        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六十五歲。

        五月,纂成《撫寧縣志》十六卷。

        七月十八日,于府城太公祠(永平府志局設于此)小住,應游智開之邀,與張山、郝錫章(晉三)、韓來賀(筱坡)等志局同仁登清風臺。

        十月,以修志小住府城;游智開邀游角山并登澄海樓觀海;又約王立柱等人同游懸陽洞。是月,《樂亭縣志》十五卷刊成,《永平府志》七十二卷亦纂成。

        是年,應撫寧教諭豐潤魯松(香泉)之請,為其祖父魯克恭《野鶴山人詩鈔》作序。

        光緒四年(1878年),戊寅,六十六歲。

        二月,撰成《止園筆談》八卷并出資刊刻。

        三月二十日,史母王氏無疾而終,享年八十七歲。

        冬,以志書事宜至撫寧,張上龢以其父張之杲(東甫)所著《初日山房詩集》相示;后夢蘭為之作序,有“詩與政通”之論。

        是年,史履升為史夢蘭《放言百首》作箋,撰成《放言百首箋注》一卷。

        光緒五年(1879年),己卯,六十七歲。

        年初,復信黃彭年,敘南游計劃;擬于母喪一周年后出行,登泰山,謁孔林,由齊魯進覽吳越江山之勝,小住明圣湖邊,登南北高峰,步里外六橋,訪白居易、蘇軾及林逋遺跡,再渡錢塘江,謁禹陵,上蘭亭,大暑前回棹上海,乘輪船而歸。

        二月,編校并出資刊刻《永平三子遺書》,收佘一元《佘潛滄四書解》一卷、楊開基《復庵遺書》一卷、倪上述《損齋遺書》二卷。

        三月末,與王立柱結伴,攜次子履升、三子履晉出游。從蘆臺買舟南下。途中尋訪神交已久的薊州鹽運分使王鐘霖(雨生),到其所司之地,王氏已去世兩月。又繞道棗強見方宗誠。宗誠留之信宿,并致書南中諸友,如彭玉麟(雪岑)、孫依言(琴西)、應寶時(敏齋)、甘紹盤(愚亭)、孫云錦(海岑)、張裕釗(廉卿)、王士鐸(梅邨),囑為照顧。至德州,陸行。至濟南,解裝于山東鹽運使盧龍傅觀海(星源)署中也可園之桐陰話雨軒。時已入夏十余日。至濟南后第二日,德州馬葛邨由馬遞寄到長歌一首,系送史夢蘭登泰山、游西湖即以贈別之作。至濟南時,又有樂亭舉人宋森蔭(豫堂)?為之接風。

        閏三月十八日,與王立柱、張益堂、史履升、史履晉及居停主人傅竹安、傅壽山游大明湖,作《大明湖棹歌十二首》。繼游趵突泉、厲山;時連日大風。之后魏清鳳(仲儀)招飲于大明湖匯泉寺;是日身體小有不適。又游華不注山。時天方亢旱,滿路沙塵,因而感患熱嗽,在也可園中靜養(yǎng)數(shù)日方愈。再欲買車南下,居停主人及同行之人極力勸阻,遂怏怏而歸。此行在濟南停留半月,途中撰日記一卷,詩三十余首。

        五月,《永平府志》刊成。

        臘月,接到武澄清長子武用章來信,信中為其父征求八十壽言;史夢蘭為作《武秋瀛明府八旬壽詩一百韻》。

        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六十八歲。

        正月十三日,收到由永平府署遞來的方宗誠書信三封、《棘津詩冊》一本及其他著作六本。方宗誠擬南游,邀與同行。夢蘭因年內家中有婚嫁之事謝絕;為作《題方存之棘津詩冊》五古一首。

        三月二十四日,進京;在次子履升處遇遷安李昌時(雨薌);李攜所撰詩稿四卷來訪,求為點定。時值會試。

        三月二十八日,自京動身去保定會見黃彭年。至保定后宿于古蓮池之君子長生館,與黃氏面商修志事宜。住五日后返回。

        四月初八日,自保定歸至長辛店;翌日至潭柘寺、戒臺寺游覽。

        十月,次女孫出嫁;因其父母俱亡,一切奩具瑣碎之事,夢蘭不得不身任之。

        是年,郭長清病逝于刑部郎中任上;史夢蘭致信郭長清長子之楨(弼廷、嘯琴)索要長清遺稿,郭之楨以其父所著《性理淺說》、《小學淺說》、《種樹軒文集》、《種樹軒詩草》抄寄。

        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七十歲。

        四月十五日,攜三子履晉及王立柱至臨榆海陽鎮(zhèn)訪郝喬齡(晉年),因同游首山、五泉山。后作《游首山五泉山

        記》;郝喬齡之戚、傅家店張奕揚見之,欣慕不已,呼石工刻于山壁。

        四月二十九日,七十歲生日。邀白頭弟子十人聚慶,如張山(時年六十歲)、楊兆琦(符韓)、趙建邦?、張燦、李潤霖、王立柱等。張燦畫喬松一幀為壽。

        四月下旬,為臨榆王樸(守愚)《知白齋詩草》作序。

        七月二十一日,收到由永定河道署遞來的方宗誠書信。夢蘭回信,再次表達南游之愿。

        八月,攜兒孫進京參加鄉(xiāng)試;會見永定河道游智開。

        九月朔,還里;寄梅寶璐《全史宮詞》四部及舊所刻圖書數(shù)種,此前梅氏來信索要。

        至是年,已為王灝所纂《畿輔叢書》采搜編輯永平文獻十余種。其中有從臨榆田蓮舫處訪得的清初山海衛(wèi)人李集鳳(翙升)所著《春秋輯傳辨疑》八函五十本,反復校閱,酌為刪節(jié),改分為七十二卷。又為此叢書的編輯撰《畿輔藝文考》十二卷。

        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七十一歲。

        春,家中舊藏五百羅漢圖石刻十冊不知所向。

        六月,盧龍文廟遭水淹坍塌。

        是年,越南使臣阮述(荷亭)介天津梅寶璐(小樹)索要《全史宮詞》諸書,并以其國親公《倉山詩集》相贈。

        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七十三歲。

        春,送游智開升任四川按察使。梅寶璐囑為其父梅成棟甄錄古文。

        秋,作《乙酉鄉(xiāng)闈報罷口占八截句以勖兒孫之試京兆者》,其一稱:“眊氉情懷我慣經(jīng),顯揚豈獨在科名。安知利器加盤錯,不是天工玉汝成?!?/p>

        是年,梅寶璐以《中秋對月后五日為七十初度感成二律》寄示,詞多凄楚,因和贈二律以寬慰之。

        是年,盧龍文廟重修竣工;代作《重修盧龍文廟碑記》,針對中外異端紛至沓來的局面,表達了對儒學前途的憂慮。

        是年,山西興縣人康少茗自開封寄到王譽昌《崇禎宮詞》一帙;史夢蘭因此開始補作宮詞。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丙戌,七十四歲。

        春初,致信梅寶璐,有“欲訪名山,過津,快釋積忱”之語。

        中秋,新被委任為山東樂安知縣的孫國楨寄來書信,詢以為官之道。次日回復,指出樂安鹽務既歸官辦,難免用人太多,積弊宜防。

        九月十五日,梅寶璐作《九月十五日對月有懷樂亭史香崖卻寄》詩相寄,史夢蘭和作并回寄。

        是年,致信王灝,索要《畿輔藝文考》謄抄本,商討《畿輔叢書》收書問題,又言及明年春或赴定州王家造訪,與之面商編纂事宜。此前史夢蘭將《畿輔藝文考》草稿寄給王灝以作參考;王灝將書稿留置案頭,請求割愛移贈,因別無副本,應許代抄一份送給史夢蘭。

        是年,應方宗誠之子守彝之請作《方存之七十壽序》。

        是年末,游智開自四川來信招游,盛贊蜀都山水名勝,夢蘭讀罷不禁神往。

        是年冬,寒天獨坐,追憶舊聞,參以閱歷,偶有所觸,輒以韻語寫之,共得詩三十余首。

        光緒十三年(1887年),丁亥,七十五歲。

        閏四月,動身去定州訪王灝。由胥各莊河頭乘船西南行。時中國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唐山至胥各莊河頭的運煤鐵路修通至蘆臺并向天津延伸,史夢蘭途中作《東西淀舟行雜詠》,其中有詩詠及鐵路、煤船。八日,過天津,欲訪梅寶璐,適值梅氏犯喘,不能見。至保定,天氣漸熱,前往定州又不通水路,遂流連白洋淀數(shù)日而還。作《赴定州王文泉之約中道而返卻寄》。十六日,歸途中再回天津探訪梅寶璐,得見;其子梅元捷(子駿)在側。又至紫竹林,探訪在津襄辦廣仁堂事宜的王晉之?,并參觀西洋機器及意大利馬戲。又結識廣仁堂董事王屋(景符)。王屋以其父王炳燮《毋自欺室文集》相贈,史夢蘭評此書“學問經(jīng)濟,俱非泛??杀?;所論之事,對癥下藥,皆可見諸施行”。又有獻縣諸生牛林(萼峰)、江蘇監(jiān)生張師榮(午亭)以求詩到津門舟次造訪。此行得詩四十余首。

        九月初,接到桂林倪鴻(云臞、耘劬)由臺灣寄來的信函,回復,并作《讀倪云臞近作賦此寄贈》七律一首。

        九月十日,為梅寶璐《聞妙香館詩存稿》作跋。

        至是年九月,于原刻《全史宮詞》之外,補作宮詞四百七十九首。

        是年,作《和楊香吟見贈原韻》七律二首贈天津楊光儀(香吟)。

        是年,因年老力衰,以家務分付兒孫。

        光緒十四年(1888年),戊子,七十六歲。

        芒種前三日,讀武秋瀛自記年譜,為題七絕四首。

        十月二十九日,玄孫喜兒生;做詩一首、文一篇,戒后人勿以游惰廢學,命曾長孫史應桂(喜兒之父)懸掛于壁間以當座右銘。

        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七十七歲。

        二月,梅寶璐以歲暮見懷之作寄示。

        秋,三子史履晉應順天鄉(xiāng)試,中舉。

        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七十八歲。

        正月十五日立春,仿袁枚《除夕告存》作告存詩十五首。后海內人士和作數(shù)百首。此前,王宗謨喜談星命之學,嘗推夢蘭當在七十七歲壽終;去年夢蘭頗有戒心,而卒無恙,故作此告存詩。

        春,河間馮士塽(曉亭)得讀《全史宮詞》,見搜羅宏富,韻遠格高,不信為時賢之作。及朋友以史氏新歲告存詩相示,始知作者尚在人間,遂作七絕六首以和。

        夏初,依例重游泮宮。時按臨永平的順天學政周德潤(生霖)手書“申公宿學”四字以贈。在永平府城又與敬勝書院山長鹽山崔澄寰(竺西)相見。

        冬十月,《放言百首箋注》刊出。

        是年,史履晉連捷登進士第。史夢蘭作《示三兒履晉時以榜下用主事分刑部》,勉勵兒子須“慎刑”,須“仕學相資”。

        是年,為豐潤旗籍舉人趙廷溥(博如)之母周氏所著《歲寒堂詩鈔》題七絕四首。

        光緒十七年(1891年),辛卯,七十九歲。

        七月十六日,經(jīng)周德潤以學行疏薦,清廷朱批賞加史夢蘭四品卿銜。

        秋,作《辛卯秋闈次孫亦傑挑取謄錄戲占》,注稱:“余道光辛卯初試京兆,試卷內詩以書手誤脫二字,抑置謄錄?!?/p>

        十月,刊刻所撰《爾爾書屋文鈔》上下卷。

        十一月上旬,為天津徐士鑾(苑卿、沅青)《宋艷》題辭七絕六首。

        十二月,樂亭知縣駱孝先(慕韶)離任,作《留別樂亭士庶率成四律敬乞斧正》,史夢蘭和作四律贈別。

        是年冬,至天津。訪徐士鑾,贈與所刻圖書數(shù)部。又訪楊光儀。

        約于是年,《爾爾書屋詩草》八卷刊刻完畢。

        約于是年,編定《永平詩存》續(xù)編四卷。

        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八十歲。

        三月初二日,直隸總督李鴻章題為史夢蘭五世同堂請旌。

        冬,聘樂亭諸生石桂芬(芳圃)入家塾課孫。

        光緒十九年(1893年),癸巳,八十一歲。

        夏,史履晉主持重刻《全史宮詞》二十卷,收入補遺之作。史夢蘭再傳弟子大興馮?。ü龋﹨⑴c校讐。

        冬,留京度歲;與寧河高賡恩(熙亭)、臨榆李桂林(子丹)、駱孝先等人過從甚密。高賡恩曾贈以家鄉(xiāng)海產(chǎn)銀魚、紫蟹,李桂林曾贈以蓮子扁豆百合山藥粉,駱孝先屢邀觀劇。

        是年,集前后所得壽言,刊成《樗壽贈言》六卷。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八十二歲。

        正月,和贈高賡恩七律二首,和贈李桂林長律一首。游琉璃廠光廠(燈市)。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八十五歲。

        冬,作《冬暮遣懷》七律一首。

        是年,季孫亦儼(畏之)生,履晉出。

        是年,學政徐會灃(東甫)又以碩學耆儒疏請加史夢蘭國子監(jiān)祭酒銜。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八十六歲。

        十二月二日,卒。

        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春,入祀畿輔先哲祠。

        [注釋]

        ① 畢梅,字雪莊。原名夢梅,后去“夢”字,故又號夢余。直隸灤州人,道光乙未恩貢生。一生博覽群書,詩酒放浪,然潦倒名場,以在外授徒為業(yè)。著有《論語說》、《夢余詩草》。

        ② 梅寶璐(1816-1891),字小樹,天津人,梅成棟次子,諸生。早年游幕,晚年回天津里居。以詩名,曾續(xù)起梅花詩社,與當時文人廣泛交往,津門清晚期碑文楹聯(lián)多出其手。朝鮮貢使閔種默、越南星使阮述來華時均與其訂交。著有《聞妙香館詩鈔》。

        ③ 才宇和,字霽堂,原名連會,直隸昌黎人,青年時期與史夢蘭為課友。道光乙酉科拔貢,曾充國史館謄錄,除安徽泗州州判,歷署鳳陽、懷遠、績溪等縣,皆以循吏稱。升靈璧縣令,又以與太平軍、捻軍作戰(zhàn)有功,升潁州知府。

        ④ 楊在汶,字魯田,直隸樂亭人,道光甲午舉人,曾任邢臺教諭,年四十八卒于任上。身體素羸弱,有癇疾,時發(fā)時愈。與史夢蘭交往密切,著有《鋤經(jīng)草堂詩草》。

        ⑤ 張燦,字啟明、東谷,直隸灤州張海莊子(今屬唐??h)人,青年時期從師于史夢蘭。曾任同文館教習,河南候補知縣。能詩善畫,擅長山水,尤工花鳥。

        ⑥ 倪垣,字啟藩,直隸樂亭人,候選縣丞。少從史夢蘭學詩,又工繪事。著有《軒軒草軒詩》。

        ⑦ 武澄清(1800-1884),字霽宇,號秋瀛,直隸永年人,為武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武河清長兄。道光甲午舉人,曾任樂亭教諭六年。后中進士,授河南舞陽知縣,又以軍功賞戴藍翎并加同知銜,以告養(yǎng)歸。精通天文算學。生來體質較弱,但善于養(yǎng)生,讀書為文,暇則習武,故年逾八秩,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

        ⑧ 常守方,字職卿,號半禪,樂亭詩人,道光甲辰舉人,與史夢蘭相處最久,唱和亦最多。諳音律,尤工橫吹。著有《半禪初草》、《臨溟游草》、《臨溟續(xù)游草》、《昌圖游草》。

        ⑨ 郭長清(1813-1880),字廉夫、懌琴,臨榆人。咸豐丙辰進士,官至刑部郎中。早年博覽書史,期望治有用之學。任提牢廳主事時,上《恤囚十事》,堂官奏為定章。今有《種樹軒文集》、《種樹軒詩草》存世。

        ⑩ 張?zhí)?,字肅亭,灤州人,徙居昌黎,道光甲辰舉人,咸豐癸丑以大挑一等需次陜西,未補缺卒。有書癖,常典當以還書債。性豪邁,工吟詠,曾手錄詩稿請史夢蘭點評。著有《鳴春堂詩文集》。

        ? 高繼珩(1797-1865),字寄泉,原籍遷安,幼孤,寄籍寶坻。嘉慶戊寅舉人,由大名教諭軍功保薦知縣,

        借補廣東博茂場鹽大使。以詩文名世,與邊浴禮、華長卿稱“畿南三子”。曾與梅成棟、崔旭等在天津結成“梅花詩社”,又窮二十年之力,輯成《國朝畿輔詩傳》。擅繪畫,工墨蘭。晚年歸遷安故里。著有《培根堂詩鈔》《養(yǎng)淵堂古文》《蝶階外史》等。

        ? 史履晉(1860-1927?),字進之、康侯,號恂叔、叔魚、稚農(nóng),光緒庚寅進士,初任刑部主事,后升任監(jiān)察御史,以伉直敢言著稱。清末官制改革,史履晉擁護立憲,但又明確反對奕劻、袁世凱主導的先行設立責任內閣,認為憲政必須從先行設立議院、實行地方自治入手。史履晉亦為中國近代實業(yè)救國的先驅,致力于實業(yè)惠民。光緒三十一年,他與蔣式瑆、馮恕以“挽中國之利權,杜外人之覬覦”為宗旨,共同創(chuàng)立了服務于公用民生的“京師華商電燈股份有限公司”,是為中國民族電業(yè)之始。入民國后,史履晉又曾任直隸實業(yè)司司長。有《史履晉詩文稿》存世。

        ? 張山(1823-?),字亦仙、景君,樂亭詩人張九鼎之子,歲貢生。不喜舉業(yè),師從史夢蘭,著有《退學齋詩文集》。在眾多門人當中,張山之詩最為史夢蘭所稱賞。其妻宋氏(樂亭宋森蔭之姊)亦能詩,著有《宜堂詩草》。

        ? 見《爾爾書屋詩草》卷八《蔭香訂于六月二十日會飲清音園為雨所阻翌日補之即席賦詩分得二十二養(yǎng)全韻共百六字》詩中自注。收入《止園叢書》,清道光至光緒年間樂亭史氏止園刻本。

        ? 孫國楨(1839-?),字輔臣,樂亭人,光緒癸未進士,歷官山東樂安、蒲臺、惠民、滋陽、曲阜等縣知縣,頗有官聲。史夢蘭晚年著作多由孫國楨作序。著有《愚軒宦學集》。

        ? 宋森蔭,字豫堂,樂亭縣城北井家坨村人,舉人出身。曾于同治八年在史夢蘭之后應曾國藩征聘,隨即需次山東,后歷任郯城知縣、膠州知州、歷城知縣、德州知州。光緒二十六年,袁世凱參劾山東屬吏,宋森蔭因此歸鄉(xiāng),在家中開設宋家學館。光緒二十七年,李大釗入宋家學館讀書。

        ? 趙建邦,字維藩,樂亭諸生,以衡水守城功保舉縣丞。十八歲始從師于史夢蘭,壯年后游歷南北,以授徒為業(yè),傳人有大興馮恕、興縣康志儒、樂亭史履升等。著有《浣薇露軒詩草》《衡漳游草》《汴宋游草》。

        ? 王晉之,字竹舫,薊州人,咸豐乙卯舉人。慕史夢蘭先生之名,東來樂亭從之游。又歷掌樂亭、永平等處書院。同治十年,卜居薊州城東穿芳峪,辟問青園,講求種樹開田水利之法,與李江、李樹屏合稱“穿芳三隱”。著有《問青園集》。

        [1] 王樹楠.史夢蘭神道碑(拓本)[Z].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善本室藏.

        [2] 高周.史夢蘭年譜[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2.

        [3] 吳晶.史夢蘭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4] 清實錄.德宗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7.

        [5] 蔡志修,等修.史夢蘭,纂.樂亭縣志[A].中國地方志集成:第23冊[C].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6] 游智開,修.史夢蘭,纂.永平府志[A].中國地方志集成:第19冊[C].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7] 王鐘翰,點校.清史列傳(清代傳記叢刊第105冊)[M].臺北:明文書局,1985.

        [8] 顧廷龍.清代朱卷集成[M].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

        [9] 來新夏.清代科舉人物家傳資料匯編[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10] 徐世昌,撰.大清畿輔先哲傳[M].民國間天津徐氏刻本.

        [11] 史夢蘭,撰輯.止園叢書[M].清道光至光緒年間樂亭史氏止園刻本.

        [12] 史夢蘭.圖書便覽[M].抄本.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

        [13] 史夢蘭.爾爾書屋詩續(xù)集[M].稿本.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

        [14] 史夢蘭.爾爾書屋文草[M].稿本.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

        [15] 史夢蘭.石向騫,王雙,劉博蒼,景紅錄,孫春青,點校.永平詩存[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16] 史履晉.史履晉詩文稿[M].稿本一冊.

        [17]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修訂版)[C].長沙:岳麓書社,2011.

        [18] 游智開.藏園詩鈔[M].光緒九年朝鮮吉云館活字本.

        [19] 吳汝綸.培毅,徐壽凱,校點.吳汝綸全集[C].合肥:黃山書社,2002.

        [20] 方宗誠.柏堂遺書[M].清光緒桐城方氏志學堂刻本.

        [21] 孫國楨.愚軒宦學集[C].光緒戊戌刻本.世澤堂藏版.

        [22] 徐士鑾.宋艷[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5.

        [23] 梅寶璐.聞妙香館詩鈔[M].光緒丁亥仲秋刻本.

        [24] 魏燮均.畢寶魁,校注.九梅村詩集校注[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4.

        [25] 王晉之.問青園集[M].光緒二十二年刻本.

        [26] 高繼珩.培根堂集[A].清代詩文集匯編第600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7] 王樸.知白齋詩草[A].清人別集叢刊第16冊[C].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8] 朱雋瀛.金粟山房詩鈔[A].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564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校對:王文才)

        Simplified Biographical Chronicle of SHI Meng-Lan

        SHI Xiang-qi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SHI Meng-lan(1813-1899), alias Xiang-ya and poetic name Yan-nong, was born in Laot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He became a first-degree scholar in Gengzi year of Daoguang’s time, and never intended to join the officialdom after, but devoted to academic and eventually emerged as a representative scholar who closed Song dynasty learning and Han dynasty learning in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chronicle, SHI Meng-lan’s life, friends, writings and publications are shown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corrections of some mistakes.

        SHI Meng-lan; life; making friend; writings

        I209.9

        A

        1009-9115(2014)01-0005-08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1.002

        唐山師范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1ZY01)

        2013-12-19

        石向騫(1965-),男,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文藝學。

        猜你喜歡
        樂亭
        近二十年來樂亭大鼓相關研究之回顧(2001—2021)
        文化產(chǎn)業(yè)視角下樂亭大鼓的傳承與發(fā)展
        有趣的樂亭話
        樂亭大鼓生存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方向預測
        牢記建黨初心 建設大釗故鄉(xiāng)
        樂亭大鼓讓校園盛開德育之花
        靈石縣馬和村晉祠廟及其樂亭考
        中華戲曲(2018年2期)2018-08-27 10:05:50
        王安石兩首“眾樂亭”詩考
        江海學刊(2018年5期)2018-04-14 16:25:52
        簡述樂亭大鼓
        絲路藝術(2017年6期)2017-04-18 13:59:16
        樂亭大鼓發(fā)展及傳承保護工作的田野調查
        精品 无码 国产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无| 欧美一欧美一区二三区性| 97人妻碰碰视频免费上线|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综合在线不卡| 日本黄网色三级三级三级|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自拍成人免费视频|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亚洲一区欧美二区| 日韩精品极品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 另类 日韩 制服 无码 |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男人的天堂av一区|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极品| 华人在线视频精品在线|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国产91久久精品成人看网站| 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 吃奶还摸下面动态图gif| 太大太粗太爽免费视频|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91| 中文字幕欧美人妻精品一区|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潮| 男女动态视频99精品| 欧洲女人与公拘交酡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资源| 人成综合视频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av激情久久精品人|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