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雪杏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桂林 541006)
高校立德樹人的有效路徑
連雪杏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桂林 541006)
高校是人才輸出、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陣地,積極探索立德樹人的有效路徑,對人才的培養(yǎng)和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立德樹人;德育;路徑
目前,高校應該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立德樹人的有效路徑,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大學生親自體驗道德情感,在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熏陶大學生的道德觀念,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宣傳道德模范平凡生活等榜樣教育,讓大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道德的魅力,從而自覺地做一個有時代精神的道德人。
課堂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最主要的渠道,在思想層面夯實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在實際行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觀,從而在思想上和實踐中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豐富立德樹人教育內(nèi)容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當代大學生要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應積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過程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tǒng)文化。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信心。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發(fā)展,要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根據(jù)教學對象的發(fā)展變化,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及時充實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結合社會熱點話題,把理論講明白,讓思想政治理論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加貼近時代和學生生活。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搭建社會實踐活動,內(nèi)化立德樹人教育觀念
實踐育人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另外一條重要的渠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道德教育不僅在教學過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同時要給學生搭建各類實踐平臺。組織形式多樣的傳統(tǒng)文化體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三下鄉(xiāng)”志愿者服務和公益性活動等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積極地踐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終達到內(nèi)化的效果。
學生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彌補在課堂德育過程中所缺乏的實踐性;能使學生充分地得到體驗;能夠調(diào)動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將外在的品德要求內(nèi)化于其心、外踐于其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使大學生在實際行動中受教育,長知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道德意識,在實踐中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傲⒌聵淙恕崩砟罹哂猩钸h的歷史文化積淀,要充分發(fā)揮文化對大學生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影響,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底蘊和綜合素質。
(一)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增加立德樹人文化厚度
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沉淀下來的民族印記,是中華民族語言習俗、文化傳統(tǒng)、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xiàn),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要加強對大學生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加強大學生繼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深刻地認識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底蘊,主動地擔負起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任務。同時也要不斷地開展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yǎng)教育為重點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內(nèi)容,引導大學生自覺地以中華傳統(tǒng)美德修身律己,不斷地完善人格修養(yǎng),建設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和民族文化的靈魂。
(二)傳承優(yōu)良家風,豐富立德樹人文化內(nèi)涵
家庭在中國社會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在文化傳承與道德教育、人格培養(yǎng)方面更是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家庭教育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在一個家庭中最能體現(xiàn)這個家庭成員的精神面貌特征就是家風。家風是一個家族或家庭長期以來形成的最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言行的一種精神支柱。
家風是一種特殊的知識和信息傳播,更多來自于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及長輩應通過言傳身教,形成愛國守法、遵守公德、珍視親情、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良好家風,為家中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具有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的家庭教育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烙下家風的印記,展現(xiàn)出一個崇德尚善的精神面貌。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yōu)良的家風,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擁有良好的家風品格,那么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校園文化的熏陶效果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特有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滲透于高校的教學和校園活動中。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軟實力,具有良好校風的學校,可以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風尚。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道德品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高校要組織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新穎、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融入到各類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等之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實現(xiàn)在校園文化中潛移默化地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宋史》曰:“人不率,順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币虼?,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離不開榜樣人物和先進人物事跡的宣傳、教師的以身作則。高校的教育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大學生,榜樣教育更應該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
(一)立德樹人,師德為范
“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德是教師工作的靈魂。教師肩負著知識傳授、教書育人的重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學生增長見識和思想進步的精神導師。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p>
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到言傳,更要身教,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論語·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一個榜樣,以德立教,以身作則。教師應樹立起立德樹人的職業(yè)理想,不斷地加強育人意識,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于結合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把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去引導學生,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率先垂范,增強德育的自覺性。
(二)道德榜樣,傳播正能量
在新媒體時代,應該利用新媒體這個新興的輿論場所,積極地傳播正能量,宣傳和弘揚道德模范。而道德模范也可以通過新媒體這個平臺,把自己的日常小事與公眾分享,拉近與普通大眾的距離,讓更多的人真切地感受到道德模范的內(nèi)心世界,把新媒體這個網(wǎng)絡平臺變成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陣地。
道德模范應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榜樣教育中不是只有那些發(fā)展全面、全身都煥發(fā)出英雄本色的先進典型,才具有榜樣示范的效果。小中見大,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做平凡的榜樣,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需要修養(yǎng)和情操,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在校園當中,那些積極分子、先進分子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通過這些先進學生的優(yōu)秀品德對其他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把抽象的道德規(guī)范具體化、人格化,其教育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服務。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作為立德樹人的教育主體,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特別是公民意識和自律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
(一)重視大學生的公民意識培養(yǎng)
要成才,先成人。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在當前的高校教育中,要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公民意識。立德樹人,究其根本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高校的公民意識培養(yǎng)主要是讓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意識、社會公德意識,提升學生的公民文明素質,讓學生主動地擔負起一位公民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擔當,自覺維護公共秩序,講美德,樹立社會良好新風尚。新時期的立德樹人工作應該“在德育目標上培養(yǎng)一個同時具備基礎道德文明素養(yǎng),以及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的共和國公民,應當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當然共識?!?/p>
(二)注重自律精神培育
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除了知識上的傳授,也要注重人格的培養(yǎng)。新時期高校立德樹人工作重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明戴德、貴誠信、尊傳統(tǒng)、知敬畏”的道德意識。重視道德自覺的培養(yǎng),有助于大學生提高道德認知水平,強化道德情感,規(guī)范道德行為。大學生只有明確自己的道德義務、責任與權利,并在實踐中付諸行動,通過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逐漸地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把它內(nèi)化為自我完善的追求,做一個有時代精神的有道德的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新時期的教育事業(yè)更要注重學生德才的培育,以德為先,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高校立德樹人的有效路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p>
[1]檀傳寶.立德樹人實踐應有的三大堅守[J].人民教育,2013,(11):3.
[2]賈鳳姿.思政教育重在立德樹人[N].光明日報,2013-3-25(16).
[3]駱郁廷,郭莉.“立德樹人”的實現(xiàn)路徑及有效機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25.
[4]李金杰.陳樹文.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機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25.
[5]陳勇,陳蕾,陳旻.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4):20.
[6]方曉珍.高?!傲⒌聵淙恕钡睦碚撝笇c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6):20.
The Analysis of Effecive Ways of Highers School’s Culturing Talents by Enhancing Morality
LIAN Xue-xing
(College of Marx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China)
Higher schools are important fields of talents outputting,academic researche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Exploring effective ways of culturing talents by enhancing mor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s’cultivation and the society’s healthy development.
higher schools;morality enhancing and talents culturing;moral education;ways
D64
A
1009-6566(2014)05-0096-03
2014-09-03
連雪杏(1989—),女,廣西平南人,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