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江
高效課堂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很好地把有限的教學時間應用到最大程度,達到了學生受益的最大化。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效課堂成為我們管理局引進的課堂模式,也是我校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課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一節(jié)可以稱得上高效的課,那就是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而且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讓學生利用得有效率。換句話說不是看教師教多少,而是看學生學多少。高效課堂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傳統(tǒng)模式中課堂是教師的課堂,評價一節(jié)課的好壞也是看教師在講臺上表演得好不好,而高效課堂積極倡導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讓學生盡量參與到課堂當中,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現(xiàn)在評價一節(jié)課的好壞是看學生在這40分鐘內(nèi)學到了哪些。
歷史這門學科歷來都不被重視,因為在中考當中所占的分數(shù)比較低,在齊齊哈爾中考歷史成績中是折合成40%的,所以人們就認為歷史是小科,幾乎是可以忽略的,因為再差也差不了幾分,在課堂上都幾乎不怎么聽,課后根本就不看歷史。既然學生課后不看,那么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就思考如何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40分鐘內(nèi),有效地實現(xiàn)歷史課堂的高效。下面我就簡單談下我對于歷史高效課堂的一點做法。
一、要創(chuàng)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40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
為了減輕學生負擔,現(xiàn)在把以前的45分鐘課堂改成了40分鐘。少了五分鐘的課堂教學,所以在課前備課,我們教師必須要比以前更多下工夫,熟練把握教情和學情,注意教學中的取舍,確保上課不打無準備之仗。高效課堂的備課與以往常規(guī)教學的備課方法不一樣,以前只要把本節(jié)課教師所要講授的內(nèi)容、方式、方法備好就可以了。但是高效課堂是學生充分參與的課堂,那么在備課的時候不但要備教師的教,而且還要備學生的學,課堂上學生積極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見解和主張,就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意外,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前就把課中可能生成的東西備好。
二、要創(chuàng)造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是老師教了什么,關(guān)鍵是學生掌握了什么。因此,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發(fā)現(xiàn)式的學習方法。
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呢?這就需要每節(jié)課都有一份確定本節(jié)課主要任務的導學案。導學案的編寫必須精心設計和編寫,如果導學案不能很好地突出重點和難點,那么就是浪費學生的時間,如果設計的內(nèi)容不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思路,那么學生就容易溜號,也就達不到高效。
所以我在編寫導學案的時候,把導學案分為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精講點評和反饋訓練四個部分。自主學習時,為了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更好,我把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變成填空,這樣學生在閱讀教材尋找答案的過程當中也能有重點地記憶,讓學生填寫,達到重點記憶的效果。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會覺得累,都能積極參與,認真閱讀教材尋找答案。在完成自主學習之后,我通常是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記憶,因為課下看歷史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只能向40分鐘課堂要效率。在合作交流時,教師設計幾個比較有探討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小組之間也可以交流觀點,大膽發(fā)言。對于考試來說,僅掌握基礎(chǔ)知識是不夠的,必須上升到理解運用的層次。就是說,不僅要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這一部分就需要教師的精講點撥。高效課堂并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自學,當遇到有些政治性和理論性太強問題的時候,教師就必須該講就得講,但是還要做到高效課堂的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點,三不講指:不講學生已經(jīng)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也不會的。最后是反饋訓練部分,教師設計一些練習題,做到當堂檢測,以便及時查看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
以上只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可能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