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四清
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尤其是微博,作為“個人信息即時共享綜合平臺”,對傳統(tǒng)媒體發(fā)出了強大的挑戰(zhàn),其傳播速度更快、傳播內(nèi)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已經(jīng)春風化雨般地深入到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在此“微時代”,語文課堂必須與時俱進,嵌進一種為新生代學子所喜聞樂見的“微語文”。
“微語文”,是教學過程中微型化了的閱讀、描述、記錄、傳遞等口頭或書面信息的文字言詞形式。譬如微博,即“微型博客”“一句話博客”,在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fā)情懷等,因為文字的限制(一般少于140字),具有微型化的特點,非常適合語文課堂文本解讀、文意分享、文旨爭鳴,更適合記錄學習上的跌宕起伏,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等等。
第一,字詞“微”解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但是隨著網(wǎng)絡(luò)語言的不斷沖擊,新生代學生的字詞概念開始模糊以致混亂。古人有云:“凡看文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義不曉而見意者也?!庇秩缫恍┱Z文有識之士所言:“語文課就是語文課,對字詞的音、形、義的理解、掌握,任何時候都不應(yīng)該放松。”
針對上述情況,我在語文課堂就設(shè)計了字詞微解系列“微語文”,通過漢字拆分,意解漢字,探尋漢字的新境界。如以2010年浙江高考語文試卷仿寫題為例的“微”解教學:
余光中先生說:“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美麗的中文不老?!痹S多漢字自身的構(gòu)成就能詮釋含義、激發(fā)聯(lián)想。請仿照示例拆拼漢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語言描述它。要求: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方法。
【例1】墨:大地滋養(yǎng)出一個黑色的精靈,在古樸的宣紙上翩翩起舞。
【例2】鴻:江邊盤旋的那只孤獨的鳥啊,每一聲哀鳴都在訴說游子的心曲。
(1)塵:
(2)舒:
參考作答:塵:(1)當泥土以最謙卑、微小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時,它便成了四處飛揚的精靈;(2) 沙土很微小,卻可以掩埋輝煌燦爛的文明。舒:(1)它在向人們訴說著,只有懂得舍棄和給予的人,才會活得從容暢快,精神豪邁;(2)舍我其誰?偉大作家的豪言壯語。(既扣住了字體拆分,又富于想象,且修辭得當,表達也有一定的文采。)
這道題考查語言的生動和修辭及仿寫,是對字詞學習的檢測。前半句是拆字,同時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后半句對前半句進行解說、補充,是語意的遞進與引申。我先讓學生按要求,仿例句盡心解字,力出新意。然而當我將參考答案與精彩拆解顯現(xiàn)出來的時候,還是引得他們的好奇與贊嘆,一堂原本“枯燥”的字詞課忽而變得靈動起來。于是繼續(xù)解構(gòu)一些常見漢字,力求出新意出精彩。又如:“劣”,干事偷懶,“少”出“力”,結(jié)果自然就不好;“品”,經(jīng)得起眾人之“口”,便是有品之人;“騙”,一旦被人看穿,馬上被人看扁;“意”,頂天立地,心上有一輪太陽,思想就不再流浪;“蟬”,一只蟲子的個人演唱會,就把整個夏天吵得沸沸揚揚。
字詞“微”解就是指對文字形體加以離合、增損或只假借字形而生成新意的一種修辭手法。它可以通過化形、借音、衍義三種手法表達不便直說的思想內(nèi)容,打破固定的語意,產(chǎn)生翻新的效果;也可以使說話婉轉(zhuǎn),增強趣味性,從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二,人物“微”評
“CCTV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2002年啟動以來,已經(jīng)十一年了。一個個真實的人和一件件動人的事,及其背后所包含的精神,讓整個中國為之感動,讓無數(shù)的觀眾為之動容。而主持人在頒獎晚會上宣讀的頒獎詞,其實就是一則則“人物微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寫給中國女排的頒獎詞:“曾經(jīng)沸騰了一代人的熱血,也在中國人的心里留下了長達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無聲處,絕地反擊。是她們,讓最后的希望攀援著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記重扣敲開歡慶的鑼鼓。金牌喚回曾經(jīng)的光榮,勝利開啟嶄新的夢想!”
又如寫給作家巴金的頒獎詞:“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的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p>
頒獎詞高度概括,簡潔精煉;詞吻意合,富有特色;語句清新,文筆優(yōu)美;言志寓義,飽含深情。既描述事實,更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fā)情懷等,文字又均在100左右,具有流行微博的一切特點。特別是語句長短結(jié)合,風格剛?cè)岵?,抒情、描寫、議論各有側(cè)重,有的還恰當引用了一些名詩名句,尺幅之間,神彩飛揚,讀來朗朗上口,給人以美的享受。
于是,我設(shè)計了人物微評系列“微語文”。在每年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頒獎之時,引導(dǎo)學生認真觀看,努力體會,模仿寫作,像寫微博一樣地寫一寫歷史人物評價。學生在模擬感受之后寫作,佳作紛呈,如:
李白:你,從盛唐詩中走來,酒入豪腸,三分劍氣,七分月光;你,向歷史深處走去,秀口一吐,半個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風度萬種,仗劍獨行。輕舟一解,長江就詩意奔騰;亮麗的文字,刺痛了一雙雙習慣黑暗的眼睛。
司馬遷:不憚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但為了理想而忍受塵世摧殘的英雄卻世間少有。以肉身的殘缺修得了精神與著作的雙重圓滿,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憑著一個文人的良心寫下一部偉大的書,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包羅歷史的傲慢與偏見、光榮和夢想,并從此領(lǐng)跑著中國文化。
魯迅:一支筆劃開萬丈天幕,長夜無明的舊中國透射出點點星光。棄醫(yī)從文,把邊緣人群喚醒;以筆代刀,令魔鬼無處躲藏。句句祝福,聲聲吶喊,正義的聲音穿越百年時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繞梁。若干歲月過去了,你的精神沒有化為塵埃,并且將長久不熄,普照文學和思想的殿堂。
第三,名著“微”讀
新生代學生對于經(jīng)典名著總是敬而遠之,如何引導(dǎo)他們走近經(jīng)典,崇尚經(jīng)典, 我發(fā)現(xiàn)“微讀”不失為一種好辦法,這就是我的名著微讀系列“微語文”。
網(wǎng)絡(luò)曾流傳一句話概括四大名著,其中有兩則段子頗有意味。一則是:西游,一群瘋狂的猴子;紅樓,一塊瘋狂的石頭;水滸,殺殺殺,喝喝喝;三國,大哥,我們動手吧。另外一則是:紅樓,這一塊紛紛擾擾的石頭;三國,這一批兵荒馬亂下的足智多謀又無力回天的人;水滸,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盔甲之重;西游,把熱鬧跌坐成永不死亡的寂靜。
讀后忽然覺得這是一種名著閱讀“微”解的好辦法,又頗有“微信”之風格,于是要求學生仿而作之,一句話介紹或概括自己所讀名著,或名著要旨,或讀后感言,總之要以小見大,讀出微中之不微。
其一,名著要旨“微”解舉偶:
(1)世界上有這樣一些幸福的人,他們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們揮淚埋葬了自己在塵世間的希望,它卻變成了種子,長出鮮花和香膏,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醫(yī)治創(chuàng)傷。
——《湯姆叔叔的小屋》
(2)當現(xiàn)實折過來嚴絲合縫地貼在我們長期的夢想上時,它蓋住了夢想,與它混為一體,如同兩個同樣的圖形重疊起來合而為一一樣。
——《追憶似水年華》
(3)只要你是天鵝蛋,就是生在養(yǎng)雞場里也沒有什么關(guān)系。
——《安徒生童話》
其二,讀后感言“微”義舉偶:
(1)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一天兩天三天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閱讀也是如此。
(2)讀《老人與?!酚懈校禾孤实卣f,我并沒有看過整篇文字,但從精煉、干凈的讀后梗概中,我已經(jīng)覺得這是我一定要讀的一部作品。
(3)讀《西游記》有感:書中的人物形象,各個特點鮮明、性格迥異,但每個人又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選擇性地去學習,也要學會思考如何凝聚團隊。人生、事業(yè),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恰如西天取經(jīng)之路。
其實,“微語文”就是語文教學中的細微點滴,不管是課堂火花還是教學微言,不管是即興所得還是匠心獨運,只要有一點回味,一點啟示,一點借鑒,它就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shù),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思想?!拔⒄Z文”之“微”,一是小,就是著眼點要小,不能貪多求全;二是細,就是考慮要周密,不能顧此失彼;三是精,要精煉精彩,不能沒有吸引力。
總之,課堂越“微”,越受學生的歡迎;語文越“微”,師生越覺得親近,教學就越具有感染力和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