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琪
“生命關懷”已是新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家長強烈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的膨脹,學生的學習壓力漸增,再加上中高考的壓力,學生所要承受的負擔是空前的,學生不但要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還要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近些年來,中學生越來越多地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中學生心理診斷》統(tǒng)計表明,中小學生中存在心理行為問題的比率是相當高的,而且呈現隨年級增高逐漸上升的趨勢。這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憲章》中規(guī)定的“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和病態(tài),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健全安好的狀態(tài)”相去甚遠。面對這一形勢,教師在當前不僅要進行教學,還要在教學中發(fā)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樹立“不求人人上大學,力求人人都成人”的教育觀,盡力把學生引導并教育好。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以“立人”為中心,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為了有效地實施心理引導,必須讓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接壤,讓語文教材與學生的心靈溝通,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效能,“在教材的編排上,特別結合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有助于啟發(fā)思維、引導思辨、促進遷移和研究”。那么,如何在實施語文教學的同時滲透心理教育,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品德素質,達到優(yōu)質教育的目的,就是我們語文教師值得探討的一個課題。
誠然,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tǒng)一的學科,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燂L范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一些方面常常會給學生以很深的心靈投影,留下長久的印象,甚至會對他們一生的發(fā)展產生作用。因此,要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塑造美好的形象,成為學生做人的楷模。要把減輕學生心理負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疏導學生心理障礙,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等作為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和教學實踐當中去。
我所帶的班級是一個稱為“魔鬼”的班級,在同學們開始迷茫于這樣一種說法的時候,我告訴他們首先要擺正自己,我從自己出發(fā),推己及人,告訴他們這樣一種說法是對于我們的鞭策,不是否定,我用我的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我要盡我所能來完善它,同學們在我的教育下,開始尋找在墻縫中重生的干勁,在廣播操比賽、籃球比賽、拔河比賽中,班級“擰成一股繩”的精神讓我震撼,在一個名為《我們的名字叫_________》的作文中,有一個男同學寫下了《我們的名字叫“獅子”》,團結是獅子稱霸的法寶,而團結也是班級重振雄風的武器,這篇作文我在班上朗讀了一遍,振奮了同學們的熱情,個個摩拳擦掌,整裝待發(fā)。
“教育無小事”,從那以后我就告訴自己,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楷模形象,成為學生一個良好的參照物,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才能客觀、全面、發(fā)展地看問題,遇到挫折不氣餒,取得成績不驕傲,對人、對事不斤斤計較,開朗豁達,保持心理平衡。
二、利用教材、榜樣動力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語文教材的編訂不是漫無目的的海選,而是重點的突破,因此,要引導學生感悟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堅強的意志力,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完善自己的人生。因為,有了堅強的性格,就能堅定未來的道路,就能有一個健全、美妙的人生。
語文課本中入選的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均以其鮮明的性格,感人的情懷,為后人樹立了不朽的豐碑。《我的信念》是七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講述的是居里夫人如何用她超人的意志跟放射性物體作斗爭,堅持她的發(fā)明,憑著意志走完她的人生。如果她不是足夠的堅強,她就不會成為傲視群芳的偉人了。學習《人生寓言》一文,雖然是用寓言的形式來表現,但是,其中的《落難的王子》給學生一個警醒:人只有經歷過了苦難,才明白人生的真諦,因為一點挫折而放棄的人,是懦夫,只有越挫越勇的人,才會迎來春暖花開的日子。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若能聲情并茂、形象生動地把這些展示給學生,就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進取意識,使生命在進取中得到升華。語文的學習不是機械地當書奴,而是書本的延伸,把自己幻想成當中的人物,不斷地在學習中拼湊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從偉人的影子變成自己的主人。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能讓學生享受到精神提升到一個新境界的喜悅。對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視與關注,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精彩,使學生的精神世界更豐富,心靈更充實,目光更敏銳。只有這樣,我們的優(yōu)質教育才有廣闊的前景,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
?誗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