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小時候偶爾寫了一篇文章,被語文老師發(fā)現,他將我的作文抄寫在我們班級外墻壁的小黑板上,從此,我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梢哉f,這種興趣影響了我的一生。后來,我在《中國文學》《中國作家網》《山東青年作家》等報刊媒體上發(fā)表了上百篇文章。再后來,我做了一名語文教師,我便從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入手,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當成作文教學的第一要義。
南宋大學問家朱熹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把學生的作文文本比作“半畝方塘”,把學生的寫作興趣喻為源頭的活水,在作文教學實踐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一切精神活動的源泉。濃厚的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重要條件。我在十多年的教學生涯里,不斷探尋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路徑和方法。
一、“積小勝為大勝”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一旦“源頭活水”滾滾而來,思想的火花就會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內心的情感激流就會隨筆端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我在平時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時,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生活探討并拖延課本中的知識,使學生養(yǎng)成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世界的習慣,要求學生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哪怕是用簡短的話語也可,先由少到多地記錄下來,然后再學會整理歸類,這樣,銖積寸累,學生心田里便會流淌著不竭的活水。
二、設計話題,寫“興趣作文”
語文教學其實就是一個個話題的開開合合。話題課堂視野開闊,靈活、開放而適度,將鮮活的發(fā)散思維、演講個性引入課堂。學生的討論、質辯,都包含著強烈的個性化體驗。我在話題教學的開放度、拓展的縱深度、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的靈活度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究,在一個一個的話題與品評中,學生的個性凸顯,魅力開始張揚,積淀也越來越豐厚。話題課,極大地推動了作文教學。我在作文命題方面,設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學生圍繞話題,暢所欲言。我適勢引導,引納百川,讓活水奔流不息。
三、改變傳統(tǒng)評價方式
為了能有效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與能力,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改變了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1.不吝嗇贊美。不吝嗇贊美,有時會產生教育的契機。許多作家在回憶起自己的成功之路時,都提到啟蒙老師一句不經意的贊美,一下子點燃了他們的心靈之火,使他們受益一生。
2.補償評價。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數定下來,即使修改得再好,也還是那個分數,學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寫作的動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那些暫時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處,樹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訴學生。這樣學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績,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而教師則根據學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評價打分。
3.動態(tài)評價。一篇作文一個分數,這就把學生每次的習作水平看成了一個不變的“常數”,客觀上抹殺了他們成長進步的可能。我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實行一篇多練,每練一次,進步一點,就加一次分。這樣將傳統(tǒng)的“孤立、靜態(tài)”習作行為,轉變成過程性、動態(tài)性的作文,多給學生進步的機會,又能調動進一步興趣。
4.突破滿分。在一次次的修改過程中,學生習作的得分越來越高,當達到“頂峰”——滿分時,學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滿足,但興趣卻由此變弱。特級教師于永正在一次評價學生的作文時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們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不妨突破以前的滿分評價,充分挖掘學生的習作潛力,只要有進步,就照單給分,給學生以更大的激勵。
5.民主參與。學生不應當僅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可以了解自己的進步,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失誤,養(yǎng)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習慣。我讓學生參與作文評價的做法是,首先讓學生大體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評價的標準,如文章的詳略、主題、首尾等一般要求,其次是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老師尊重學生的意見,其三是定期編制??睹纷印?,讓每個學生挑選自己最好的作文,經過認真修改后,由學生寫出點評,再編印成冊。
四、讓學生博覽群書,文從心意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廣讀博覽群書的習慣。學生通過閱讀一些優(yōu)秀作品,不僅能了解或掌握一些知識,還能陶冶情操,更能為自己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為自己提供寫作技巧的典范。我們的語文教材上有許多優(yōu)美的文章,而且大多是名家名篇,不論是語言、思想方面還是文思、架構方面都應該引導學生去細細品味。如果長期這樣做了,學生寫作文時語言表達上就不再會是不知如何表達了,而會是自然而然地文從心意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是“渠”,那閱讀積累就是“源頭”!
不論是教師的課堂還是學生的作文文本,都是“半畝方塘”,自然有美麗的天光云影。教師不斷用智慧的力量,打開源頭的堤壩,學生的寫作興趣就像渠水一樣淙淙流淌,奔涌而來。
參考文獻:
王柳英.如何誘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J].基礎教育研究,2009.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