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磊
摘 要:現(xiàn)今高中歷史一線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教師上課嚴重脫離學生實際;學科地位邊緣化;學科評價過于單一。只有大力進行新課程改革,才能發(fā)揮歷史學科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對策
著名學者、紅學家俞平伯先生說過:“不通歷史,焉創(chuàng)未來?!笨梢姎v史血脈的傳承,歷史素質的培養(yǎng)對于個人的成長以及民族國家的強盛何其重要。高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有必要對他們進行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的教育和歷史觀的培養(yǎng)。筆者在高中一線從事歷史課堂教學近10年,對現(xiàn)階段歷史教學的情況有些了解。通過平日的觀察與思考,深感存在諸多的問題。
一、一線歷史教學嚴重脫離學生的實際,教師理念落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不了解學生就不了解問題所在,也就不懂得教育?!痹诰唧w的歷史教學中,很多歷史老師只備教材,只備生硬的知識,卻極大地忽略了教育的主體——學生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太難、太生硬。本該是鮮活靈動的歷史課卻往往淪為“你講你的,我玩我的”的畸形局面。教與學的雙方都深感委屈。老師認為學生太不聽話,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令自己的辛苦付出變成了“對牛彈琴”。學生也大訴苦水,直呼老師是個老學究,激不起自己的一點興趣。這種局面的背后就深刻地揭示出了大量歷史教師課前“備學生“極不充分的客觀現(xiàn)實。高中生大多是十五六歲的青少年,正是活潑好動的花樣年齡。如何換位思考從他們的角度備課,如何絞盡腦汁優(yōu)化教學手段,用最快的速度吸引他們的注意,這是每一位一線歷史教師都應該沉下心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歷史學科地位邊緣化,不被重視,教師成就感不足
歷史學科在當今的中高考模式下被擠壓到了邊緣地位。比如筆者所在的省份,由于高考模式的原因,歷史學科在高考中并不計入總分,只是以等級的形式予以顯示。不僅學生稱之為“副科”,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也沒有太多的成就感。當一門學科教與學的雙方都不看重,它的窘迫地位可想而知。在全國一些偏遠的農村學校,歷史學科的教學往往由語數(shù)外主科老師兼任。這種情況蔓延下去的后果是極為可怕的。這對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傳承,文化的延續(xù)會造成極大的損害。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少了歷史的鏡子,怎能不迷失方向。
三、歷史教學評價單一化、數(shù)字化、簡單化
歷史作為重要的人文學科,承擔著傳承文明,啟迪未來的重要作用。高中歷史教學絕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升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往往忽視了歷史學科的文化傳承作用。評價過于簡單化、粗暴化、數(shù)字化??粗厣龑W功能,卻忽視了社會功能。這點是亟須改變的。
基于以上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特提出以下幾點參考性的建議。
1.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是關鍵
歷史是通古貫今,縱橫中外,囊括各門學科知識的綜合性學科。歷史教學應該是鮮活的、有趣的、充滿生命力的美妙過程。無論學科地位邊緣化與否,我們每一位歷史教師都要明確自己身上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備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從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科的魅力,進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擁有職業(yè)成就感。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手段
究竟怎樣的歷史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呢?筆者認為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是關鍵所在。沒有萬能的、一勞永逸的方法,歷史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鉆研業(yè)務,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如,故事法教學、情境法教學、多媒體教學、歷史學習興趣小組教學等等,都是可以參考的方法??傊?,教師要將枯燥的歷史知識講得一波三折,才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學生才能真正對歷史感興趣,進而學好歷史。
3.評價標準多樣化是歸宿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評價往往是以歷史知識的掌握作為評價的唯一尺度。歷史學習能力如何也是圍繞著數(shù)字化的歷史成績來判斷的。隱性的思想品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歷史觀等考查很少。這極大地壓抑了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潛能。實踐表明,歷史學科評價標準的豐富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穎雄.歷史創(chuàng)新教學二十談[M].重慶出版社,1997-01.
[2]張?zhí)m君.歷史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新[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1999(05).
[3]吳瓊.如何做個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M].延邊教育出版社,2002-01.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