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黎,郭乃照
(山西財經大學經貿外語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利與弊
武黎,郭乃照
(山西財經大學經貿外語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高校進行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調查了解英語分級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重要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建議。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因材施教
隨著我國高校的普遍擴招,不同地區(qū)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入校時呈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已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教育部高教司1999年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分級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各高校應按照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組織教學,實行分級教學。對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各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他們在畢業(yè)時達到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有條件的學校,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翻譯和聽、說、寫的技能,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旨在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教學改革。在教授、輔導、練習、檢測和評估上充分體現(xiàn)層次性,分級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都能取得進步。
為了分析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現(xiàn)狀、實施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筆者對某高校2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隨機從大一和大二的Ⅰ級和Ⅱ級班(即普通班和快班)里抽取了200名學生,利用課間20分鐘填寫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問卷內容不僅涉及學生對分級教學的目的和作用的認識,還包括分級教學對學生心理、學習需求的滿足等方面的影響。旨在通過調查了解英語分級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建議。
調研高校自2002年開始進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相對于山西省其他高校而言進入分級教學行列較早。調研高教的本科新生入學一周后參加英語分級考試,內容包括聽、讀、寫、譯,考察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荚嚭蟾鶕?jù)成績將學生編入Ⅰ級班和Ⅱ級班,其中Ⅰ級為普通班,Ⅱ級為快班。教材方面,所有學生都使用《新視野讀寫教程》和《新視野視聽說教程》,Ⅰ級班學生從教程一級開始學習,Ⅱ級班學生從教程二級開始學習。除個別專業(yè)外,大部分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大學英語課程必修年限為兩年,Ⅰ級班使用一到四級教材,Ⅱ級班使用二到五級教材。
實行分級教學之后,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對Ⅰ級班學生的教學目標是在完成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結合基礎的聽說訓練,為學習較高難度的英語或專業(yè)英語打下基礎,并在第四學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Ⅱ級班學生的教學目標是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強化聽說訓練,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英語綜合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并且在第三學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結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檢驗英語教學模式或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從表1可以看出,實施分級教學管理之后,調研高校的學生在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事實證明,在分級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明顯提高。
表1 實施分級教學后學生四、六級考試通過率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在教學中承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了這種“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論,他認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其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謂因材施教,是指在共同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下,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針對教育對象的性格、興趣、能力和原有基礎等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的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fā)展。
第一,有利于優(yōu)化師資配置。實施分級教學后,學校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為其配備合理的師資,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育。在調查問卷中,67%的學生對自己班級配備的英語教師“較為滿意”。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把他們安排在適合的班級是學校進行分級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有些經驗豐富的教師擅長把基礎課講得有聲有色,學校應將其安排在基礎班授課。這部分教師講課有針對性,往往淺顯易懂,能使基礎班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識。有些教師擅長啟發(fā)式教學,學校應將他們安排在快班授課。這部分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其努力探究更廣視域下的知識。總之,分級教學有利于優(yōu)化師資配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平等的享受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
第二,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基礎好的學生學有余力,往往過于輕松;基礎差的學生學習吃力,有時甚至會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分級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明確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科學的分級中開展教學活動。在調查問卷中,64%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進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79%的學生“基本適應”分級教學。分級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從而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第三,有利于激發(fā)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分級教學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入不同的班級,不僅考慮到了學生的需求差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的備課和授課。教師不必將過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兼顧和平衡不同基礎的學生群上,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設計和教學中去。同時,教師擔任平行班的教學不僅有利于減輕備課負擔,更有利于教師對同層次學生的了解。調研高校由經貿外語學院近100名教師承擔全校的英語授課任務,其中公共英語教師平均每人承擔三個班的教學任務。學校規(guī)定每學年每位教師需承擔200學時的授課任務,但實際情況是,調研高校英語教師的課時數(shù)為平均每周12學時,每學期192學時,每年384學時,英語教師承擔了近雙倍的授課任務。平行班的教學極大的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不僅如此,教師長期擔任Ⅰ級班或Ⅱ級班的授課老師,對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教學的難點、重點非常了解,能夠真正的實現(xiàn)因材施教,更好的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第一,分級標準不合理。目前許多高校以高考英語成績作為依據(jù)進行分級,但各省的英語高考試卷在測試內容和難易程度上有一定的差異(如一些省將聽力計入總分),因而僅僅以高考英語成績作為劃分標準是不科學的。近年來,包括調研高校在內的許多學校推行分級考試,這樣雖然做到了試卷的統(tǒng)一性,但是這種“一考定終身”的形式不可避免的包含了許多偶然性。從考試內容來講,絕大部分高校的英語分級考試僅僅拘泥于筆試,沒有加設口試。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國際間交流活動日趨頻繁,各類人才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越來越被重視。作為英語分級考試,理應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譯全方面的能力,“說”的能力不能被忽略。
第二,教材選用不合理。在分級教學實施過程中,有些高校仍采用統(tǒng)一的英語教材,未能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指導思想。還有一些高校雖使用同一套教材,但對教學進度和難易程度進行了一定調整,教學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調研高校選用的教材是《新視野讀寫教程》和《新視野視聽說教程》,分別在大學英語讀寫課和聽說課上使用,網絡課上學生使用新視野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Ⅰ級班學生從教程一級開始學習,Ⅱ級班學生從教程二級開始學習。但是,在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62%的Ⅱ級班學生認為他們并不能掌握一級教材中的所有詞匯,28%的Ⅱ級班學生認為他們自學第一冊教材有困難。因此,對于Ⅱ級班的學生,教師不應主觀的認為他們已經掌握了教程一級的所有內容。
第三,對部分學生產生了負面的心理影響。絕大部分高校在分級考試之后,只是硬性的將學生編入不同的班級,缺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常常會對部分學生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分入Ⅱ級班的部分同學可能會產生驕傲自大的心理,尤其是在不施行“滾動制”的高校,這些學生“居安不思?!?,極易產生自滿心理,從而放松了英語學習。當然,許多學者認為,分級教學對普通班學生產生的負面心理影響遠遠大于快班學生。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32%的學生認為分級教學對自己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其中28%來自普通班。部分學生進入普通班后,自尊心極大受挫,加之缺乏正確的引導,一些學生自暴自棄,甚至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快班教師在教學能力和教學態(tài)度方面都優(yōu)于普通班教師,這源于學生對分級教學制度的不了解。
第四,增加了學生管理和教務管理的難度。由于分級教學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班重新組班,必然使學生管理和教務管理的難度加大。在英語課上,一個班級是由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的學生組成的,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可能會使課堂討論效果不佳,團隊合作不默契。此外,還有一些高校采用動態(tài)管理機制來管理英語班級,班級成員可能會定期(通常是一個學期)發(fā)生變化,這使得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也不夠深入。同時,分級教學也加大了教務管理部門的工作強度,如排課、考試安排和成績錄入等。
第五,增加了考核評價的難度。由于在分級教學中不同班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都不同,所以一般采用不同的考試試卷。但是,快班的同學認為普通班的考試過于簡單,容易得高分,回到原有自然班評優(yōu)評獎時,快班同學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16%的快班學生認為考試評分標準不夠合理。但是,假如采用相同的考試試卷,出題人又很難把握考試的難易程度,且違背了分級教學的初衷,不利于準確檢驗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一,科學合理分級。要做到科學合理的分級,就要設定科學合理的分級標準。應該在分級考試的基礎上,結合高考成績,按總分排名進行分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校教務部門應根據(jù)學生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并結合課堂展示和口語測試等綜合打分,“能者上、不能者下”,推行“滾動制”教學。這樣不僅讓普通班的同學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增強了學習的動力,也增加了快班同學的危機感,從而創(chuàng)設了公平公正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如此,分級考試應在原有聽、讀、寫、譯綜合能力考試的基礎上加設口試,這樣才能更全方位的檢驗和考核學生的實際能力。同時,口試應避免隨意性,要統(tǒng)一評分標準,細化評分規(guī)則。
第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茖W分級是分級教學的先決條件,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每一級的教材和教學內容都適合該級學生的水平。分級教學使用的教材不必統(tǒng)一或拘泥于同一個出版社,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各級學生水平的教材。對于快班的學生,應選用閱讀量大、對聽說讀寫譯都有較高要求的教材;對于普通班的學生,可以選用注重詞匯和語法等基礎知識結構的教材。
第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因素。在分級教學前后要對新生進行必要的宣傳和教育,以減輕學生參加分級考試的心理負擔。另外,還要告訴學生分級教學不是將學生分等次,而是為了激發(fā)學習潛能,使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在宣傳過程中,應弱化對分級考試的過度關注,重視學生的情感訴求。另外,推行“滾動制”也可從一定程度上減少對部分學生的負面心理影響,因為既不存在“一勞永逸”的優(yōu)等生,也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差等生。普通班的學生看到了努力的方向,產生了極大的學習動力;同時削弱了快班學生的自滿心理,使他們保持較高的競爭意識。所以,正確的引導可以強化分級教學的目的,使得“分級”但不“分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第四,加強學生和教務管理。加強教學管理,做好相互協(xié)調,形成工作合力,是推進英語分級教學的根本保障。增進學生的相互了解,創(chuàng)設團隊合作的機會是教師的職責所在。例如,調研高校教師要求每學期每位學生要與班內3~4名同學合作完成一次課堂展示,包括口頭報告和課件展示,學生的反響非常好。對于采取動態(tài)管理機制的學校,建立詳實的學生資料檔案非常必要。這樣勢必會加大教師的工作量,因此應當在教師工作考核時加以量化,并與評獎評優(yōu)掛鉤。
學校應重視分級教學,在教務處設定專門負責人與外語教研室負責人直接對話。這樣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分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必要時調整學生管理制度。另外,要建立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讓教務處、外語學院教研室負責人、任課教師、學生所在學院負責人和輔導員等定期匯總、分析分級教學下“教”與“學”的實施過程。在問卷調查中,73%的學生支持“學生選任課教師”,具體來講,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學生通過教務平臺選擇適合自己的英語教師,然后學校根據(jù)選課情況來組班。這雖然加大了教務管理難度,但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習主體,即學生的需求。
第五,完善考核標準。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相結合,是完善分級考評制度的主要途徑。具體來講,高校應建立英語分級教學試題題庫,并不斷充實和更新題庫內容,這不僅避免了期末試題的單調性和重復性,更確保了終結性評估的客觀性。同時,形成性評估要求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所取得的成績等做出非測試性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除了期末考試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并根據(jù)學生的努力程度對其進行綜合評價。調研高校的英語教研室統(tǒng)一了所有教師的評分標準,期末成績占65%,平時成績占35%,其中出勤和課堂參與占5%、課堂展示占10%、網絡課自主學習占5%、網考(期中考試)占10%、口語測試占5%??梢钥闯?,形成性評估可以更詳細的反映一段時期內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將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合理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有效評價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而且有利于學生自評,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分級教學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既為教師提供了因材施教的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適宜個性發(fā)展的學習氛圍。但是,分級教學過程中已暴露了許多問題,如分級標準的不合理、給部分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影響、增加了學生管理和教務管理的難度、增加了考核評價的難度等。這些都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研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完善英語分級教學制度。高校要進一步突出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個性發(fā)展空間,深化分級教學改革,為大學英語教學開創(chuàng)新格局。
[1]Carol Ann Tomlinson.Mapping a Route towar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9,57(1):12-16.
[2]李先進,彭娟.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問題與對策[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3):106-108.
[3]馮欣,吳菁菁.大學英語分級分課型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基于綜合激勵理論的實證研究[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39-43.
[4]陳志偉.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實踐的思考與建議[J].教育與職業(yè),2009(18):137-138.
[5]秦靜.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芻議[J].宜春學院學報,2010(2):159-161.
[責任編輯:張琦]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llege English Graded Teaching
WU Li,GUO Nai-zhao
(Trade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Shanxi Universityof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College English graded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of English teaching reform,which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practice,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graded teaching,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isadvantages.
college English;graded teaching;individualized quality education
G642.0
A
2095-106X(2014)01-0026-04
2014-01-20
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課題(晉教辦[2011]16號)“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課程整合模式的建構”(GH-11061)
武黎(1981-),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經貿外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是英語教育;郭乃照(1956-),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經貿外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是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