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樂平,夏璆慧
(1.麗水市中醫(yī)院;2.麗水市人民醫(yī)院,浙江 麗水 323000)
1994年WHO將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定為Ⅰ類致癌源,是成人消化性潰瘍、胃癌的危險因子[1],故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進行篩查并治療或根除,對防治消化道疾病及癌變有重大意義。
收集2013年11月在我院消化內(nèi)科門診就診的患者668名(男323人,女345人),平均年齡(43.61±15.48)歲。所選人員無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史,<1月無抗菌藥物史。先根據(jù)臨床診斷不同分四組:胃炎、慢性胃炎組559例;十二指腸潰瘍組22例;胃潰瘍組56例;糜爛性胃炎組31例。其次根據(jù)年齡的不同,再分5組分析。
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ml,置真空管中,3000r/min,離心5min取血清,加入由MP生物醫(yī)學亞太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的Hp快速檢測板中,與Hp重組蛋白C1s.11和A22.8反應,操作及結(jié)果判定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采用SPSS 16.0軟件,定量資料用t檢驗,定性資料用2分析,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688例不同患者Hp的現(xiàn)癥和既往感染率如下(見表1),各組的感染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2=4.77,P>0.05)。
表1 不同患者Hp感染情況
男、女現(xiàn)癥感染率分別為64.09%和51.01%,其總體感染率和現(xiàn)癥感染率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2值分別為11.65和11.50,均P<0.01);既往感染率無差異(見表2)。
表2 Hp感染的性別分布
注:與男性比較:△2=11.65,*2=11.50,均P<0.01
現(xiàn)癥感染率以41-55歲和56-70歲為最高峰;與其他年齡段的現(xiàn)癥感染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2=17.35,P<0.01)(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段感染情況
Hp感染不僅是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的主要病因,而且還與許多胃外疾病相關(guān),如與高血壓、糖尿病等[2]。目前胃鏡活檢進行細菌培養(yǎng)、組織學檢查雖是診斷Hp感染的“金標準”[3],但活檢是侵入性檢查,且現(xiàn)有技術(shù)對Hp培養(yǎng)較困難。本文采免疫膠體金技術(shù)進行血清Hp抗體檢測,具有敏感度高、特異性強及方便、快速等特點,能夠有效的對高?;颊吆腿巳哼M行篩查。
本文研究顯示,Hp感染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具有普遍性(見表1)。感染率可達59.28%,且以41-55歲、56-70歲為感染高峰。該年齡段較嚴紅等人[4]報道的高峰年齡在青壯年略延后。原因可能為嚴紅等人是針對健康人群進行的。雖然青壯年時期忙于工作、出差、應酬,亞健康機體狀態(tài)最多,通過糞-口、密切接觸等感染機會雖增多[5],但不發(fā)??;而本文是針對消化門診患者進行的,因而本文的這種高峰年齡段延后現(xiàn)象可能與青壯年隱性感染,壯年后發(fā)病有關(guān)。此外男性的現(xiàn)癥和整體感染率明顯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常飲酒、在外就餐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社交活動較女性頻繁有關(guān)。
通過對健康人群,特別是對消化疾病高危人群及早行Hp檢測,并積極對陽性攜帶者行根除治療,對胃癌預防有重要意義[6]。對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提倡改變用餐方式,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其家庭成員及密切接觸者應注意口腔衛(wèi)生,定期接受Hp檢查等是預防因Hp感染致胃病、胃癌的重要措施。
[1]張?zhí)煺?張鐵民,趙丹丹,等.中國人群Hp感染相關(guān)因素的Meta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17(15):1582-1589.
[2]寧 婷,許曉菲.健康體檢對幽門螺桿菌檢測的意義[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4933-4934.
[3]陳 潔.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和治療[J].胃腸病學,2007,12(9):575.
[4]嚴 紅,邱昕光.2857例健康體檢人員幽門螺桿菌感染調(diào)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329-330.
[5]蔡蘭萍,杜 紅,李金梅,等.胃鏡檢查者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知曉程度的調(diào)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06,16(6):621-622.
[6]Lee CW,Rickman B,Rogers AB,et al.Helicobacter pylorieradication prevents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ncer in hypergastrinemic INS-GAS mice[J].Cancer Res,2008,68(9):3540-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