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濤
2013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在我們的實踐中認為它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是因生活需要而整合的具有良好發(fā)展前景的內在修養(yǎng)和外在能力的綜合。這種素養(yǎng)不僅表現(xiàn)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和語文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而且也表現(xiàn)為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這些能力沒有教師的教是得不來的,但一味地教,學生的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師有導向地扶,就成為了課堂教學中的焦點問題。那么教師該“教”哪些問題,怎樣“扶”著學生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如何“放”手給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語文素養(yǎng)積累,就成為課堂教學實際操作中具體的細節(jié)問題。
我們這樣認為,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特征,小學的學習時間又有六年,各個年段有各個年段的教學發(fā)展特征,結合生本的教學理念和三個不同年段的教學發(fā)展特征,分別安排不同的教學重點——1~2年段以“教”為主的年段教學特征:教學生使用標準的表達語言、規(guī)范的書寫訓練、合理的小組活動方法;3~4年段以“扶”為主的年段教學特征:輔助學生做好良好充分的課前學習、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多角度準確的學習評價;5~6年段以“放”為主的年段教學特征:放手給學生充分自由的展示空間、給學生提供需要的多角度的閱讀空間、給學生無限可能的個性發(fā)展方向。
大的框架有了,那么怎樣使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更合理和規(guī)范,使我們的理念不至于只落在理念上,“規(guī)范”和“模式”這兩個詞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而一提到這兩個詞,又擔心會束縛師生的個性,所以就本著這樣的原則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放”的時候:對的不重復、錯的不放過(放給學生揪?。?,生說師不說(學生展示常規(guī)能力);“扶”的時候:扶得不明顯(合作整理問題),生說師也說,輕扶重放;“教”的時候:學生有問題的教,知識生長點教,大問題引領,教中帶扶。這樣就為這個理念賦予了肌肉,可以靈活活動了。而只有了肌肉,能動還遠遠不夠,我們要賦予它血和肉,它才豐滿。它的血肉就該是:對于課堂我在哪些時候該“扶”,怎樣扶?哪些時候該“放”,如何放?哪些時候該“教”,教到哪兒?
“教”永遠是教師的職責,重視“放”,絕不是放任,“教”是“放”的基礎。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教”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來讀課文、回答問題,教學生標準的讀書和書寫姿勢;而中年段“教”學生思考問題和學習的方法,小組合作時的分工與合作;高年段“教”學生閱讀的指向,個性發(fā)展的指導。所有的“教”都以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做好基礎,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扶”和“放”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扶”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通過教師的“教”,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后,“扶”著學生進行語文能力、語文積累的實踐活動就成為教師語文課堂的第一要務。低年段的語文課堂要“扶”著學生讀文章時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扶”著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中年段要在教師的“扶”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高年段“扶”著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所有的“扶”都是為了“放”做好準備,隨著在“扶”的過程中學生語文能力不斷增強和語文積累的不斷豐富,“放”才成為可能,才不至于偏離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方向。
完全“放”手的課堂是理想的課堂,只有“教”得“規(guī)范”,“扶”得“穩(wěn)妥”,才能“放”得“精彩”,“放”而不亂,“放”而不偏。低年段的語文課堂“放”手讓學生閱讀文本,對美好的情境產生向往,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人交流;中年級“放”手讓學生在分工和合作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以句和段為單位的交流和表達的展示機會;高年級“放手”讓學生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放”是“扶”和“教”的必然,但無論怎樣“放”,都應該在教師的可“控”范圍之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教、扶、放”應該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之中,該“教”的時候要“教”得清楚,尤其在學生的知識的生長點上;該“扶”的時候要“扶”得穩(wěn)健,特別是在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語文知識積累上;該“放”的時候要“放”得有方向,為所有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提供無限的發(fā)展方向?!敖獭⒎?、放”應該貫穿于語文課堂教數(shù)學的始終,隨著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在不同的年段安排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但他們永遠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螺旋上升。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賦予這個理念以靈魂,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語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