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華,楊志強
學習動機主要研究學生學習的心理過程,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一種學習的需要。這種需要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里的反映;它表現(xiàn)為學習的意向、愿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著推動作用。[1]可見,學習動機作為一種潛在的力量,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習的最終效果起著重要的推動或阻礙作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的不足,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職教育的長遠發(fā)展。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直接關系到高職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但現(xiàn)實狀況是,高職院校學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學習動機不強,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整體教育質量。高職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具體表現(xiàn)有以下幾方面。
學習興趣是高層次學習動機的表現(xiàn)形式,它是指人對學習具有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tài),一般由所學材料或學習內容所決定。但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表示選擇所學專業(yè)并非由于興趣,而是“受家長、老師影響”或是“本專業(yè)有利于找工作”。[2]正是因為所學專業(yè)的選擇是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他們在學習中普遍表現(xiàn)出“不想學”的心態(tài),覺得學習沒有意思,對于老師課堂所教也沒有什么興趣,不愿意將心思花在學習上,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厭學的情緒。很多高職院校的老師反應,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這主要根源于他們的厭學情緒。
自主學習能力主要指高職院校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和運用學習策略有效開展學習的能力。高職院校學生自學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學習不主動,大部分學生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長遠、具體的學習目標及學習計劃,學習缺乏自主性、獨立性和能動性。[3]由于學習自主能力弱,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較低,課外用于學習的時間偏少,自我組織管理學習的能力和運用學習策略有效開展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弱,更主要的知識獲取途徑在于教師課上的傳授,學習依賴性較強。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處于籠統(tǒng)泛化的狀態(tài),缺乏具體階段性的計劃。[4]大多數學生覺得期末考試考好就可以了,平??梢圆还?,沒有一個可以日常操作的學習目標。即使高職學生本身有著成功的期望,但由于對學習目標定位處于終端化和模糊化的狀態(tài),加之能力、意志力等因素,學習計劃在執(zhí)行中被大打折扣,可實現(xiàn)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表現(xiàn)出不良的學習習慣。他們上課容易分心、不認真聽講、不參與課堂互動;課下更是不愿意復習、鞏固所學。部分學生學習行為上的“左觀右望”、“隨大流”導致高職學生整體的學習習慣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其學習存在較大困難。
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嚴重的動機不足問題,其原因不僅包括學生的內部因素,也包括和學生息息相關的學校、家庭、社會等外部因素。具體來說,可以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來分析。
1.客觀因素——個體智力存在差異。加德納認為,智力的結構是多元的,它是由一組能力而不是一種能力所構成的。個體除具備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以外,還具備音樂—節(jié)奏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肢體—動覺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認知智力和自然觀察智力。[5]高職院校學生自我認知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較差或者還未很好的開發(fā),而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等則往往較強。由于智力結構方面的差異,高職院校的一些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在智力結構方面的差異性,未能實施真正的因材施教,這就導致學生的困難不能及時解決,問題越來越多,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動機強度也就越來越弱。
2.主觀因素——個體自我認知不足。高職院校學生在學業(yè)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但多數學生在面臨學業(yè)困境時不能正確歸因,面對問題喜歡找理由或借口為自己開脫,對自己和學習本身都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他們審視自我、監(jiān)控自我的能力較差,對自己比較放縱,缺乏自我反省的內部機制,對學習漠不關心,致使學業(yè)成績落后,學習動機越來越低。因此,自我認知不足是其學習動力不足的重要因素。
1.基本需要未得到充分滿足。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將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并認為這五個方面是人類的似本能,是天賦的基本需要。[6]由于家庭、社會因素,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生理、安全、歸屬等基本需要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但又未完全喪失,因而處于對這些基本需要的強烈渴望中,進入學校后便凸現(xiàn)出來。由于學校、教師的不重視,這些需要不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滿足,造成學生諸多的心理問題,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2.自我效能感較低。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由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首先提出。他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7]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經歷了學業(yè)的失敗和高考的失意,對自己缺乏信心,同時,學習成績差,較多處于被否定的狀態(tài),自我效能感較低,對自己完成任務的能力有所懷疑,從而導致學習動力不足,積極性差。
1.缺乏足夠的意志力。高職院校學生基本需要未得到充分滿足,缺乏自信,內心自卑,他們大多缺乏完成一件事的決心和勇氣,意志力比較薄弱,自制力差。薄弱的意志水平和較低的自我約束能力常常消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維持。加之目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他們對職業(yè)前景估測不樂觀,大多對自己的評估不足,所以,在學習上顯得有些灰心喪氣,缺乏積極的生活目標與前進方向,做事很難堅持到底,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自然不能達到應有的水平。
2.缺乏合理的學習目標。高職院校中有些學生尚未走出高考失意的陰霾,對學習無興趣;有些學生充滿自卑感,對自己的優(yōu)勢沒有認知,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學習要求,自行降低了學習目標;而有些高職學生給自己定的學習目標過高,往往因能力水平有限而放棄,失敗后變得自卑。正是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合理的學習目標,而老師制定的目標往往不能適合每個人,其學習效果也就越來越差,積極性越來越低,從而造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致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度越來越弱。
1.缺乏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由于家庭、社會原因以及入學前遺留下來的問題,存在一些學習行為習慣問題。課上,有些學生常常遲到、曠課,不認真聽講甚至睡覺,也不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互動;課下,他們或玩網絡游戲,或與朋友一起玩樂,不愿意花時間去研究本專業(y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不能按時完成課程作業(yè)和專業(yè)任務。學習習慣的懶散,加之學生間的相互影響作用,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動機強度日趨薄弱。
2.缺乏扎實的實踐操作能力。高職院校重視實踐教學,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對需要動手操作的實踐教學興趣也比較大。但由于學生對書本知識不感興趣,理論上的學習不夠充分,導致在具體的實施上缺乏系統(tǒng)的操作程序,容易“走彎路”,造成實踐能力的欠缺,得到教師正面評價的機會不多,學習動機強度逐漸降低。
3.缺乏有效的課堂環(huán)境。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課上一分鐘,課下十年功”,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放眼目前的高職院校,課堂顯然沒有發(fā)揮到應有的效果。一方面,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一、師生互動貧乏、課堂氛圍壓抑而沉重。另一方面,相當比例的教師自身對教學內容不夠熟悉、知識水平和專業(yè)素質有限,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作為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同時,也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原因,成為和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緊密相關的主要因素。要探尋增強高職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首先要從教學層面入手。
1.明晰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晰高職院校學生智力方面相對于本科學生的差異,實施因材施教。高職學生由于書本知識的學習能力差,經常受到老師及家長的指責。而老師較多把成績差的原因歸結為接受能力差、腦子笨,等等,嚴重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這樣一來,學生慣于把學習中的失敗歸結為自身能力原因,逐漸對學習產生厭倦。實際上高職院校的學生成績差并不是因為智力水平低,而是在書本學習方面缺乏興趣,缺少鼓勵,缺少成功的體驗,倘若激發(fā)出他們的熱情,他們便會發(fā)揮出真正的實力。因此,作為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和層次化,滿足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從不同層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的積極性。
2.指導自省,注重學法指導。面對高職院校學生自我認知不足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給學生正確認知的方法,指導他們正確歸因,既要明晰方法問題,也要學會從自身尋找原因,能夠進行必要的自我反省;同時,教師要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使其達到對這些方法的元認知。因為學法指導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從厭學逐漸轉變?yōu)閻蹖W,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
1.積極溝通,滿足基本需要。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要時時考慮學生的基本需要,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以真誠的關心和愛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與學生保持積極的溝通、交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和優(yōu)勢,滿足其基本需要,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動機水平。
2.正面評價,提高自我效能感。正面評價是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有效措施。高職院校大多學生存在自卑心理,教學中要多給與正面的、積極性的評價,制造成功體驗,培養(yǎng)其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同時,要注重評價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做到適而有度,恰如其分,從而更好的提高自我效能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1.克服自卑,進行意志訓練。自信是堅強意志力的基礎,也是高職院校教學有效進行的前提。由于在中學階段成績平平,高職學生往往低估自己的學習能力,對自己能否學好專業(yè)課程缺乏自信。教師可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同時,意志力可以通過一定的鍛煉獲得,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意志訓練,培養(yǎng)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意志力。
2.明確目標,適度分化細化。目標的確定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高職院校學生問題層出、學習動機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學習目標不明確。因此,引導學生樹立合理的學習目標是當務之急。而且,目標若存在難度要進行適當的分化、細化,使學生有足夠的能力、意志力去完成,從而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成功體驗,培養(yǎng)其自信心,提高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性。
1.轉變態(tài)度,重塑學習習慣。高職院校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懶散行為習慣給其自身帶來許多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施加教育影響,減少直至消除那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同時,要培養(yǎng)一些對學習有益的、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的扭轉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而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
2.指導理論,提升實踐能力。實踐教學能夠引起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教學的現(xiàn)實需求,理應在日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為了實現(xiàn)實踐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理論指導同樣不可缺少。只有有了理論作為基礎,學生實踐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同時關注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原則。
3.優(yōu)化課堂,提升教師水平。具體地,要從兩方面入手:(1)轉變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要抓住高職院校學生的興趣特點,在教學時從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形式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探究式教學等,真正的實現(xiàn)課堂的互動,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2)優(yōu)化師資,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進行理論教學,更要進行有效的實踐指導,所以“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半p師型”教師在課堂中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水平,更展現(xiàn)出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自然能更好地帶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實現(xiàn)課堂效果的最優(yōu)化,從而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1]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75-76.
[2]李晶晶,婁星.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分析與建議[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8):78.
[3]江西科技師范學院職業(yè)教育研究所課題組.高職生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1(2):114.
[4]楊曉寧.試論激發(fā)高職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J].職業(yè)時空,2009(2):51-52.
[5]Gardner,H.Frames of M 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6]馮忠良,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8-239.
[7]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謬小春,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