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 鑫 魏淑娟
(1.嘉峪關市大唐路小學,甘肅嘉峪關 735100;2.嘉峪關市第一中學,甘肅嘉峪關 7351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傳播媒體的多樣化和智能手機、手持移動數(shù)碼產(chǎn)品的普及,大部分學生在課后都通過電子移動設備來復習、鞏固教學內(nèi)容。微課作為新型教學模式,逐漸被引入應用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方式,給傳統(tǒng)課堂也帶來了一種新的互動教學體驗。
“微課”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nèi),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nèi)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在教育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nèi)容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既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經(jīng)驗總結、方法傳授等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符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微課以微小視頻為主要呈現(xiàn)方式和學習者可以利用移動技術和設備隨時隨地的學習為顯著特征。
教師運用微課的過程,就是利用媒體信息時代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微課的使用對象始終是學生,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及重難點,依據(jù)教學需要制作微課。一個微課只講授一個知識點,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微課教學步驟要具體化,即使是淺顯易懂的內(nèi)容,也要將重難點、關鍵知識點通過加粗、加黑、改變顏色、符號標注等方法標注出來,給學生一個具體而明確的思路。在微課結束時需要簡短概括知識點,及時梳理學習思路。對重要的基本概念,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原理,并舉例說明“是什么、不是什么”,對關鍵技能的教學,要詳細地說明操作步驟和容易犯錯的做法??偠灾拔⒄n”不僅要讓學生有簡單的“獲取”,還應該讓他們有更多的“探索”。
“微課”最大的特點是其探究性和自主性。在微課教學環(huán)境下,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習慣。所以,本學期一開始,筆者就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嘗試運用微課來輔助教學,以提高學科的質(zhì)量和效率。通過建立班級綜合實踐活動QQ群專題學習網(wǎng)頁,讓學生在網(wǎng)上看“微課”,并互相交流學習,探討其中的困惑與收獲,互相啟迪,分享知識,共享探究過程,快樂成長與學習。
在開授新知識前,布置學生前一天在家上網(wǎng)進行課程觀摩、自主思考并提出問題,將學習過程中所遇到困惑帶回學校,第二天再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探討從而解決問題。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有極大的自主性,可以自主控制學習進度,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知識的吸納,教師則可以在后臺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時間、學習人數(shù)等情況,做好監(jiān)督和檢查工作。
在上課時讓學生觀看視頻,可以輕松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可以利用微課的針對性強、簡潔直觀、畫面豐富等特點來設計微課的導入。例如:在綜合實踐活動《體驗動漫》中,微課《小女孩眨眼睛動畫》很快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紛紛要求模仿動畫中的小女孩,盼望自己能夠做出眨眼睛的動畫。
在進行一些比較復雜項目的教學活動時,可以將每一個重、難點分割成比較細小的內(nèi)容并制作成微課來講解。這樣,學生不僅在實操練習時可以分步驟實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而且理解較慢的學生也可以通過重復、暫停播放相應的微課,不斷重復學習從而掌握相應的技巧。而在講授信息技術時嘗試運用這一方法,在講授“體驗動漫”這部分知識時,由于學生認知水平差異性較大,在講授制作“小鳥飛過天空”的例子時,就用錄屏的方式制作了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和“創(chuàng)建引導層動畫”的微課,輔助該部分知識的講解,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鞏固學習的過程中,利用Flash或Storyline軟件制作單選題、判斷題等多種題型微課習題,每個微課習題內(nèi)容包括4-5個練習題,既不會讓學生因為習題太多而產(chǎn)生枯燥之感,也不會因題量過少而達不到練習的目的。例如:在《認識計算機》和《鼠標的操作》學習中,制作連線題和打地鼠游戲微課,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學生的參與互動程度得到明顯提高。
當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學生在制作《小女孩眨眼睛動畫》時,鉛筆工具不起作用,學生非常著急,但在學習了微課《鉛筆工具使用要領》之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學生掌握了要領,就可以防止在以后的學習中出現(xiàn)類似情況。微課之“微”,即小、機動,可以細致入微地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微課之“精”,即短時間解決問題,逐點突破,以最短時間將重點、難點講通講透,實現(xiàn)了課堂的高效率運行,微課更是將“直觀”的知識演示帶入課堂,將抽象的知識具體、生動地演示給學生,很好地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的不足。
在課堂結束時,及時引導學生總結所學知識,溫故知新,讓學生將所學的零碎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并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拓展延伸練習以鞏固知識,爭取做到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到適合自己能力的教育。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很難集中等特點,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隨意走動、說話、大聲吵鬧等不符合教規(guī)的現(xiàn)象,課堂紀律很難維持。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通過開發(fā)“課堂紀律”微課,以微課這種直觀的方式演示給學生,在課堂紀律有所松懈時,就讓學生觀看“課堂紀律”微課。微課在最開始展示“學生在課堂上各種表現(xiàn)”之后讓學生思考,然后再呈現(xiàn)學生要遵守的事項,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不對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發(fā)現(xiàn),課堂上隨意說話、走動的現(xiàn)象明顯減少,課堂紀律有了明顯的改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反思在微課設計應用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微課設計過程中要及時反思教學內(nèi)容安排是否合理、步驟是否科學;在微課應用過程中應反思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合適、學生的理解接收能否跟上課堂節(jié)奏;在微課應用過程后應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教學是否符合新課改內(nèi)容、是否體現(xiàn)了新的教學理念等。
總之,微課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平臺,為師生交流探討拓展了暢通的渠道。而制作的微課可供隨時查閱、補充、修正、拓展,最后永久保存,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共享,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學習,享受探索和自由的樂趣。
[1]胡鐵生.區(qū)域性優(yōu)質(zhì)微課資源的開發(fā)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9-22.
[2]夏仲文.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應用研究與反思[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3-14.
[3]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5-19.
[4]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5-18.
[5]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6]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