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保華
(懷集中學,廣東 懷集 526400)
新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為主,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組織作用。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授課的藝術(shù)水平,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快樂地學習英語知識呢?影視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知識載體,本身具有娛樂性,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一些影視材料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學活動成效。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新課導入、知識點的講授等環(huán)節(jié)引入影視材料會引起學生的積極響應,使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這比起學生機械地記憶知識點、教師列舉板書式的教學方式更加有效。利用影視材料來輔助教學,將語言學習與影視欣賞結(jié)合起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潛能,讓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在享受學習,快樂學習,課堂教學效果明顯,何樂而不為?
新課導入是一個單元學習的開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入門課上不好或者說沒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單元的學習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如果導入不好,學生對話題的理解就難以深入,課堂參與度不高,甚至會對本單元的學習產(chǎn)生恐懼。影視材料具有趣味性,以之導入新課會使課堂教學生動而富有情趣。在講授NSEFC Book 6 Unit 1 Art之“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一節(jié)內(nèi)容時,筆者考慮到單元課文是談論西方藝術(shù)的,而大多數(shù)學生對西方國家的藝術(shù)并不熟悉,如果直接按照參考用書的教案導入本單元學習,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本人在授課前先播放了《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用人體作《氣吞山河圖》的視頻,學生們的注意力瞬時集中到課堂上來,接著筆者又展示了當年胡主席在甘肅作剪紙作品《回娘家》的相關(guān)視頻,然后又播放了一段關(guān)于中國書畫發(fā)展的視頻。播放完畢后,筆者便問學生:“Are there any art works in our classroom?”同學們精神抖擻,踴躍回答自己發(fā)現(xiàn)的藝術(shù)品。接著筆者再提問:“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Western art?”學生們認真討論起自己所了解的西方藝術(shù),有的學生提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shù),如《蒙娜麗莎》等,有的提到了印象主義藝術(shù)。當聽到學生的討論與本單元的話題相近時,筆者便引出課文“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部分的學習。較之傳統(tǒng)方式,即教師直接在黑板上寫出一個話題要求學生討論的教學模式,導入影視資料的教學模式能夠更輕松地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最大動力,所以老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單調(diào)反復的鞏固練習變得活潑生動,妙趣橫生。筆者在上NSEFC Book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復習課時,先給學生看了一段關(guān)于加拿大概況的視頻,美麗的景色與富有特色的產(chǎn)品一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借助這些情景,筆者向?qū)W生提問如下問題:
1)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Canada?
2)Would you like to visit Canada?
3)Do you like Canada?
然后針對學生的回答,將所涉及到的本單元語言點如:Pay a visit to,multicultural,rather than,have a gift for,settle down,surround,in the distance,catch sight of等寫在黑板上。同時筆者還讓學生欣賞了一段自己在大學期間與同學騎自行車到貴州省一游的視頻,欣賞完畢,筆者要求學生結(jié)合所列出來的知識點以第一人稱形式復述一下剛才所看的視頻的內(nèi)容。經(jīng)過幾分鐘的討論,其中一位學生復述如下:In the summer holiday last year,some of my schoolmates and I paid a visit to Guizhou,which is a multicultural province.Rather than went there by train,we went there by bicycle for we all had a gift for riding bikes.First,we started westwards and one day later we settled down in a small village which was not wealthy but surrounded by lots of mountains.In the distance,we could catch sight of 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it impressed us strong-ly.At dawn the next day,we continued our journey and we confirmed our belief that we could travel around the whole Guizhou by bike.
聽了該學生的復述之后,筆者感到非常欣慰,其他學生也是倍受鼓舞,感嘆知識也可以這樣記憶。利用這樣的復習形式,學生對相關(guān)知識的記憶更為深刻、牢固,故此,在之后的單元復習課中筆者都會有意以這種方式進行,使學生們更輕松地復習、積累知識,一改以往的機械記憶方式與題海戰(zhàn)術(shù)。
近年廣東高考英語進行了改革,自2011年起將口語納入高考,取代以前的聽力部分,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聽說課上下工夫,著力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而如何上好聽說課也無疑成為英語教師們所急需思考與解決的問題。由于初中時不注重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上了高中以后大部分學生的英語都是啞巴英語,在平時的聽說課中,幾乎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說,學生力不從心,無以表達,再加上聽說課的設備落后,教師備課的材料有限,導致聽說課非常枯燥,學生沒有意愿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是盼望課堂早點結(jié)束。在這樣的情況下,英語教師不妨利用一些合適的影視材料吸引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影視材料設置一些簡單的完成句子之類的練習,在播放間突然停下來讓學生搶答。如:
1)What is the third word that the man said in the video?
2)Can you repeat the second sentence?
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影視材料吸引學生,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引導其參與課堂活動,這對課堂教學的深入展開大有助益。在講授聽說考試part 1 and part 3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時,英語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視頻材料來豐富課堂教學,如播放一些名人演講、跟名人學英語之類的視頻材料,讓學生在欣賞視頻的過程中模仿名人的語音語調(diào),體味地道的英語口語,以提高自身口語水平。今年5月份,筆者參加了肇慶中學教學開放日活動,聽了一節(jié)以“Discussion on the Popularity of K-dramas among Chinese Audience”為題的公開課。教師先讓學生作一個presentation來介紹一個韓國著名的藝人,然后引出K-drama話題,接著播放了一段楊瀾專訪趙寶剛的視頻。經(jīng)過教師的加工,專訪內(nèi)容變成了楊瀾采訪趙寶剛對韓劇的看法,視頻甫一播放,即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看完視頻之后,教師讓學生分小組以辯論的形式討論“should we ban the K-drama in China”,討論過程中屏幕展示著幾張具有代表性的韓劇人物角色圖片,學生們各抒己見,踴躍表達個人觀點,盡顯自身口語水平。筆者認為在這節(jié)課當中教師將影視材料的功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整節(jié)課充滿了活力,學習與娛樂并存,課堂教學非常成功。
平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學生抱怨英語學習困難,比如:每天都背英語單詞有什么用?我的英語寫作怎么總是很難得高分?確實,英語單詞的學習很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習了不一定立刻用得上。面對學生這樣的困惑,筆者給學生看了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饑,虛心若愚)。其中講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The Connecting of Dots”.他明確指出“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 no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jīng)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jié)在一起?!泵鎸W生所提出的“我的英語寫作怎么總是很難得高分”這個問題,筆者給學生看了奧巴馬上海演講的視頻,特別給學生重復播放了他和學生互動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他在回答一個學生關(guān)于“為什么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更具創(chuàng)造性”這個問題時,他提出,“We should always ask ourselves:Can I do it differently?”聽完這段話后,筆者讓學生討論他們對本句話的理解。幾分鐘后,就有學生提問:“老師,那是不是意味著我的寫作也要有‘Can I do it differently’的思維?”筆者回答:“不僅是英語學習,更重要的是,對待人生各方面的事情都要帶著這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會讓你做得更好,你的創(chuàng)新能力會更強。”
看了喬布斯和奧巴馬的演講視頻之后,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更足了,再也不懷疑每一個英語單詞以及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的意義了,對學習以及人生也有了更積極和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利用名人演講的影視材料來幫助學生解答他們內(nèi)心的疑問,并鼓勵他們?yōu)檫M步而奮斗,可以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影視材料兼具文化傳播功能與娛樂功能,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結(jié)合課堂任務與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使用影視材料,不僅對學生英語學習具有促進作用,而且對其心理成長也具有積極效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用英語思維進行思考,才能使英語學習真正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產(chǎn)生實效。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5-73.
[2]王震宇.心理學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9-37.
[3]Sarah Phillips.英語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37-41.
[4]肖祥劍.卡爾·威特的100個教育理念[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101-132.
[5]姜望其.語言學理論與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3-90.
[6]周維江,黃秀君.如何有效利用影視片進行外語教學[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