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初
(懷集縣第一中學,廣東 懷集 526400)
教學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智力。知識、能力、智力這三者相輔相成。學習知識是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基礎,要重視知識的傳授。但是傳授知識的目的在于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而不是為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因此,應該把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作為傳授知識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
要培養(yǎng)出智力發(fā)達、能力高強的學生,就要讓學生多練。智力、能力是練出來的,所以教師要以引導學生自學為主,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要做到以訓練為主線就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
學習方法是學習的工具。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加速接受信息的速度,加深貯存信息的牢度,提高轉化信息的效度。
學生的智力水平不同,智力類型各異。要讓同一個班不同類型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最重要的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引導學生運用方法學習,才能使各層次的學生獲益:會走的走,善跑的跑,能飛的飛,都能學有所成。教師講,學生聽,有人明白,有人半明白,有人不明白。即使百分之百聽明白了,沒有通過方法的運用而轉化為能力,又有多大作用?
在學生、教師、教材、教學環(huán)境四要素中,學生是處于主體地位的最治躍的要素。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運用方法學習,才能讓學生在高漲的情緒下能動地接受、貯存、轉化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
方法是學生磨煉智力、能力的砥石。在方法的不斷運用中,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獲取了知識,而且訓練了判斷、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還訓練了意志、情緒等非智力因素。在近40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凡是講究學習方法的學生,不但學習成績提高得快,鉆研能力也越來越強,人格也越來越趨于完善。
目前,提倡素質(zhì)教育。提倡素質(zhì)教育之重要目的是培養(yǎng)能力。能力與方法密不可分,掌握了學習方法才算真正有能力。
當今,知識不斷更新?lián)Q代,學生從教師那里學來的知識很可能在離校一段時間后便“老化”了。但掌握了學習方法的學生,不僅在校時能夠獨立獲取知識,而且在畢業(yè)后也能夠獨立獲取知識,永葆知識的青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卑巡遏~方法教給人家,人家永遠有吃不完的魚。“授人獵物、不如授人獵槍?!敝唤o獵物,獵物不會變多;給予獵槍并教授射擊方法,人家有吃不完的獵物?!笆谌饲Ы?,不如教人點石成金。”千金有用完之日,學會點石成金則黃金滾滾而來。
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把各種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把下列學習方法一一教給學生:工具書使用方法、解釋字詞方法、推斷詞義方法、辨析同義詞方法、防止寫錯別字方法、常見病句的識別及改正、各類文章閱讀分析方法、積累作文材料方法、各類文章寫作方法、說話技巧、做作業(yè)方法、記憶語文知識方法、文言文斷句方法、文言文翻譯方法、復習應試方法,等等。
教師把方法教給學生后,還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時間不斷運用方法說話、閱讀分析、寫作,否則會無用武之地,不能把方法學到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把方法教給學生后,只在知識點、重點、難點上花些工夫,大部分時間讓學生運用方法自學。在語文教學中,課文閱讀分析占時間最多。我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詩歌、戲劇的閱讀分析方法告訴學生后,上課時大部分時間用以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運用所學閱讀分析方法自己閱讀分析課本。這樣做,筆者不用講得唇焦口燥,學生得益又大,何樂而不為?
目前,不少教師只重視傳授知識,不重視傳授方法,甚至把傳授方法視為分外事。他們口若懸河地滿堂灌,力求把課文講深講透,效果不理想,效果不理想便埋怨學生不聰明、不努力,而不檢討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下去,教學效果永遠不會有改觀。
法國科學家笛卡兒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闭业嚼硐氲姆椒ㄈ缤业酱蜷_寶庫的鑰匙。因此,教師要傳授知識,更要傳授方法,要有傳授方法比傳授知識更加重要的理念,要以“把方法教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作為教學口號并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