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雪霖
福鼎市區(qū)的桐山溪里,到處游弋著以金黃為基本色的鯉魚。
“鯉魚”者,“利”也,“余”也,象征大吉大利,富足有余,又因為金黃色,所以人們愛稱之“金鯉魚”,民間視之為福鼎市的吉祥物。
鯉魚們在溪里安居樂游,繁衍生息,還在鬧市區(qū)溪岸邊和幾座大橋兩頭的溪水里形成了好多個大魚群,彩虹橋西頭下游就有最早形成的一群。這是多大的一群魚呀,總有四五百只!水面上密麻麻金燦燦的一大片,粼粼波光中泛出吉祥富貴,瑞氣蒸騰,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它們時而交錯漫游,就像飯后閑庭信步;時而幾十只首尾相接地繞著圓圈,就像舞蹈中的一種隊形;時而成群結隊向著橋東浩浩蕩蕩地游去,就像一支大部隊在行軍;時而又先后向不同方向繞一個彎往回游,就像這支部隊正在進行隊列行進表演……
魚兒們還有其他一些表演令人稱嘆不已。有一次,我正在橋上觀賞,不知橋底下發(fā)生了什么事使魚兒們受到了驚嚇,突然間幾乎全都鉆入水底看不見了,有兩只箭一般斜射上來,再斜插入水里,如此重復了三次,射到了很遠的水里去了,像用碎瓦片非常成功地打了一次水漂似的。橋上岸邊一片“哇——”的驚嘆聲和孩子們“噼里啪啦”的拍掌聲。有時在淺水區(qū)聚集了幾十只魚兒,它們頭朝下,只剩下半個尾鰭露出在水面之上朝天搖擺著,在進行花樣游泳表演,水面上許多圈水波交叉重疊,形成了一大片奇妙的漣漪,在陽光照耀下,許多小金星在漣漪上調皮地跳躍著。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魚兒們爭食是最壯觀的場面。當有人從橋上拋下量較大的食物時,“噼啪”幾聲震響,魚兒們突然從四面八方向食物沖去,就像大型運動會開幕式上,全體演員吶喊著從周邊洶涌進田徑場中心一樣。它們全都極力甩擺著尾巴,擠呀,鉆呀,搶呀,飛濺起老高老高的一片晶瑩的水花,“嘩啦啦、嘩啦啦”一陣喧騰,好像一個沸泉正在噴發(fā)……這時,魚與魚之間簡直沒了空隙,常有幾只較小的魚兒被向上擠出“魚面”,它們干脆在眾魚的身子上面向著食物扭擺著“游”去,絕不放棄。這種生存的競爭,使許多人為之心動,頗有感觸。是啊,魚們必須競爭,只有通過競爭才能得到較多的食物。那些被擠出“魚面”的較小的魚兒,如果輕易放棄競爭,怎么能從大魚甚至特大魚那里分得一杯羹呢?什么時候才能長大強壯起來呀?
桐山溪的鯉魚并非全是如此活躍,我們從橋上能望見河心常散布著幾只金鯉魚慢騰騰地移動著,有的仿佛一動不動。有人說這是魚中的抑郁癥患者,正郁悶地在河心獨自徘徊;有人說這是魚中的失戀者,正遠離魚群傷心落淚呢;有人說這是魚中的老者,不愿與子孫去爭搶美食;有人說這是魚中的先哲,正靜靜地思考著魚生……人群中不乏外地游客,他們大多是在游太姥山之余,特地為桐山溪的鯉魚而多逗留時日的。欣賞過了太姥山的“九鯉朝天”,再來領略桐山溪的“滿江金鯉”,既大飽了眼福,興許還沾些財氣福氣回去,該多愜意呀!這吉祥物帶給人們愉悅的情景,已成了福鼎市特有的標志之一。原本平凡無名的桐山溪因鯉魚而人氣旺盛,喜氣漫溢,加上岸灘上為市民的休閑、健身、文化展示而設計的一流建造和設施,桐山溪已名聞遐邇。人們不禁贊嘆:真是福氣盈盈,鼎氣十足呀!
鯉魚中并非清一色都著金黃色外衣,也有些許穿著青灰色套裝的,還雜有極少穿白色、紅色和黑色衣裳的,因其少,顯得特別帥氣。
但魚兒們嫌這樣著裝太單調,于是約有半數(shù)黃鯉魚,在外衣上面點綴上或大或小或疏或密的黑色斑點,個別的還別出心裁地加上淺藍色和紅色的,孩子們管它們叫“斑點魚”。斑點很密的,簡直就是花鯉魚了。有的頭部連著腹部都是金黃色的,可整個背部都是青灰的,好像是一只黃鯉魚穿上了一件灰背心;即使是純種的全身青灰色的鯉魚,也在每一片鱗片的后緣都描上了細細的黑色弧線,使人們清晰地看到,它們全身的鱗片是怎樣精巧美妙地疊加成一件護身的盔甲的。為數(shù)極少的純乳白鯉魚,長長的背鰭竟是銀亮的,一閃一閃很是奪目,這是把土生土長的鯽魚腹部的顏色涂到自己背鰭上去了呀!
桐山溪的支流“小溪”河口的一群魚中,有好多只特別的鯉魚。它們身上的花斑極像名貴的錦鯉,而尾鰭卻又寬又長,并且像金魚的尾鰭那樣柔軟透明,特別奪目。不過金魚的尾鰭是“立體”的,像婀娜的裙子,而這魚的尾鰭卻是豎著的“平面”,像在風中舒卷的彩旗。我想,它們是魚中的少數(shù)民族吧,我國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不就特別精巧、艷麗、獨具一格嗎?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