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霞
經內鏡鼻膽管引流預防鼻膽管引流術后胰腺炎患者的護理
秦 霞
目的 探討經內鏡鼻膽管引流預防鼻膽管引流(ENBD)術后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經內鏡鼻膽管引流預防ERCP術后胰腺炎患者為觀察對象,患者術后均接受系統(tǒng)的臨床護理,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50例觀察對象中,35例癥狀基本消失,治愈出院,15例胰腺炎癥狀加重,需要繼續(xù)治療。結論 胰腺炎患者經內鏡鼻膽管引流預防ERCP術后采用系統(tǒng)有效的護理干預,臨床癥狀能夠明顯改善。
經內鏡鼻膽管引流;ERCP術;胰腺炎;護理
鼻膽管引流(ENBD)指的是在十二指腸鏡引導下,以胰膽管逆行造影(ERCP)為基礎所實施胰膽管疾病輔助臨床治療的技術[1]。本次醫(yī)學研究就對經內鏡鼻膽管引流預防ERCP術后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經內鏡鼻膽管引流預防ERCP術后胰腺炎50例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齡24~63歲,平均(52±14)歲,患者均經CT和B超檢查確診,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嘔吐、惡心、黃疸、腹痛、發(fā)熱等臨床表現(xiàn)。
1.2 治療方法 常規(guī)行ERCP手術操作方式,對患者各部位的病變性質進行觀察。對ENBD的引流部位及必要性進行分析,在狹窄部位上方放置鼻膽管。X線片直視下,在保證鼻膽管位置固定的基礎上,將內鏡逐漸退出。由鼻膽管口中將鼻孔引出,對胃內鼻膽管的位置進行適當調整并加以固定。
1.3 護理措施
1.3.1 病情監(jiān)測 對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和生命體征情況進行監(jiān)測,定時測量體溫,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發(fā)熱癥狀。本研究有1例患者發(fā)生了體溫升高現(xiàn)象,體溫37.5~38.0℃,經對癥處理后體溫恢復正常。同時監(jiān)測患者是否存在黑便、嘔血和腹痛等胃腸道出血癥狀進行,控制腸麻痹和無尿癥狀。
1.3.2 引流管護理 在患者頰部妥善固定導管,準確標記,定時檢查。護理人員應囑患者減少活動,保持臥床休息,防治咽喉部受到引流管的刺激而發(fā)生脫管、嘔吐現(xiàn)象;定期對引流液量和性質進行監(jiān)測,每天更換引流袋,保證引流的有效性和通暢性?;颊呙刻斓囊髁吭?00~1 000 ml,引流液量逐漸減少,顏色變淡,則將導管深入膽管內;若患者每天引流量在50~200 ml,引流液無顏色,則將導管深入胰管內[2]。
1.3.3 心理護理 患者接受ERCP手術治療后,身體功能并未完全恢復,患者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發(fā)生率較高,此時,護理人員應多鼓勵患者,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各項需求,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幫助其分散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緒,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3.4 拔管時間的選擇 根據(jù)患者情況確定引流時間,在患者腹脹、腹痛癥狀消失,血象、體溫等生命體征指標恢復正常3 d后,可選擇拔除引流管。若患者上述癥狀持續(xù)存在或膽汁引流液較為渾濁,應將置管時間延長為7 d。
50例患者術后接受系統(tǒng)的臨床護理發(fā)現(xiàn),35例患者食欲不振、黃疸、腹痛、發(fā)熱等癥狀明顯改善,其血淀粉酶水平基本恢復正常,疾病完全治愈。15例患者手術治療24 h后,出現(xiàn)重癥急性胰腺炎癥狀,需轉至上級醫(yī)院繼續(xù)接受治療。
胰腺炎是ERCP手術患者發(fā)病率最高的并發(fā)癥,其主要發(fā)病原因在于膽總管結石未取出或切口過小,進而加大膽道壓力,導致患者壺腹部梗阻;鼻膽管內反復注射或多次反復插管時,鼻膽管過度燒傷、膽管黏膜損傷或開口損傷;進行造影檢查時推注造影劑的壓力過大等[3]。經內鏡鼻膽管引流是臨床上最為常用的ERCP術后胰腺炎的預防措施,該技術具有較高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有助于膽汁的順利引流,使膽道梗阻能夠順利解除,進而避免膽管括約肌痙攣和損傷,減少胰管內膽汁和造影劑的反流現(xiàn)象,緩解患者全身中毒和黃疸癥狀,尤其是膽總管結石經內鏡乳頭括約肌切開術碎石或取石患者,應用鼻膽管引流技術,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結石殘留嵌頓,使碎石和膽泥順利沖洗出來,有助于高淀粉酶血癥和術后急性胰腺炎的預防。正確沖洗鼻膽管,不僅能夠控制和預防膽道感染問題,而且能夠避免鼻膽管發(fā)生阻塞,從而有效降低術后胰腺炎發(fā)病率。
[1] 許小江,周丹,梁芳娟,等.鼻膽管引流預防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癥的效果觀察[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 2010,28(4):387-388.
[2] 張苗苗.重癥急性胰腺炎護理體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 7(3):355-356.
[3] 肖廣遠,張靜哲.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后胰腺炎的防治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3,19(1):144-145.
R473.57
A
1673-5846(2014)09-0170-02
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江蘇無錫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