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定碧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人民醫(yī)院 且末 841900)
改良式剖宮產術臨床特點及預后探討
葉定碧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人民醫(yī)院 且末 841900)
目的:分析改良式剖宮產術臨床特點,探討其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行改良式剖宮產術的產婦51例,為實驗組;選擇同時期行新式剖宮產術的產婦53例,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手術效果。結果:(1)臨床觀察指標:實驗組肛門排氣時間(16.32±3.82)h、術后體溫恢復時間(14.8±2.6)h、住院時間(5.8±1.2)d、白細胞計數(6.8±1.6)×109/L、C-反應蛋白(5.8±1.6)mg/L,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2)腹腔粘連:實驗組產婦無粘連20例(39.22%),對照組產婦無粘連14例(26.42%),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改良式剖宮產術具有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切口愈合好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
改良剖宮產術;臨床特點;預后
近年來,剖宮產技術及麻醉技術得到了迅速發(fā)展,行剖宮產手術的孕婦越來越多。有研究指出[1],改良式剖宮產術手術適應證多、視野大、炎癥反應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行改良式剖宮產術的產婦51例,分析改良式剖宮產術臨床特點,探討其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 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行改良式剖宮產術的產婦51例,為本次研究的實驗組,年齡21~36歲,平均25.05歲,40例為初產婦,11例為再產婦;選擇同時期行新式剖宮產術的產婦53例,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年齡20~33歲,平均年齡25.13歲,42例為初產婦,11例為再產婦。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新式剖宮產術[2]。實驗組采用改良式剖宮產術:于下腹部做橫向切口,長度以15 cm為宜,切開皮膚,分離脂肪層,借助血管鉗正中分開腹直肌間粘連部位,暴露腹膜,在薄透處做縱向切口,以12 cm為宜,橫切子宮下段,緩慢破膜吸盡羊水,鈍性撕開子宮切口,控制其長度在10 cm左右,娩出胎兒,借助紗布擦拭宮腔,并用2/0可吸收線鎖邊、縫合膀胱反折腹膜、腹膜、前鞘[3],間斷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術畢。
1.3 療效評定 (1)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2)比較兩組術后腹腔粘連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軟件SPSS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處理相關資料,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臨床觀察指標比較 實驗組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等各項臨床觀察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臨床觀察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產婦臨床觀察指標比較 (±s)
組別 n 肛門排氣時間(h)術后體溫恢復時間(h)住院時間(d)白細胞計數(×109/L) C-反應蛋白(mg/L)實驗組對照組值P值51 53 16.32±3.82 23.28±7.38 5.231<0.05 14.8±2.6 22.8±3.08 12.014<0.05 5.8±1.2 7.4±1.7 2.451<0.05 6.8±1.6 10.0±2.3 3.580<0.05 5.8±1.6 9.4±3.6 3.647<0.05
2.2 兩組腹腔黏連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手術預后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腔粘連發(fā)生率比較 例(%)
剖宮產術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第一次活體剖宮產術發(fā)生在1610年,當時外科醫(yī)生特勞特曼和顧斯(Trautmann和Gusth)第一次給產婦實行了剖宮產術,但產婦于術后25 d死亡。目前,由于麻醉學、輸血、輸液、水電平衡知識以及手術方式、手術縫合材料的改進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進步,剖宮產已成為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4]。但是,剖宮產產婦術中出血、術后血栓形成、再次妊娠發(fā)生前置胎盤和子宮破裂的幾率遠高于經陰道分娩的產婦。所以,發(fā)展創(chuàng)新剖宮產術式是婦產科領域的重要課題。
3.1 改良式剖宮產術的特點分析 (1)腹直肌、皮下脂肪、子宮肌層均借助斯拉法分離;(2)腹膜切口邊緣整齊,剪開方向為縱向,創(chuàng)面光滑;(3)術后縫合臟壁層腹膜及膀胱反射腹膜;(4)解剖層次清楚,組織層次對位準確[5]。
3.2 改良式剖宮產術的預后分析 改良式剖宮產術是自新式剖宮產術的基礎上改進的,手術視野大,采用指分法分離膀胱,可有效避免側窩出血、血尿,減少對輸尿管的損傷,防止出現尿潴留。CRP及白細胞計數為感染監(jiān)測指標,改良術對腹腔無干擾,創(chuàng)傷小,術后產婦炎癥反應輕,腹痛輕,恢復快,產婦住院時間短。劉靜[6]研究了改良式剖宮產術用于55例產婦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改良式剖宮產的手術時間、切皮至胎兒娩出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鎮(zhèn)痛藥物使用量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文分析了改良式剖宮產術臨床特點,并為實驗組行改良式剖宮產術,為對照組行新式剖宮產術,結果顯示,實驗組各項臨床觀察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39.22%產婦無粘連,對照組26.41%的產婦無粘連,實驗組預后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提示改良式剖宮產術具有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切口愈合好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
[1]鄒祝平.改良式剖宮產術與傳統(tǒng)剖宮產術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2,19(32):70-71
[2]李毅.改良式剖宮產術在前置胎盤治療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1(23):75-77
[3]賈存德,周芝珍,劉新春.改良式剖宮產術臨床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578-579
[4]蘇應寬,劉新民.婦產科手術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4.157-159
[5]宋國志.96例改良式剖宮產與新式剖宮產術腹腔粘連臨床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10(14):91-91
[6]劉靜.55例改良式剖宮產術臨床分析[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 (6):1606-1607
R719.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2.037
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