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蕊 王梅梅 宋緒花
(山東省濰坊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1041)
乳腺癌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例護理體會
徐真蕊 王梅梅 宋緒花
(山東省濰坊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1041)
目的探討乳腺癌患者治療期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的護理體會。方法對我院3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性乳腺癌切除術,術后輔助化療及內分泌治療,對并發(fā)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本組3例患者經(jīng)插管溶栓后均未發(fā)現(xiàn)肺栓塞等并發(fā)癥,下肢腫脹、疼痛等癥狀體征經(jīng)治療后均好轉,其中2例在15 d內好轉,1例21 d好轉,患肢功能良好。結論乳腺癌患者治療期間可出現(xiàn)DVT,手術前后應做好充分的預防措施,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相應的癥狀和體征,早期診斷與治療,患者多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乳腺癌術后;化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外科術后重要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DVT的主要原因是靜脈內膜損傷、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血液流動緩慢等。惡性腫瘤患者術后更容易發(fā)生DVT,嚴重者可發(fā)生肺動脈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已有研究表明,因治療不及時而發(fā)生血栓形成后綜合征高達40%~50%。本文對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3例患者的原因進行分析。探討乳腺癌患者治療期間DVT的臨床護理及預防?,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3例,均為女性,年齡55~70歲,左側2例,右側1例。術后均給與巴德PICC置管,采用新標準輔助化療TEC方案,手術方式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于術后30~50 d,患者出現(xiàn)下肢不同程度酸脹,凹陷性水腫、疼痛、皮溫升高及活動受限。重點分析本組3例患者DVT發(fā)生的治療及護理。
1.2 治療方法
本組3例患者均先行腔靜脈濾器置入后行插管溶栓術?;颊呷⊙雠P位,在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監(jiān)視下,自健側股靜脈采用Seldinger技術置入血管鞘和造影導管,造影觀察血栓分布情況及下腔靜脈情況,明確下腔靜脈內無血栓形成或解剖變異,下腔靜脈直徑不超過2.8 cm,置入下腔靜脈濾器(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濾器頂端平最下腎靜脈下緣。在腔靜脈濾器置入后,在X線透視下自健側置入溶栓導管(COOK公司),使溶栓部分位于血栓內,將導管留置,并連接微量泵泵入尿激酶,行局部接觸溶栓治療,使用尿激酶總劑量為50萬單位~250萬單位。在導管溶栓的同時,給予低分子肝素鈣4100U腹部皮下注射,每12 h 一次,每6 h監(jiān)測血凝四項,F(xiàn)IB(纖維蛋白原)≥1 g/L。
本組3例患者經(jīng)插管溶栓后均未發(fā)現(xiàn)肺栓塞等并發(fā)癥,下肢腫脹、疼痛等癥狀體征經(jīng)治療后均好轉,其中2例在15 d內好轉,1例21 d好轉,患肢功能良好。
3.1 圍手術期護理
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非常重要,可有效降低手術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1]。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告知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同時講解術前、術中、術后應該注意的事項,使患者順利地度過圍手術期。在圍手術期,密切觀察患者的癥狀,若患者站立后感覺下肢沉重、酸脹、疼痛,應觀察雙下肢皮膚顏色、溫度,淺靜脈怒張和肌肉有無深壓痛等,并及時通知醫(yī)師。我院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尤其是術后進入ICU監(jiān)護者常規(guī)使用間歇性充氣壓力泵行氣壓治療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取得較好的療效。對于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激素治療以及長期臥床期間,應同時加強DVT的預防,如應鼓勵其早期下床活動,加強功能鍛煉,鼓勵患者多飲水,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控制高脂肪食物,增加纖維素食物的攝入,預防便秘[2],避免排便時腹內壓升高影響靜脈回流。
3.2 患肢護理
急性期患者臥床休息,制動、抬高患肢高于心臟平面20~30 cm,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觀察患肢脈搏和皮膚溫度變化,每日測量記錄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徑,并記錄對照。注意患側肢體保暖,避免單獨在下肢后部墊枕,造成下肢深靜脈壓迫[3]。囑其勿按摩、熱敷患肢,防止栓子脫落。下肢穿彈力襪,以促進靜脈回流。術后絕對臥床休息,平臥24 h以上,保持患肢伸直,穿刺置管溶栓側肢體制動72 h,若感體位不適,可協(xié)助水平移位,以防管道脫落。穿刺局部傷口敷料用膠布交叉固定,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以免皮下血腫或大出血發(fā)生。
3.3 心理護理
患者及家屬缺乏對疾病專業(yè)知識的認知,不可避免對手術具有一定的擔憂,疾病的嚴重性也影響到患者的心情,護士給予患者必要的關心,及時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情緒,尤其幫助患者了解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知識,同時囑患者及家屬及時向醫(yī)務人員反應治療過程中的感受,取得患者的信任,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術后做好心理輔導,認真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耐心講解術后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及治療方法,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3.4 用藥護理
用藥前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用藥目的,藥物的相關風險。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療,將尿激酶50萬單位加入50 mL生理鹽水中,應用微量輸液泵2 mL/h連續(xù)泵入,24 h維持給藥,給藥72 h,每6 h檢測血凝四項。使用時應現(xiàn)用現(xiàn)配,以免影響療效。用藥期間嚴密觀察全身出血情況,包括口腔黏膜及牙齦出血,有無血尿、黑便等。囑患者用軟毛刷刷牙,以防牙齦出血,鼻腔干燥時勿用力摳鼻,以免鼻出血。注意監(jiān)測凝血酶原時間,及時匯報醫(yī)師。掌握正確的輸液途徑,宜選用上肢靜脈輸液,避免選用下肢輸液。
3.5 健康指導
告訴患者長期使用醫(yī)用彈力襪的目的和意義,讓患者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注意休息,適量活動;起床后即穿上彈力襪,并活動患肢,休息時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定期門診復查,堅持規(guī)律服藥,注意相關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凝血功能等,如患肢出現(xiàn)紅、腫、熱、痛或皮膚色素沉著應隨時來醫(yī)院復診。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外科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乳腺癌患者術后給予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納差、疲乏無力等反應以及手術創(chuàng)傷使患者自主活動時間減少,臥床時間增加,造成血液流動緩慢,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根據(jù)疾病的特點進行心理護理,完善各項術前檢查,術后細致的護理,以及早期有序的功能鍛煉,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關鍵。對乳腺癌術后DVT應重預防,去除危險因素,針對危險因素給予必要的護理干預,并注意觀察患者早期的癥狀和體征,早期診治,均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張文杰.大腸癌術后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和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19(5):446.
[2] 張燕.骨科老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1,20(1):80-83.
[3] 郭迎春,朱麗芹.腹部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與肺栓塞的預防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8):64-65.
R473.73
B
1671-8194(2014)13-03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