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娜 金 烈
(麗水市中心醫(yī)院,浙江麗水 323000)
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栓塞后切開取栓1例
孫麗娜 金 烈*
(麗水市中心醫(yī)院,浙江麗水 323000)
血液透析已成為終末期腎病最主要的替代治療方式。自體動靜脈內瘺(AVF)是臨床上血液透析最安全及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但內瘺失功仍是困擾的難題,其嚴重影響患者的透析效率和管路質量。多種因素可引起內瘺失功,其常見原因為狹窄。本例心房顫動血栓脫離引起的動靜脈內瘺栓塞較為少見,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女,76歲。因“維持性血液透析8年,內瘺失功3天”于2012年12月12日入院?;颊哂新阅I衰、高血壓病史8年。患者8年前在家中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呈凹陷性,伴泡沫尿,到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慢性腎臟病5期”,開始血液透析治療,并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術后1月余開始使用左上肢動靜脈內瘺。8年來每2周血液透析5次,尿量每天約100mL。3天前患者血液透析時發(fā)現(xiàn)內瘺震顫消失,伴局部輕度水腫,伴疼痛。查體:左前臂見一手術瘢痕,左前臂頭靜脈全程擴張,局部皮溫偏高,有輕度水腫,未觸及震顫,未及血管雜音。輔助檢查:血管B超:左上臂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心房顫動、偶發(fā)室性異位搏動、間歇性ST段改變。凝血功能正常。術前診斷:左前臂內瘺失功能,慢性腎功能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壓3級極高危,心房顫動。追問病史,既往未發(fā)現(xiàn)心房顫動,未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入院后行左上肢橈動脈切開取栓加人工動靜內瘺重建術。術前予血液透析穩(wěn)定內環(huán)境及頭孢呋辛針1g預防感染等治療。手術順利,術中出血少,麻醉效果佳,術后患者安返病房,術中術后無不良反應。術后患者一般情況可。左上肢創(chuàng)口愈合良好,動靜脈內瘺通暢,觸及震顫,血管雜音響亮。術后病理報告:(左橈動脈血栓)混合性血栓。
本例患者為老年女性,因動靜脈內瘺失功入院,既往有慢性腎衰、高血壓、心房顫動病史。查體見左前臂頭靜脈全程擴張,局部皮溫偏高,有輕度水腫,未觸及震顫及血管雜音。血管B超示左上臂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入院后行左上肢橈動脈切開取栓加人工動靜內瘺重建術。術后病理報告:(左橈動脈血栓)混合性血栓,考慮血栓脫落栓塞所致。結合患者心房顫動病史,考慮心房顫動血栓脫落導致橈動脈栓塞所致。術后需心內科長期隨診、規(guī)范抗凝治療。
自體動靜脈內瘺(AVF)已成為臨床上血液透析最常用永久性的血管通路。但內瘺失功仍然一直是個臨床難題。初始內瘺失功的發(fā)生率在15%~40%,之后的1、2和5年動靜脈內瘺通暢率分別為85%、75%和30%~50%,老年患者則更低。多種因素可引起這個通道的狹窄甚至閉塞。其最常見的原因與血栓形成有關。內瘺未成熟的早期失功與手術操作、血管纖細、擴張不充分、術后使用或護理不當?shù)扔嘘P[1-2]。而內瘺成熟后在使用過程中失功主要與血黏滯度增加、壓迫時間過長、持續(xù)低血壓狀態(tài)、高血脂、血粘滯度增加、透析間期體質量增長過快致超濾較多等相關。AVF狹窄時多采用功能鍛煉、再次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血管內支架置入術、血管內球囊擴張術、Cuff導管安置術等治療。該患者屬于動靜脈內瘺栓塞,而非狹窄,故以上血管再通術無法進行,采用外科直接切開取栓。術后癥狀緩解,效果明顯。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常形成局部血栓,如脫落則形成局部栓塞,多見于腦栓塞、下肢靜脈栓塞。本例患者血栓脫落致動靜脈內瘺栓塞較少見。心房顫動患者口服華法林,控制國際標準化比值(INR)2.0~3.0,可降低栓塞的發(fā)生率。本例患者因未服用抗血小板及華法林等抗凝藥物,故易生成附壁血栓,脫落致栓塞。本例栓塞于動靜脈內瘺處,實屬少見。為確保內瘺的長期使用,不僅要關注常見內瘺失功原因外,還應關注老年透析患者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和并發(fā)癥的預防。
[1]王玉柱.血液凈化血管通路發(fā)展史與展望.中國血液凈化,2004,3(7):349
[2]張文賢,張訓.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影響因素的分析.中華腎臟病雜志,2002,18(3):221
*為通訊作者,E-mail:lsjingl@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