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摘 要 新聞真實不僅包括基本事實的真實,即細節(jié)的真實,同時也包括整體的真實。其中,確保新聞具體真實已成為新聞業(yè)務的基本要求,但在追求整體真實的過程中,記者卻面臨著這樣一個難題:如何在遵循倫理道德的前提下做到報道的整體真實?新聞“浮光掠影”的工作特點也使得記者很難做到兩全,事實上,近幾年也出現(xiàn)了很多不顧倫理道德、只追求轟動效應的新聞報道,引起了公眾的不滿和新聞界的反思。本文試圖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論述新聞真實性和新聞倫理道德的關系。
關鍵詞 新聞真實性 新聞倫理道德 整體真實
就像陳力丹說得那樣,新聞的真實性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是不容商量的,它已經(jīng)成為所有新聞從業(yè)人員最基本的從業(yè)準則。然而,在追求新聞真實的過程中,新聞界卻出現(xiàn)了著這樣一種現(xiàn)象:記者假借新聞真實肆意踐踏新聞倫理道德。
如何在遵循倫理道德的前提下做到報道的真實性?新聞“浮光掠影”的工作特點使得記者很難做到兩全,事實上,近幾年也出現(xiàn)了很多不顧倫理道德,一味追求轟動效應的新聞報道,新聞真實成為記者違背倫理道德的借口。
作為社會公共資源,新聞媒體為社會提供新聞資訊,并反映、引導社會意識。一方面,媒體將事實的真相客觀的公布給民眾,滿足受眾的需求,這使得新聞報道必須真實;另一方面,新聞絕大部分又是關于“人”的報道,必然要考慮新聞當事人的情感接受,因此,新聞媒體的倫理價值要與社會基本倫理價值相一致,而不是與社會基本倫理價值相沖突或違背。新聞從業(yè)者如何處理新聞真實和新聞倫理之間的關系?是不是完全尊重事實的新聞就是好新聞?本文就是結(jié)合一部分新聞報道來論述這一問題,以期能夠找到新聞真實和新聞倫理的平衡點。
新聞真實性具有重要的倫理價值,世界各國媒體從業(yè)人員,都以維護新聞真實性原則作為新聞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和基礎。如何在新聞真實性層面中貫徹新聞倫理的原則,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消息源的真實。新聞信息是否真實,取決于消息提供人提供的消息是否真實,假如消息源不真實,則會造成虛假消息。
采訪手段的真實?!秶H新聞記者聯(lián)合會記者行為原則宣言》第四條規(guī)定:“只用公開的方法獲得新聞、照片和資料”。正當合法地獲取新聞,是新聞媒體之間,新聞工作者之間公平競爭的采訪行為準則。
消息內(nèi)容的真實。我們所見到的新聞消息是經(jīng)過記者編輯選擇的。它只是每時每刻變化著的世界中極其有限的事件,只是選中的事件中的部分事實,在這個選擇過程中,必定會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價值取向。這也是后面要探討的新聞真實的相對性。
在新聞傳播活動中,追求新聞的真實性,是對新聞從業(yè)人員的最基本倫理要求,也是新聞倫理的根基。但是否可以就此把對新聞真實的追求等同于最高新聞倫理準則呢?記者是否就可以在新聞真實性的大旗下為所欲為呢?顯然僅僅這樣來理解真實性原則又是不夠的,嚴格地說,新聞傳播活動中的真實性原則并不是一般科學認識活動中的“求真原則”,它不僅僅要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而且還必須回答“應該如何”的問題。
事實表明: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原則是相對的、有限度的,它必然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新聞傳播活動中倫理不僅僅就是事實的真與假的問題,它至少包含兩個層面上的東西:第一層面就是事實層面,本質(zhì)上是一個“事實判斷”問題,也就是事實的真與假的問題,它是一切新聞倫理的事實基礎;第二個層面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就是某種新聞行為在價值上的“應該”與“不應該”的問題,某種新聞行為是否符合基本社會倫理準則的問題,二者合二為一,相輔相成。
如何走出新聞真實性的倫理困境?這不僅僅有賴于新聞從業(yè)人員對靜態(tài)新聞倫理價值內(nèi)涵的理解和認識,還有賴于新聞傳媒人在動態(tài)新聞實踐過程中不發(fā)生與基本倫理價值偏離的現(xiàn)象,而后者處于實踐層面上尤其重要。因此,唯一的方法是我們要確保新聞傳媒倫理價值在其運行環(huán)節(jié)中得以充分滲透,以促使新聞真實性與倫理價值得以實現(xiàn)。
作為一個社會的上層建筑,一種意識形態(tài),新聞在遵循自己真實性的前提下,更要符合基本的社會倫理,體現(xiàn)一種人性關懷。
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新聞倫理實踐。新聞工作雖然建立了某些原則,但是在新聞行為中卻不可避免有其矛盾和沖突之處。李普曼曾言:“想要以現(xiàn)存的文獻資料作基礎,來建構(gòu)道德規(guī)范,就好像把不斷變化的事物看成靜止不動,然后再來嘗試理解在做的事情?!彼麄冊噲D以一組固定的概念,來掌握變化萬端的社會狀況中的本質(zhì),這根本是辦不到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新聞必須真實”是新聞從業(yè)者不變的信條,也是新聞傳播活動實現(xiàn)其一系列社會功能的前提。
公眾對新聞媒體的倫理監(jiān)督。公眾的倫理監(jiān)督,是指受眾對新聞傳媒傳播活動中出現(xiàn)的倫理問題,依據(jù)傳媒的基礎倫理價值作出道德評價和判斷。這是新聞傳媒的基礎倫理價值最重要的保障措施。公眾用社會文化和道德對傳媒行為進行價值判斷,從而形成社會輿論,迫使傳媒遵守其道德規(guī)范的制約。如果沒有公眾對傳媒行為的監(jiān)督,則傳媒的價值、傳媒的功能都難以實現(xiàn),傳媒的倫理目的也不可能達到。公眾對媒體的倫理監(jiān)督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傳媒傳播環(huán)境。
新聞真實不僅包括基本事實的真實,即細節(jié)的真實,同時也包括整體的真實,即報道的事件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是一種極個別的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陳力丹.談談發(fā)生新聞失實的幾個環(huán)節(jié)[J].新聞三昧,1999(9).
[2]陳力丹.陳力丹自選集:新聞觀念: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3]甘險峰.中國報紙版面[J].編輯之友. 2009(1):66-69.
[4]趙永枝.強勢藝術與報紙版面的吸引力[J].采寫編,1997(6):45-46.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