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插電
在整個瘋狂矯情的氛圍里,紅牛飲料的出現很穿越有木有,十三們不是應該喜歡“優(yōu)樂美”或者“rio”之類的么?在凸顯關鍵詞“等風來”的那場做滑翔傘的場景中,也出現了紅牛字樣的降落傘,瞬間變成了奧運范兒,你怎么不配上運動員進行曲呢?
大段尼泊爾的風光撲面而來,和大象在河里玩得很開心的場景,這明顯是游記或者是風光片吧,還是動物世界?就連半夜停電還能遇見大象,這是充滿了意淫的游記嗎?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滾床單!”這是影片里井柏然對倪妮唱的歌詞,如果說這是輕喜劇的效果,那么在老早的百度貼吧里,就已經出現過這樣的句子“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千年修得滾床單!”如果這兩句都俗不可耐,顯然后者要更豐富吧,抄都沒抄好啊。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一部最古老的奇書,它出現在策劃公司的策劃案里本來就很怪,被推翻也很正常,現在是市場經濟啊親?,F在你讓《山海經》這個高大上的名字出現在一部打著輕喜劇的旗號的電影中,是裝十三嗎?
片中有一場講分手的戲,那個繞啊,都要上升到哲學的層面,很多人表示沒看懂。女的說“我等了你一袋血的時間”,男的覺得壓力太大提出分手,這個段子出現在小說里,可能待琢磨,出現在電影這樣快節(jié)奏的視覺系中你還跟大家玩腦筋急轉彎,吃飽了撐吧。
身為編輯或者記者,按時交稿是自身職責,確實沒有理由拖欠。因為在尼泊爾遭遇抗議封路就交不了稿子覺得受委屈,這是在打戰(zhàn)地記者的臉嗎?
不管是北漂還是上海漂,都沒有什么值得拿到臺面上來說的,這太正常了,北上廣里有大量優(yōu)秀人才留下來,根據北京未滿5年社保和5年納稅資格就沒有購房購車資格的政策來說,租房坐公交擠地鐵的生活是外地的年輕人在北京生活的常態(tài)。雖然片里表述的是上海漂的心酸,但這不就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的常態(tài)嗎?這是一個正常的奮斗和適應社會的過程,有什么好覺得受委屈的?年輕人不經過磨煉那是頑主!難道李XX那樣的生活才叫不委屈?
這是在諷刺誰呢?國內的時尚雜志不多,也就那么幾家,把時尚主編塑造成說出“拿兩千塊的工資要寫出拿兩萬塊錢的生活”的話,拜托,這句話老掉牙了,這句話是在人人網、豆瓣網各種網站論壇都轉載過的一篇名文的題目,此文的題目是“拿兩千塊錢薪水,要有拿一萬的范兒”,過了兩年,你以為把一萬改成兩萬就與時俱進啦?你以為照著《穿著普拉達的女魔頭》和《小時代》里的時尚雜志主編范兒依葫蘆畫瓢就成啦?前者是8年前的電影了,后者……你懂的。
片中女主怕黑,在停電中開始又打又鬧訴說自己的經歷,還說自己不是神經病。這……說出這樣的臺詞已是神經病的表現了,還要解釋一番,你連怕黑都解決不了,還敢說自己是個什么漂兒?你再這樣牙尖嘴利尖酸刻薄矯情下去,離自我毀滅也不遠了。
據說這是讓文青們淚崩的臺詞,實際上也能代表影片的價值觀。這樣的價值觀是在奉勸年輕人們都應該遠離父母,如果回到父母身邊就是沒出息嗎?想想古語“父母在,不遠行”,只有一聲嘆息。
尼泊爾的游行示威抗議在片中有詳細的呈現,在一部心靈雞湯影片中表現別國的政治,很怪異,井柏然的那一句“我要戰(zhàn)死沙場”,這是豆瓣體還是豆瓣體?明明是一部矯情大片,還要加上政治來求深度,算逑。
一直覺得“等風來”的立意無非就是建立在最后玩滑翔傘需要有風的基礎上,可滑翔傘并不是尼泊爾的獨特項目啊,在中國河南也可以玩滑翔傘,等個風,何必要去尼泊爾?選擇一個眾人覺得是心靈救贖的地方玩滑翔傘,以及等風來,這個逼裝大了。
這個一直被拿出來曬的句式,感覺只要有風就是好事,就能飛揚,其實風也有很多危害,比如臺風、比如風沙,如果等到的是這股風,又該如何?
這個數字接地氣嗎?答案是不接。時尚雜志一個流程編輯的工資都能有三千呢,一個正經專題編輯的工資才兩千?隨便一個小區(qū)保安的工資都能有兩千好嗎。
從圣地歸來后的倪妮收到了井柏然送給她的一個禮物,一串鈴鐺,這個鈴鐺根據劇情交待是掛在動物身上引導它們回家的。倪妮將那個鈴鐺掛在窗臺上,仿佛看到了曙光和一顆定心丸。實際上,鈴鐺引導動物回家是一種低級的手段,如果人都不能憑主觀意念讓自己安定,要靠一顆鈴鐺給自己信心,這也太矯情了。對了,還有一句沒有大腦的話“如果牛自己把鈴鐺摘了呢?”請問牛有手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