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軍
【摘 要】本文闡明了案例教學的含義和發(fā)展趨勢,并就如何有效地組織案例教學進行了簡單的探討,最后指出了開展案例教學過程中注意事項。
【關鍵詞】案例教學;含義;發(fā)展趨勢;組織過程;注意事項
不同的工商管理類課程其具體內(nèi)容盡管差別很大,但是這類課程的共性、也是難點問題是如何有效地解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學生學好此類課程、解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較好的方法是開展管理案例教學。管理案例是把管理情景和實際經(jīng)驗引入課程的有效工具,一個好的案例能夠把真實管理情景引入課堂,使教師和全班學生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使課堂討論一直圍繞著只有在真實管理情景中才會存在的棘手問題來進行。
一、案例教學的含義
案例教學自從1923年在美國的哈佛大學問世以來,已經(jīng)成為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案例教學,就是以教學案例為研究對象,學習者通過認真研究和分析教學案例,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處理各種真實的管理問題,可以從中學習掌握如同實際從業(yè)人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者進行思考和行動的實際能力,所采用的分析、討論、處理案例問題的一整套教學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學的核心在于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使學生在一種積極能動的情況下,去思考、探索所學的內(nèi)容。案例教學本質(zhì)上是以問題為導向的一種互動式教學與學習方法。
二、案例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當前我國高校案例教學呈現(xiàn)出如下幾個方面的發(fā)展趨勢:(1)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互性。教師主要通過啟發(fā)和誘導,促使廣大學生走向探討未知、陳述己見和獲取真知的教學前臺,學生從“聽講者”轉(zhuǎn)變?yōu)椤皡⑴c者”,從“理論的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椤皩嵺`的創(chuàng)造者”。(2)案例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案例教學法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獨立地事先閱讀和分析教學案例,發(fā)現(xiàn)自己認為存在的問題并擬定初步方案,然后拿到課堂討論中去交換意見和深入研討對比,最后形成具有獨到見解和盡可能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可行方案,這有利于形成學生獨立思考、系統(tǒng)思維和自我能動發(fā)展的能力。(3)案例教學強調(diào)以基礎理論做為鋪墊。案例教學法則強調(diào)在實施案例教學之前必須進行必要的基礎理論學習,以一定的基礎理論為鋪墊。實踐證明,案例教學一般應放在專業(yè)課每章或本門課程的最后教學階段。(4)案例教學方式趨于無紙化。即運用計算機來閱讀案例、分析判斷企業(yè)面臨狀況,并通過模擬決策來看設計方案的經(jīng)濟效果及其對公司的影響。
三、工商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的組織
要搞好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必須下大功夫,做好充分扎實的課前準備工作,靈活的運用課堂教學技巧來組織引導好案例教學,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一)課前教師要精心挑選合適的教學案例
案例的選擇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成敗。所謂合適的案例,一方面它應該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與教學進度,緊扣主題;另一方面案例的難易應當適度,因為案例太難,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會打擊其積極性,而如果案例太容易,一眼便知答案,則無法引起學生興趣;再一方面,教師對于案例涉及的背景資料與知識領域應能夠熟練掌握,能夠全面分析企業(yè)發(fā)展的成功經(jīng)驗與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較為成熟的方案。同時,考慮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性,在選擇案例時,要從我國管理的實際出發(fā),盡量選擇我國知名企業(yè)的案例。
(二)提前發(fā)放案例素材,讓學生有一定的預習和準備時間
案例教學的主角是學生,為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學生的課前準備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難度大、綜合性強的案例更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教師一般應在本次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把下次課堂教學要討論的案例素材提前發(fā)放給學生,以便他們有時間去查閱資料并就案例中涉及的問題進行詳細地分析,從而對其中的問題作深入、細致的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較為滿意的答案。
(三)關注四個環(huán)節(jié),切實組織好案例教學的課堂教學。
課堂案例教學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分別是:閱讀案例,個人分析;分組討論,形成共識;小組代表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總結歸納,消化提升。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基礎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生必須認真閱讀和分析,打牢基礎,否則就可能使整個案例教學流于形式。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則是進行分組討論,通過集中集體的智慧,最后形成小組的決策方案。討論必須充分展開,避免走過場。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一般由教師親自主持,先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講述本組對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斷、論證和決策過程,說明解決問題的實施方案和步驟,并對實施效果進行預測分析。對于各組代表的發(fā)言,教師要圍繞案例本身給予必要的引導,鼓勵他們多角度、多因素地觀察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拓寬思維的能力,啟迪他們學以致用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過程達到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同學間往往存在著意見分歧,大家為了某個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在爭論中提高了對問題的分析、判斷、決策的能力。第四個環(huán)節(jié)一般先由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歸納與評價,對正確的論點給予肯定和完善,提出一些帶有傾向性和原則性的問題,特別是對某些問題可以啟發(fā)、誘導學生做進一步的思考。
四、注意事項
在開展工商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有三個需要注意的事項:
其一,切忌為案例教學設定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案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案例分析的目的也決不是讓學生去尋找標準答案,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對學生的案例分析進行評定時,不宜簡單地看學生的分析結果與自己的分析結果是否一致,而應該著重看學生的分析思路是否清晰,決策的依據(jù)是否充分,得出結論的推斷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分析過程中有無獨到的見解。
其二,教師本人要注意轉(zhuǎn)換自身的角色。與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解為中心所不同的是,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只是導演或教練,學生才是演員和主角。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轉(zhuǎn)換自身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輕松自如的課堂氛圍,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其三,案例教學不能代替?zhèn)鹘y(tǒng)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盡管我們強調(diào)案例教學方法在管理類課程教學中的作用,但是我們并不能夠因此而忽視或弱化課堂知識傳授的作用。因為沒有一定的較為系統(tǒng)的管理類基礎知識作為根基,案例教學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因此,在管理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堅持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并重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