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系統分析了清水砼外觀質量通病的分類以及產生原因,從從模板的選材和拼裝、構件支模、砼的入料、澆筑振搗、砼拆模時間等方面提出了改進清水砼的生產過程控制措施。
【關鍵詞】清水砼;外觀質量問題;施工對策
0.引言
隨著近年來國家建設的快速發(fā)展,清水砼愈來愈廣泛的應用于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尤其是一些大型工業(yè)建、構筑物從設計推廣到業(yè)主選型都似乎對清水砼情有獨鐘。清水砼正以其特有的樸實美觀為社會各界所認可。在多年的建設施工當中,對鋼筋砼的內在結構質量的控制技術已日趨成熟,而伴隨著新的審美觀的要求,關于清水砼外觀質量的通病和防治正成為大家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1.砼外觀質量通病的防治
結構砼外觀質量通病,按其產生的原因,基本上可歸為兩類:一種由于砼澆鋪振搗工藝
不妥所產生的外觀質量問題;另一種是由于模板、砼等綜合因素引起的外觀質量問題。
1.1 克服砼在澆鋪振搗過程中的通病
(1)砼振搗不當產生的質量通病類型如下:①漏振(局部未振到位)—蜂窩、空洞;②欠振(振搗時間不夠)—麻面;③過振(振搗時間過長)—砂線、砂斑(砼離析或泌水);④早振(澆鋪未到位、未攤平,就急早振搗)—色差(水泥漿不勻);⑤快振(振搗棒上提過快)—氣泡;⑥早振+過振 輕度—云斑、水波紋;重度—鱗斑;⑦遲振(上下層或前后接茬砼澆搗間隔時間過長,已接近水泥初凝時間)—冷縫。
(2)砼澆鋪與振搗的關系:必須強調澆與振并重,克服重視振搗、輕視澆鋪的習慣現象。澆鋪無序或振搗無方,都是砼產生各種步均勻性弊端的根源。唯一的克服辦法是注意把握澆與振的“火候”要求振搗要密切注視澆鋪狀況,什么狀況不能振,什么狀況可能振,以及振多長時間、遍數,都依據澆鋪具體情況而定。
(3)砼澆鋪與振搗的方法
①分段分層、限時接茬砼的澆筑,無論是按從一端開始向另一端,或從中部開始向兩端對稱的,呈斜面層次,全斷而推進的澆筑方法,還是按從下向上一層層的,呈水平層次澆筑方法,都必須分段、分層地進行澆筑作業(yè)。
②澆前振后、切莫早振砼振實過程,是砼拌合物在所澆部位上進行:一是液化;二是振動;三是搗實。為達到砼均勻密實性,振搗確有許多研究,首先是前面澆后面振的配合步驟,切忌早振。所謂“早振”,有兩種情況:一是指本層砼厚度未鋪足或本層澆鋪不到位或兩側模之間未全范圍鋪滿(橫向未到邊,縱向不連貫),即砼拌合物層次不清、順序零亂,往往出現中間高、兩邊低,或一邊高、一邊低的堆積和低洼現象。二是對本層砼澆鋪段前沿臨空部份,不等下段砼澆鋪銜接,就過早振搗,也稱為早振。
③快插慢提,振速控制當振搗棒的棒頭直徑和振動頻率一定,而施加與砼拌合物的振實力度,可能按每一點插棒位置的振搗時間或上提速度來定:一是模內看得見的砼,以現象觀察為準,砼振實特征表現為:砼已無顯著沉落、表面呈現平坦,砼已不冒氣泡、砼開始泛漿。二是對能見度低或陰角部分,以快插慢提的速度為準,一般塑性砼采用通常的插入式振搗棒,整個過程的累計振搗時間為25S左右,即按本層砼厚度做振搗動作:1)“快插”,用1-2S時間盡快插入后上下抽動2-3次,以助砼沉落穩(wěn)定;2)“振搗”,振搗棒于插點不提動,用10S左右時間振搗;(3)“慢提”,振搗棒往上提時慢速提動約用15S時間(即按每次3-5cm速度上提,每提一次停1-2S時間),振實并排氣。振搗棒提的快了,砼中的氣泡排除不好。
1.2模板制作安裝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結構砼施工,能否達到工程整體美觀的要求,首先取決于模板,模板的制作安裝質量是關鍵,砼的平整度、光潔度、色差度都與模板直接相關,如模板不平順,板縫不嚴密,發(fā)生滲水、漏漿,甚至支架松動,模板跑模、變形等都將引起砼質量不良或外觀粗糙現象。
1.3 砼在配合比、攪拌和運送方面的質量控制
結構砼面子工程要出外觀美的精品,除要模板質量的精良外,尤為重要的是也是最難掌握的,是砼施工中精細的工藝要領。建議對結構砼外觀質量控制之砼澆筑工藝質量按如下控制:
(1)砼配合比方面
通常選擇砼配合比的水灰比、水泥用量的原則是要符合規(guī)范限定的砼強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對抗?jié)B砼、大體積砼、水下灌注砼等都專有規(guī)定,而有外質量要求的結構砼配合比設計,尚無專項規(guī)定可循,但對砼外觀質量的考慮還必須從砼配合比設計開始。
(2)砼攪拌和運送
砼攪拌必須達到三個基本要求:計量準確、攪拌透徹、坍落度穩(wěn)定。否則砼拌合物中必將出現水泥砂漿分布不勻或水泥漿分布不勻,給砼灌注帶來先天性不足,會在砼表面留下“胎記”色差,或砼振搗容易離析、泌水等非勻質現象。一般,當水泥用量達350kg/m3以上的砼,可稱之為富水泥砼,砼的攪拌時間要適當延長,若采用滾筒式攪拌機時,砼攪拌時間控制為2.5-3min,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時,攪拌時間控制為1.5-2min,當摻有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增加1分鐘。
2.常見的外觀質量問題及施工對策
2.1 墩柱砼外表氣泡多且密集
外觀現象:除個別大氣泡外,一般是細小氣泡多,呈片塊狀密集;柱子上部比柱子下部的氣泡問題嚴重。主要原因:a、振搗時間不夠,振搗棒上提速度過快;b、柱子下部氣泡較少,是因受上部砼自重壓密的作用,排除了振搗時未排完的氣泡;c、摻減水劑砼攪拌時間不夠,不足2分鐘;d、砼坍落度大、水泥漿稀、含水量重,貼模板面的砼氣泡含量多,沒排除完。
防治措施:a、砼拌合透徹均勻,攪拌時間不小于2min;b、坍落度不宜過大,如坍落
度為5-7cm,當柱子下部為7cm,上部控制為≤5cm;c、振搗棒要快插慢提,每插一振點的累計振搗時間不少于25S,柱子砼愈往上澆筑愈要放慢澆筑速度,并使砼坍落度適當減少和振搗時間適當延長;d、砼振搗順序,先從外圈振搗開始,螺旋形振到內心,然后再從內到外,反螺旋形振搗,注意兩次振搗的插振點位置梅花式的錯開。
2.2 墩柱砼表面有鋼筋顯隱
外觀現象:當立柱砼拆模后,砼保護層里顯出鋼筋隱形,主要是顯出一道道箍筋形影。顯隱處砼顏色淺淡,柱子下部比上部明顯;高柱比低柱明顯;凈保層薄的比厚的明顯。
防治措施:a、箍筋纏繞主筋必須繞緊,不留空隙;b、鋼筋籠骨架力求豎直提撥,為增強剛性,加強箍鋼筋直徑不應小于主筋直徑,當H≥15m時,加強箍筋間距應小于2m,而且加強箍筋內的臨時支撐筋宜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c、加密保護層墊塊(最好采用塑料墊塊),并使用鋼筋骨架頂端與模板之間有撐有拉,固定堅牢。
2.3 預制箱梁、T梁和蓋梁以及防撞護欄砼外側,出現色差、色斑
外觀現象:砼外側呈橫向色差帶,深淺顏色明顯或不規(guī)則的水波紋狀、云斑或鱗斑,一般是梁體底部較明顯,鋼筋、波紋管密集處較明顯。
防治措施:a、嚴禁早振,每層砼前沿必須剩留約1m范圍暫時不振,待下一段砼接茬后一并振搗,當砼布料厚度不一或未全斷面鋪滿時,也不要急于早振。b、小箱梁底板砼,可采取芯模頂面開窗洞,底面留空擋的辦法完成大部分底板砼澆筑。
3.結語
為了克服砼外露面的弊端,提高結構的外觀質量,施工單位應當把有外觀要求的結構砼
施工作為“面子工程”來組織管理。然而要想提高結構砼外觀質量的有效措施或方法,就必須認真、仔細地制定并落實工藝措施,高度重視砼的支架模板和砼的工藝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王麗宏.水工建筑物的外觀質量控制[J].海河水利,2012,06:47-48.
[2]王健,劉國勝,周雁.砼外觀質量控制的工藝措施[J].交通標準化,2011,15:70-74.
[3]徐有鄰,陳一鳴.預制混凝土構件外觀質量的檢驗與評定[J].混凝土,2013,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