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比梁橋與拱橋模型在相同荷載作用下的形變量,對其承載力和變形特點進行深入分析,試驗結果表明:拱橋的承載(抗壓)能力更為顯著。
【關鍵字】梁橋與拱橋模型; 承載力對比; 變形特點
梁橋是橋梁結構體系之一。梁橋是指結構在垂直荷載作用下,支座只產(chǎn)生垂直反力的無推力梁式體系的橋梁[1]。梁作為承重結構主要以其抗彎能力來承受荷載,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其支承反力也是鉛直的。拱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具有曲線外形的拱圈,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拱圈主要承受軸向壓力,但也受彎、受剪。拱趾處的支承反力除了豎向反力外還有較大的水平推力[2]。本次試驗采用靜載加載的方式,通過表格和h-r曲線來分析梁橋與拱橋承載能力的大小,比較梁橋與拱橋在相同荷載作用下的累計形變量r(以下簡稱形變量)。
1.模型概況
試驗以梁橋和拱橋四個模型為試驗依據(jù),其中梁橋包括板梁橋和T形梁橋,拱橋包括空腹式拱橋和桁架式拱橋,通過靜力加載的方式重點探討它們在承載力方面的優(yōu)劣。四種橋梁模型均為竹質材料,縱截面總長L=82cm,橫截面總寬為30cm.下列圖(a)、圖(b)、圖(c)和圖(d)即為各橋梁模型的主要尺寸(單位:cm)。
2.試驗測點的布置、模型的加載方式及過程
2.1試驗儀器及試驗測點的布置
考慮到橋梁模型變形量較小,故采用百分表(量程為10mm)作為試驗儀器。為了使模型受力更加均勻,靜載試驗布置了六個試驗測點,如圖(e),各點的位置就是百分表安置的位置。通過取各組點1和4,2和5,3和6的讀數(shù)平均值來觀察模型的縱向變形,由三組點的對比觀察模型的橫向變形。
2.2加載方式
本試驗各模型均采用跨中處(L/2)分級加載,加載裝置如圖(f)、圖(g)、圖(h)和圖(i)。每級荷載均由人工依次添加鐵塊的方式來完成。
2.3加載程序
每級荷載的加載是在上級荷載的基礎上進行的,下表1為各級荷載值h,單位為牛頓(N)。試驗分級依次加載且模型加載前后形變量之差超出10mm就視為破壞。百分表指針穩(wěn)定后開始讀數(shù)并記錄。
各級荷載分配表 表1
3.試驗結果與分析
靜載試驗的預加荷載為全套加載設備的荷載,其對應的百分表讀數(shù)作為試驗的初始值t,如下表2、表3、表4、表5分別為板梁橋、T形梁橋、空腹式拱橋和桁架式拱橋在L/2處的加載記錄。試驗中,L/4和3L/4處四個百分表的讀數(shù)接近相同,表明各模型縱向變形均勻。
板梁橋在6級荷載作用下的的形變量為:r=11.15mm>10mm.此時,可認為板梁橋已被破壞,無需再進行后續(xù)加載。
為了更好地反映梁橋與拱橋在荷載下的形變規(guī)律,可作荷載—形變(h—r)曲線進行分析,如右圖。由h—r曲線可以看出:板梁橋承載力最低,形變量最早超過10mm。四個模型的形變量近似呈線性增長,表明試驗是在模型彈性限度內進行的。T形梁橋與拱橋前期形變量變化不大,但后期隨著荷載的增加,拱橋的形變量相對減小,說明拱橋具有更高的承載力。
4.試驗誤差的產(chǎn)生及減小誤差的措施
拱橋是一種推力結構,上部荷載由拱圈傳給橋墩,除了豎向力外,還有較大的水平推力,這是與梁橋的最大不同之處[3]。正是這種水平推力的存在容易造成試驗誤差。試驗中,隨著荷載的不斷增大,課桌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易發(fā)生水平移動,導致拱趾向兩側延伸,拱橋發(fā)生一定的沉降,使形變增大。為了減小試驗誤差,保證課桌的穩(wěn)固性尤為重要??捎蒙按庸陶n桌,也可用膠水將桌腳粘結在地板上。
5.結語
1)梁式橋是一種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無水平反力的結構。由于外力的作用方向與承重結構的軸線接近垂直,故梁內產(chǎn)生的彎矩最大;拱式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拱圈或拱肋。這種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橋墩或橋臺將承受水平推力。同時,這種水平推力將使拱圈或拱肋以承受壓力為主。因此,拱橋與同跨徑的梁橋相比,拱橋的彎矩和變形要小得多。
2)本試驗證明了四種橋的承載力關系:板梁橋 【參考文獻】 [1]白寶玉《橋梁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1(2010重?。?6 [2]姜晨光《橋梁建造技術指南》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1.3:9—10 [3]王慧東《橋梁墩臺與基礎工程》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