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交通運行車輛急劇增加,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本文就此首先探討了道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路基路面的施工質量優(yōu)劣直接關系著交通運行的適用性及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本文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希望可與同行共同探討。
【關鍵詞】道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研究
前言
公路路基是整個公路的主體工程,它是按照路線位置以及一定技術要求修筑的帶狀構造物,是公路路面的基礎,承受由路面?zhèn)鱽淼母鞣N行車荷載,同時也是公路使用安全性及穩(wěn)定性的重要保證。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規(guī)模在不斷的增大,速度在不斷的提升。實踐中為保證道路交通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要加強對道路橋梁過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建設。
一、路橋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問題分析與研究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yè)的不斷進步,雖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但是當前我國道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橋頭搭板與梁伸縮縫連接問題。道路橋梁的橋臺沉降與橋頭填土間往往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難以有效的吻合,因此可能會導致橋頭搭板和梁伸縮縫難以有效的連接在一起。實踐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接口位置總是會產生階梯狀縫隙結構,因此對過往車輛運行舒適度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行駛速度。當該問題出現時,不僅會對通行車輛的行駛速度產生影響,而且還可能影響到行駛車輛的安全性,甚至對道路橋梁產生非常大的壓力沖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橋臺后背回填材料選擇不當,錯誤地使用了壓實性或排水性較差的一些材料進行填充作業(yè),因難以將其壓實而導致道路橋面過渡段路基路面出現不均勻的沉降現象。
2、過渡段路橋路面自身不夠平整。對于道路橋梁基礎設施建設而言,路橋路面平整度是其中最主要的檢測內容之一,因此實際施工過程中若不能對其施工工序進行嚴格控制,則就會造成路面平整度的急劇下降,從而引發(fā)顛簸或難以全速行駛,這樣也會造成車輛輪胎的嚴重磨損。道路橋梁路橋路面平整度難以達到預期要求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層的平整度缺乏有效的管理與控制,導致其呈現波浪狀;道路橋梁路面施工控制不給力,尤其是鋪攤機或壓路機操作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或者操作方法有問題。以上問題的存在,都可能會對道路橋梁的路面平整度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
3、過渡段路基路面受損或地基塌陷。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道橋橋梁路面工程施工完成以后,沒過多長時間就出現了大面積和不同程度的破損、斷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施工過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路基路面自身的平整度因素,而嚴重忽略了過渡段的路基夯實問題。在這樣的條件下,施工材料配比存在著問題、高低溫控制不當等,都會引起膨脹、收縮,導致路基路面基底的荷載分布不均,進而造成路基路面斷裂現象的出現;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用到的材料收縮性不達標,造成路基表層的瀝青產生反射性的裂縫病害,路面路基因此就會加速破損;道路橋梁過渡段如果是軟土地基,則其抗剪力就會非常的低、承載力比較差,而且其含水量也會比較高,很容易出現路基路面下沉或坍塌現象。
二、路橋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控制策略分析與研究
基于以上對當前我國道路橋梁過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加強對以上問題的控制,就必須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過渡段路基路面開挖、填筑以及壓實作業(yè)。道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面開挖過程中,一般主要包括橫向通道與縱向全寬兩種掘進方式,同時也可以選擇二者結合進行。路基填筑之前,應當先對開挖后的路床進行全面的清理,然后結合路基土層中的實際土質特點,分層檢測與填筑,即分層平鋪、混合填筑,并保證路基土層的實際厚度與堅實度。過渡段路基壓實作業(yè)中,可采用分層壓實的方法,即填筑與壓實操作交叉進行,保證均勻壓實;對于含水量較大的區(qū)域,應當適當地增大壓實的力度,以保證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面的承載強度和穩(wěn)定性。
第二,做好過渡段路基路面排水工作。對于過渡段而言,水是造成路基穩(wěn)定性及其承載強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當重視路基路面施工排水作業(yè)。過渡段路基路面排水設施通常采用的是截水溝、跌水、急流槽以及邊溝和地表排水管等方式進行,同時還可以利用漿砌片石加固溝渠,具體操作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混凝土預制板塊。
第三,對過渡段的路基加強維護。對路基加強維護是必不可少的。對道路橋梁的坡面進行維護,主要是為了防止地表水沖刷坡面造成巖土風化剝落,維持與環(huán)境的協調。當前使用范圍最廣的方式方法就是石砌圬工防護法,它主要是針對不同路基坡面而采取的不同的護坡方式,路堤邊坡使用混凝土預制塊護坡,路塹邊坡使用連片帶窗孔的墻型護坡;在路塹邊坡中,對易風化破破裂的巖石邊坡可使用噴射纖維混凝土或者高強塑料網格噴漿、錨桿掛鐵絲網等保護策略,但因混凝土和石砌圬工防護坡造價高、缺乏耐久性,所以還是以草型護坡方法運用的更為廣泛一些。
第四,過渡段路基軟土地基的加固處理。加強對過渡段的軟土地基加固處理,可以有效地解決伸縮縫問題,對于避免“橋頭跳車”現象也非常有效。實踐中比較有效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主要包括超載預壓法、換土法、減少附加應力法、排水固結法、振動碎石樁法以及高壓噴射注漿法。道路橋梁路基路面施工過程中,厚度出超過三厘米的淺層軟土地基,可以土工布(具有過濾、加速固結和排水功能,能有效限制路基填料與地基土層向兩側及向上下的位移,避免路基承受應力不均勻,減少橋梁路基路面的總沉降量)平鋪地基土層,然后填筑路基材料,這樣可避免因路堤與橋臺之間存在沉降差而出現錯臺問題。
三、結語
路橋過渡段在正常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橋臺和路面相接處的各種病害現象的出現,常常造成正常行駛車輛的跳車現象。車輛的跳車對車輛的正常行駛有極其大的危害,使得車輛的速度,安全,以及舒適度降低,同時也影響公路橋梁的耐久性能和使用性能,更甚者可能引起嚴重的交通事故。所以,路橋過渡段病害的現象已成為路橋研究人員和設計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道路橋梁過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關系著這個工程項目建設的施工質量和通行車輛的安全性,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和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路橋過渡段的可靠性與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溫顯峰.芻議路橋工程建設中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
[2]信小龍.公路橋梁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J].交通世界(建養(yǎng)機械),2011
[3]黃彥堂.淺析路基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J] .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1
[4]劉春麗,陳麗霞.淺析公路路橋過渡段結構設計措施及施工控制[J].魅力中國,2011
[5]鮑運財,楊金成.論路橋建設中過渡段的施工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科技與生活,2011
[6]朱玲玲.高等級公路路橋過渡段常見病害分析及應對措施[J].西部探礦工程,2006
[7]鄧桂雄,農定立.公路橋頭跳車的預防及補救措施[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