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乙型肝炎;傳播;預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7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289-0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在我國,屬于法定的乙類管理的傳染病之一。目前,我國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約近60%;乙肝病毒攜帶率約占總人口的10%,我國從1992年實行乙肝疫苗接種后,特別是為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攜帶率已開始呈逐漸下降趨勢。在全國普及預防乙型肝炎免疫預防知識,能降低乙型肝炎發(fā)生率,本文旨在介紹一些乙型肝炎常識,并提出了乙型肝炎免疫預防的基本措施。
1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那些
HBV主要經血和血制品、母嬰傳播、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及性接觸傳播。
1.1 圍產、生產期傳播是母嬰傳播的主要方式,多為在分娩時接觸HBV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
1.2 經皮膚粘膜傳播主要發(fā)生于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yī)療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診療操作和手術,以及靜脈內濫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紋身、扎耳環(huán)孔、醫(yī)務人員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須刀和牙刷等也可傳播。
1.3 與HBV陽性者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HBV的危險性明顯增高。
1.4 由于對獻血員實施嚴格的HBsAg篩查,經輸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較少發(fā)生。
2 乙型肝炎的免疫預防措施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過乙肝病毒,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發(fā)性肝細胞癌。我國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為9.09%,44.62%的成年人無保護性抗體。因此,必須加強乙肝疫苗接種,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傳播[1]。
2.1 那些人需要接種乙肝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的重點群體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兒,一部分是成年人?,F在新生的小孩都實行計劃免疫,新生兒一出生就接種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進行化驗,化驗結果顯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體和核心抗體均陰性,轉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種乙肝疫苗。但一般來說為保險起見,凡沒有感染過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體不足者都應該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家庭接觸者、從事食品服務行業(yè)者及保育工作人員等群體特別需要進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因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則沒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2.2 接種乙肝疫苗的正確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共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間隔1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間隔1和6個月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對乙肝表面抗原陰性母親的新生兒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對新生兒時期未接種乙型肝炎疫苗的兒童應進行補種;對成人建議接種20μg乙型肝炎疫苗。
2.3 接種乙肝疫苗后應注意什么 不能因為已接種乙肝疫苗就對肝炎掉以輕心,注射疫苗后產生的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預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產生的抗體只能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對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沒有預防作用的。同時,全程接種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應注意避免與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觸。與病毒攜帶者接觸時,也應注意采用公筷、分食等問題。注射疫苗后產生的保護性抗體也不是永久性的,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再加強注射。每個接種者接種乙肝疫苗后抗體水平有高有低,持續(xù)時間有長有短。
2.4 肝功正常的HBV攜帶者如何預防乙型肝炎發(fā)生 眾所周知,乙肝病毒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元兇。為什么很多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沒有發(fā)病,又不能將它清除呢?因為人體內存在免疫耐受。在中國,母嬰垂直感染是乙肝病毒最重要的傳播途徑。絕大多數攜帶者是從嬰幼兒時期感染的,嬰幼兒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完善,所以對它沒有識別和清除的能力,于是病毒就潛伏下來,在人體的肝細胞內生存,這種專門針對一種病原體的免疫缺陷叫做免疫耐受。這時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不對病毒所在的細胞進行攻擊,二者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盡管檢測HBV—DNA定量提示病毒復制活躍,但肝功正常,人體沒有任何癥狀。進入青狀年后,HBV攜帶者機體的免疫功能成熟了,有可能對包含HBV的細胞發(fā)起攻擊,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這時人體就有可能發(fā)病了。在HBV攜帶人群中,有的免疫功能增強,能將病毒徹底清除,于是自愈,還有的一生也不發(fā)病。因此肝功能正常的HBV攜帶者不需要治療但應注意以下事項:
2.4.1 定期檢查 HBV攜帶者雖然沒有任何癥狀,肝功正常,但仍要注意生活有規(guī)律,不要過度勞累。3-6個月去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肝功,七項指標及腹部B超,如果有乏力,納差等癥狀,應及時來院診治。
2.4.2 不能獻血 口杯專用,做到分餐飲食,嚴禁大量飲酒;牙刷、洗具、毛巾獨用。
2.4.3 分娩及人流注意防護 HBV攜帶者不管男女均可以結婚、生育。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重要的傳染途徑之一。分娩后應及時清除新生兒的口腔及咽部的內容物,并于24小時內給嬰兒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
2.4.4 外傷出血要妥善處理 乙肝的傳播,除了通過消化道傳染外,還可能通過注射方式經血傳播。例如輸血,用不潔針頭和針筒注射,針炙針、外科及牙科器械未經徹底消毒等,都會傳播乙肝。又如蚊子、臭蟲等吸血動物也可能傳播乙肝。感染了乙肝的孕婦,在產前、產時和產后,都可能直接把乙肝病毒傳給嬰兒。嬰幼兒時期感染了乙肝,容易形成慢性乙肝、肝硬化,最后可能發(fā)展成為肝癌。預防措施有:①注射用品及醫(yī)療器械要嚴格消毒,僅用75%酒精浸泡[2],擦抹是殺滅不了乙肝病毒的。②把好輸血、血液制品質量關。用最靈敏的檢查方法過篩輸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輸入人體;要隨時檢查職業(yè)獻血員的健康狀況,發(fā)現有乙肝感染標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不能獻血。③切斷唾液傳播。在50-80%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給孩子嘴對嘴地喂食物是個壞習慣,應該制止。④阻斷母嬰傳播。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嬰傳播,就可以使我國乙肝表面抗攜帶者人數減少1/3[3]。目前全國有1億多表面抗原攜帶者。防止母嬰傳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兒出生后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個月、2個月及3個月時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沒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單純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時,生后1個月、2個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⑤防止乙肝經糞—→口途徑傳播的要點與甲肝基本相同。⑥蚊子、臭蟲、跳蚤等吸血的節(jié)肢動物也可能傳播乙型肝炎,應該搞好家庭及環(huán)境衛(wèi)生、勤洗澡、勤換衣服,勤洗勤曬被褥。⑦及時隔離、治療病人。乙肝病人隔離期要比甲肝病人隔離期長。
參考文獻
[1] 何建文,何麗芳,姚忻,等.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組研究的新方法.中華傳染病雜志,1998,16:70-73.
[2] 王永忠,周國平,李夏亭,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臨床應用研究.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2,16(4):367-9.
[3] 孫偉,李靜,李婭娟.慢性肝炎治療藥物研究新進展.中國藥房,2002,13(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