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句話是對文采意義的最好詮釋,一個優(yōu)秀的主題,一個優(yōu)秀的題材,一個優(yōu)秀的角度,如果沒有語言來表達,也只能停留在構思階段。這就告訴我們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既離不開立意的新穎、內容的充實、感情的真摯和結構的嚴謹,同時還要做到用詞準確,語言生動,文采性強,耐人尋味。沒有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作依托,那么就難以讓讀者一見鐘情。追求華麗的語言是每一位學生永恒的追求,他們也是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想讓自己的語言鮮活起來,想讓自己的作文文采出人頭地,但有時候往往力不從心。歸根結底,這跟自己的文化積淀和語言修養(yǎng)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經常讀書,經??磮?,經常參加社會實踐,遇到事愛動腦筋,經常更新自己的所見所聞,能夠做到與時俱進,胸有成竹,這樣僵化的思維就得到解放,呆板的語言也會變得靈動。學生要想在寫作時信手拈來,文采魅力四射,絕對離不開平時的學習積累,要經常為自己充電加油,讓自己的語言倉庫變得豐滿起來,然后才能厚積薄發(fā),最終在寫作的時候得心應手。為此學生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詞語上下工夫
要想讓作文富有文采,必須在詞語上下工夫。沒有豐富的詞匯,作文就不可能有血有肉,尤其是定語、狀語和補語一定要選擇表現力強的修飾語。
我們學過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其中有一段文字就很精彩。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這段文字中的詞語如:盛、輝煌、流動、歡笑、迸濺、挑逗等等,就用得十分傳神。再加上比喻、擬人等手法,寫得十分形象和生動,感染力極強。
又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多少年來把一個父親的形象生生地印在人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他是這樣寫的: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段文字中的蹣跚、慢慢、攀、縮、微傾等詞語,字字傳神,表情達意格外準確,創(chuàng)一代宗師。所有寫父親的文章太多太多,但正因為朱自清的文章有文采而力壓群雄。
二、在句式上下工夫
寫文章要講究句式多種多樣,善于變換。主要體現在長句和短句的結合以及整句和散句的結合,恰當運用變換的句式會讓文章變化多端,讓人們產生一種別致的美感。
比如比喻式整句,它是用一系列的比喻句,用形象具體感性的事物來表達抽象的、深邃的、內涵的語段。比如朱自清的《春》就有春雨像牛毛,像花針。還有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都是經典的名篇。
三、修辭上下工夫
修辭就好比語言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能在寫作文的時候插上幾枝,這些點綴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頓時讓文章灼灼生輝,也能為文章增添亮麗的色彩。修辭手法雖然多種多樣,但不管采用什么樣的修辭手法,都要為更好地表情達意服務。所以在寫作文的時候要根據文章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題去選擇一些修辭手法。
比如,《紫藤蘿瀑布》寫道: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變上淺下深,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里裝得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在這里作者把紫藤蘿花比喻成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形象地寫出了美好的形態(tài)。同時又比喻成忍俊不禁的笑容,更突出了花的美好和活潑可愛。由此看來修辭手法的靈活應用的確能讓文章增光添彩,既生動又形象。讀者通過聯想仿佛身臨其境,來到了這個美妙境界。
四、引用上下工夫
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要注意點綴和引用名言警句,口語俗語,詩句歌詞等等,也能讓文章增加華彩。中國是詩的國度,詩大多濃縮性強,膾炙人口,字雖然少但意義卻很豐富,其說服力和重要程度卻與眾不同,往往能收到以少勝多的良好效果。因此,在寫文章時適當引用詩文名句,那么寫成的文章就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流光溢彩。同時,讀者也會更加欽佩作者的寫作水平,起碼能說明已經具備了扎實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
比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是親情的關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情的牽掛;“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戀情的思念。又如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紅花藍波;也是志南“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和風細雨;更是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柔情朦朧;又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鶯轉花香。
我們一定要在語言表達上狠下工夫,字斟句酌,精心錘煉,反復推敲,即便不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也要做到言不細雕不入文,盡量讓我們的作文穿上美麗的外衣,讓形式和內容達到有機和諧的統(tǒng)一,方能收到預期的理想效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提升語言能力同樣不能一蹴而就,我們要積極自覺地多閱讀,見賢思齊,取長補短,為自己充電加油,在寫作時精心組織語言,力爭讓表情達意做到聲情并茂,流淌出美麗的音符,成為亮麗的風景線,用飽含文采的筆去譜寫驚天動地的篇章。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