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實踐詳述了奶牛乳房炎的發(fā)病原因和臨床癥狀,并對此提出了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關鍵詞】奶牛;乳房炎;發(fā)病原因;臨床癥狀;中西醫(yī)治療
1 奶牛乳房炎的發(fā)病原因
1.1 病原微生物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非特定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細菌、霉形體、真菌、病毒等。其中:細菌主要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鏈球菌;霉形體(支原體)導致奶牛乳房炎的至少有12種,常分離到的有牛霉形體等6種;真菌主要有念珠菌屬、隱球菌屬、毛孢子菌屬和曲霉菌屬等;病毒也能引起乳房炎,但大多為繼發(fā)感染而引起,主要有牛乳頭炎皰疹病毒、牛痘病毒、口蹄疫病毒等,一般為乳頭皮膚感染后,產生丘疹、皰疹、水皰,繼發(fā)其他細菌感染而導致乳房炎。
1.2 氣候和環(huán)境
該病主要受氣溫、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如氣溫高、病原菌大量繁殖;雨季,運動場積水泥濘,容易使乳房臟污,發(fā)病率高;有時氣溫突然升降,發(fā)病率也隨之低幅波動;運動場地凸凹不平,有灌木叢或障礙物,乳房容易受到外傷而發(fā)生乳房炎。
1.3 飼養(yǎng)管理
不規(guī)范的操作和管理過程是乳房炎發(fā)生的主要途徑。如擦洗乳房的毛巾共用,不消毒;不進行乳頭藥?。粩D奶機器長時間不清洗,不消毒或清洗不徹底;病牛的牛乳不集中收集等人為因素和牛舍及活動場地糞便不掃、褥草不勤換、污水蘊蓄、泥濘、蚊蠅泛濫等管理因素都可以導致乳房炎的發(fā)生。
1.4 其他因素
物理、化學、霉變飼料、擠奶方式、泌乳量、泌乳階段、胎次以及乳頭形態(tài)、不同乳區(qū)、遺傳等因素也可引起乳房炎
2 奶牛乳房炎的臨床表現(xiàn)
2.1 非臨床型(亞臨床型)乳房炎臨床癥狀
這種類型是乳房炎病例中發(fā)生最多、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的一種類型?;寂.a奶量減少,牛奶品質下降,乳房和乳汁均無肉眼可見的明顯變化,必須通過特殊的理化方法才能檢出,也稱為隱形乳房炎。
2.2 臨床型乳房炎臨床癥狀
2.2.1 輕度臨床型乳房炎
乳腺組織病理變化比較輕,觸診乳房不覺得有異常或者輕度發(fā)熱腫脹、充血疼痛,乳汁中含乳凝塊或絮狀物,pH偏堿性,體細胞計數(shù)和氯化物含量均增加。
2.2.2 重度臨床型乳房炎
乳腺組織有明顯的病理變化,患病乳區(qū)急性腫脹、發(fā)熱充血、疼痛敏感,排乳不通暢、乳汁稀少,甚至停止分泌,乳汁變黃白色或血清樣,內有乳凝塊,全身癥狀不明顯,體溫正常或稍高。
2.2.3 急性全身性乳房炎
乳腺組織受到嚴重損害,病情嚴重,發(fā)展迅速猛,患病乳房腫脹嚴重,患病乳區(qū)皮膚發(fā)熱、發(fā)紅、發(fā)亮,乳頭腫脹,觸診乳房發(fā)熱,患畜有疼痛感,走路時后肢分張,拒絕幼畜哺乳和人工擠乳,乳區(qū)質硬,乳汁稀少,混有血液、膿汁,甚至停止分泌,淋巴結腫大,患畜伴有體溫升高(40.5~41.5℃)、心跳加快、呼吸增加、精神不振、反芻和飲食欲減少、喜臥等明顯全身癥狀。
2.3 慢性乳房炎臨床癥狀
慢性乳房炎一般因急性乳房炎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或持續(xù)感染,使乳腺組織漸進性發(fā)炎的結果。一般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產奶量下降,可導致乳腺組織纖維化和乳房萎縮。
3 奶牛乳房炎的診斷
臨床型乳房炎根據臨床癥狀可以做出確診,隱形乳房炎(非臨床型或者亞型乳房炎)必須通過理化等方法才能做出診斷,通常采用乳汁電導率測定、乳汁體細胞計數(shù)、乳汁pH值檢查、乳汁微生物鑒定和美國加州乳房炎試驗(CMT)等方法。
4 綜合治療
4.1 治療原則
在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奶牛營養(yǎng)和全身狀況、搞好環(huán)境與擠奶衛(wèi)生的基礎上,西藥以殺滅病原微生物、控制感染、消炎止痛、減少炎性滲出和促進滲出物吸收、防止發(fā)生敗血癥和轉為隱形、慢性乳房炎為主;中藥則以清熱解毒、消腫散淤、活血祛淤、通經下乳為主。
4.2 西醫(yī)治療
4.2.1 抗菌藥療法
抗菌藥物療法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一種有效手段,是綜合防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藥物選擇方面盡量使用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體內分布廣泛、毒副作用小,與其它抗菌藥無交叉耐藥性的藥物。乳炎康注射液靜脈注射,每次4.5~9g,每天1次,連用3d,適用于干乳期和泌乳期各種臨床性乳房炎(特別是急性乳房炎)的治療;或按說明使用氟諾酮類和氨芐西林等廣譜抗菌藥;或普鏈新乳劑10ml,乳注,連用3d;或氯苯唑青霉素鈉0.5g/d,每隔12h乳房注射1次,連用3d;出現(xiàn)體溫升高等全身癥狀時,使用青霉素480~800萬IU、30%安乃近注射液30~50ml、氫化可的松注射液500~1000mg、10%安那加注射液20~40ml、維生素C20ml和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直到全身癥狀消失。
4.2.2 局部外用藥物療法
炎癥初期用2%硼酸溶液、1%~3%醋酸鉛溶液、5%~10%膽礬溶液、布勞氏液(醋酸鉛2份,明礬1份、水40份)等在患部冷敷。
4.2.3 乳頭藥浴
乳頭藥浴可以殺滅乳頭端及乳頭管內病原微生物,是防治乳房炎行之有效的辦法。浸泡乳頭的藥液要求殺菌性強、刺激性小、性能穩(wěn)定。常用藥物為洗必泰、新潔爾滅等,其中以0.3%~0.5%洗必泰效果最好。每次擠完奶后,將乳頭浸泡在藥液中,但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要停止使用,以防乳頭被凍傷。
4.3 中獸醫(yī)療法
中藥作為天然藥物,在臨床上應用不僅比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相對要小,而且許多中藥還是很好的免疫調節(jié)劑,臨床應用簡便易行,效果較佳。其中,可以用活血療癰散和瓜蔞散來作為治療。
5 預防措施
5.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1)搞好擠奶員個人衛(wèi)生與擠奶衛(wèi)生。擠奶操作要規(guī)范,擠奶前后對乳房按摩并擠凈牛奶,改善擠奶技術和擠奶設備。
(2)圈舍要有良好的衛(wèi)生措施,同時減少與病原接觸因素和應激反應及外傷等因素。
(3)加強營養(yǎng)。在母牛干奶期或青年母牛產犢前60d,要防止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母牛泌乳期最后一周,日糧中不宜加谷物、玉米、青貯和高質量豆科干草等飼料。
5.2 藥物預防
5.2.1 干乳期預防
奶牛停奶時,向乳池內注射抗生素油劑等藥物。
5.2.2 消毒劑預防
用新潔而滅、3%燒堿、病毒威等化學藥物經常對牛舍環(huán)境、擠奶器具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消毒。
5.2.3 乳頭藥浴
對乳頭進行定期藥浴能有效降低乳房炎發(fā)病率,建議在擠奶前后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藥物對乳頭進行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