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種子處理、整地播種、苗期管理和起苗四個方面詳述了山杏的高產(chǎn)育苗技術,以期為山杏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杏;山杏苗;高產(chǎn);育苗技術
山杏又名野杏,屬薔薇科,西伯利亞杏種,落葉灌木,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生物學特性;根系發(fā)達,自然更新能力強,結實早等特點。山杏仁具有更廣泛的藥用及食用價值,其種仁即可入藥又可作為食品原料加工成罐頭和飲料及民間各種小菜等。此外,山杏幼樹又是發(fā)展甜仁大扁杏和鮮食杏的良好嫁接砧木。在張家口、承德兩地山杏被廣泛用于營造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是干旱山區(qū)造林綠化的先鋒樹種。在多年的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且推廣畝產(chǎn)25000株地徑≥0.5cm規(guī)格山杏苗的育苗技術已獲得成功,在生產(chǎn)上產(chǎn)生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現(xiàn)將要點介紹如下:
1 種子處理
1.1 選種
選擇當年采摘的、充分成熟、種仁充實、無病蟲害的西伯利亞種杏核作為種子,一般每500g種子大約750粒。
1.2 沙藏
11月上旬將種子在30~35℃的清水中浸泡48h,撈出浮在上面的秕粒。沉降的種子多為吸足水分的種子,將種子與濕河沙以1:3的比例混合均勻,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而不滴水,一碰即散為宜。堆放在事先挖好的貯藏坑內(nèi),貯藏坑要求背風不積水,坑深1m,寬0.8m,長度依種子多少而定。堆放前先在坑底鋪10cm厚的濕河沙,將種沙混合物放入坑內(nèi)距地面15cm處止,其上再蓋濕河沙與地面平并覆土高于地面。量大時可在土面上豎放幾個草把,以利通風。貯藏期一般為120~150d。
1.3 催芽
將沙藏好的種子在播種前20d取出,堆放在背風向陽處進行催芽。為使發(fā)芽整齊,每隔3~5d要上下翻動一次,沙子干燥時要適量噴水,夜間用麻袋或草簾蓋上以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當種子有30%破殼開裂時即可播種。
2 整地播種
2.1選地與整地
2.1.1 選地
選擇上崗地,土質(zhì)肥沃,有水源或近水源的中壤或輕壤土為育苗地。澇洼及前茬為水稻田不宜選用;曾經(jīng)在六年前培育過山杏苗的地方不宜選用;在近期內(nèi)培育過核果類苗木的地段不宜選用;最好避開前茬為向日葵地。
2.1.2 整地
細致整地,深翻、整平、耙細。放足底肥,每667㎡施入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kg或10~15kg二銨。
2.2 播種
在土壤解凍后越早越好(4月上中旬)。依據(jù)土壤墑情決定是否澆水。在耕作層土壤水分較大時可不必先澆,如果墑情一般或較差時,必須先澆足底水。澆水后一周左右就可進行播種了。行距確定為40cm,每667㎡溝長可達1667.5m。每延長米擺放種子45粒,均雙側擺放。覆土厚度4cm,覆土后要稍加鎮(zhèn)壓,以利保墑。毎667㎡播種量為50kg,即75000粒。開始每延長米保留20株左右,最后通過淘汰低劣苗,每延長米最終保留15株,可產(chǎn)地徑0.5cm的規(guī)格苗25000株。
3 苗期管理
3.1 定苗、補苗
幼苗出土時要經(jīng)常檢查,待苗長到10~15cm時去掉弱小苗、密擠苗、斜生苗。發(fā)現(xiàn)缺苗斷壟要用過密處的幼苗帶土坨挖出,移栽補齊。確保每延長米保留優(yōu)質(zhì)苗不少于15株。
3.2 松土、除草
杏苗喜透氣性土壤,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進行中耕松土,鏟除雜草,保持土壤墑情,以利幼苗生長。
3.3 追肥、澆水
杏苗抗旱但喜水,幼苗出土前原則上不澆水,如失墑嚴重可噴水,噴水后要及時松土,以利出苗。出苗后,增加澆水次數(shù)有利于苗木的生長和發(fā)育,但要小水勤澆。在苗長到25cm時每667㎡追施二銨 20kg,施肥后及時澆水,澆水后必須松土。
3.4 病蟲害防治
山杏苗期主要害蟲是蚜蟲和杏象甲,蚜蟲用10%的吡蟲啉3000~4000倍液防治;用2500倍液的來福靈噴灑防治杏象甲。
4 起苗
起苗通常在秋季苗木落葉后進行。起苗時若土壤干旱可在前一周澆水一次,起苗深度為25cm,起苗時要防止傷根和碰傷苗木,合格苗為根系完整,側根在3條以上,長度15cm,根徑粗度0.5cm,苗高60cm。為了保障苗木質(zhì)量,提倡機械作業(yè),生產(chǎn)上常用的4QD-56A型側拉式起苗機對起山杏苗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