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市使用木薯皮、桑枝粉、煤灰、甘蔗渣作基質,配合適宜的營養(yǎng)液,用鋼架大棚進行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的哈密瓜北海1號、金鼎202等品種取得了成功,每667㎡(3個棚)收入1.852萬元,實現(xiàn)了當年投資、當年盈利、畝產萬元的增收目標,探索出了一套適合本地推廣的綜合配套技術。
【關鍵詞】哈密瓜;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配套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大棚和配套設施
1.1.1 大棚結構
以鋼管架構而成的塑料大棚,長30m,寬6.5m,高3.3m,肩高2m。全棚覆蓋塑料薄膜(長壽膜),肩高處用卡膜槽固定薄膜,膜頂加上壓膜線,壓膜線兩端用鐵鉤固定于地下,以提高大棚的整體抗風能力。肩高以下大棚的側邊和兩端可卷膜透風,透風處加裝防蟲網。通過蓋、卷膜可防雨和調節(jié)棚內小氣候。一般667㎡地可以建3個大棚。
1.1.2 種植槽
用磚或水泥瓦砌成種植槽,種植槽長29m,寬1m,深0.3m;槽間距0.35m,斜度為1:150,槽底鋪塑料薄膜,填上15~20cm混合好的高栽培基質。
1.1.3 栽培基質
取材于來源豐富的中藥渣、甘蔗渣、木薯皮、桑枝粉和煤灰等原料。如果用木薯皮和煤灰,比例為2:1。每平方米基質混入發(fā)酵雞糞和花生麩或油菜麩各5kg、高鉀的三元復合肥1kg,ph值6.5~7。
1.1.4 營養(yǎng)液供應系統(tǒng)
營養(yǎng)液供應系統(tǒng)由供水設施、水塔(配貯液塔)、輸液管、輸水管(清洗及滴水用)滴灌管等組成。塔底距離地面1.5m,利用高差實現(xiàn)營養(yǎng)液自流滴灌。每3333㎡大棚配備一個容積8~10m3的營養(yǎng)液貯液塔。大棚內的滴灌系統(tǒng)由主管、支管和滴灌軟管組成,每個種植槽鋪兩條軟管,軟管徑為25mm。
1.2 營養(yǎng)液配劑
將雞糞、花生麩、高鉀復合肥按1:1:0.5的比例混合后,加水蓋膜,堆漚一個月后揭膜,曬干備用。用清水浸泡漚制后的有機肥1d以上,取上清液稀釋成電導率為1.0~2.2ms/cm、ph6.5~7的營養(yǎng)液備用。
1.3 供試品種與種植方法
1.3.1 供試品種
豐密2號、北海1號、金鼎202。
1.3.2 種植方法
將育好的瓜苗(2.5~3葉齡)移栽進大棚的種植槽中,采取雙行單株密植,行距0.6m、株距0.5m,每個棚栽350株左右。為了提高大棚空間利用率,一律進行吊蔓立體栽培,采用水肥一體化精細管理。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宜州市慶遠鎮(zhèn)馬鞍村和馬草塘吳傳慶、楊盛周的承包基地進行三造不同播種期種植試驗示范。2010年種20個大棚,2011年種66個大棚。
2 結果
2011年共生產商品瓜152300kg,以基地批發(fā)價1kg哈密瓜7.6元計,生產總值達115.748萬元?;乜偼顿Y75萬元,投入產出比達1:1.54,扣除投資75萬元,示范基地純收入40.748萬元。66個棚平均每個棚收入0.617萬元,每667㎡地(3個棚)收入1.852萬元,實現(xiàn)了當年投資、當年盈利和畝產萬元的增收目標。
春瓜(1~2月播種,5月收獲)種植66個棚(22個667㎡),共生產商品瓜73972.8kg,平均每個棚生產商品瓜1120.8kg,以基地批發(fā)價1kg哈密瓜7.5元計,總產值55.4796萬元,平均每個棚產值8406元。總生產投資34.3332萬元,投入產出比達1:1.62,扣除投資5202元/棚,純收入3204元/棚。
夏瓜(7月中下旬播種,9月底至10月上旬收獲)種植6個棚(2個667㎡),共生產商品瓜4410kg,平均每個棚生產商品瓜735kg,以基地批發(fā)價1kg哈密瓜6元計,總產值2.646萬元,平均每個棚產值4410元??偵a投資1.431萬元,投入產出比達1:1.85,扣除投資2385元/棚,純收入2025元/棚。
秋瓜(8~9播種,11~12月收獲)種植60個棚(20個667㎡),共生產商品瓜73917.2kg,平均每個棚生產商品瓜1231.95kg,以基地批發(fā)價1kg哈密瓜7.5元計,總產值57.6224萬元,平均每個棚產值9603.73元。總生產投資34.77萬元,投入產出比達1:1.66,扣除投資5795元/棚,純收入3808元/棚。
3 配套技術
3.1 適栽品種
供試的三個品種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當?shù)乇容^接近,因此適應性較好。根據(jù)各品種的綜合性狀表現(xiàn)和市場需求分析,北海1號表現(xiàn)最佳,深受消費者喜愛,應重點推廣。
3.2 適宜播種期
播種期的選擇,既要考慮氣候的適應性,也要考慮市場的需求,通過找到兩者的平衡點來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根據(jù)春、夏、秋不同播種期的種植結果可知:氣候條件與生產和市場效益能夠協(xié)調一致的是春、秋兩造,這兩造效益最好,栽培技術也比較成熟。春季雖低溫陰雨、濕度大、光照不足,但溫差比夏季大,總體上基本能滿足適栽品種生長發(fā)育條件要求。前期1~2月的氣溫較低,而在大棚條件下,苗期生長正常;3月氣溫開始不斷回升,可以逐漸滿足植株生長和果實膨大的需要;后期4月底至5月初,晝夜仍有一定的溫差,大棚內溫差比露地要大,有利于糖分轉化和積累。春瓜最佳播種期為1月中下旬至2月中旬,4月底至5月初成熟,趕在新彊瓜之前上市。
秋季到冬初是本地一年中最適宜哈密瓜生長發(fā)育的季節(jié)。8~9月高溫多濕,有利于幼苗的快速生長;9月以后降雨逐漸減少;10~11月更是秋高氣爽、光照充足、溫差大,較容易進行大棚內的溫濕度調控,使棚內環(huán)境更適合于果實的后期發(fā)育和糖分積累,能獲得全年中最高的產量和最佳的品質。秋瓜最佳播種期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移栽大棚后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正常生長,在11月中下旬至元旦前收獲,此時新彊等地主產區(qū)的哈密瓜(含貯藏)已基本銷售一空,此時上市的哈密瓜能獲得最好的價錢和市場回報。播期晚了,果實后期發(fā)育的積溫不足,對糖分轉化和成熟不利,產量和品質都會受到影響。
夏季高溫多雨、濕度大、溫差小,各種條件均不利于哈密瓜的生長。所以夏造瓜產量不穩(wěn)定,而且在9~10月收獲正好與新彊瓜重疊,沒有市場競爭優(yōu)勢,不能進行大面積種植。冬造瓜因生長季節(jié)的溫度和光照不足,不能滿足哈密瓜生長需要,不進行試驗示范。
3.3 栽培基質的選擇
用中藥渣、甘蔗渣、木薯皮、桑枝粉和煤灰加有機肥作栽培基質種植的結果都不錯。甘蔗渣是博慶公司博冠紙業(yè)的原料,用作栽培基質比較困難;木薯皮、桑枝粉、煤灰資源豐富,特別是桑枝粉在宜州到處都是,能充分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是比較理想的栽培基質。
新鮮的桑枝粉、木薯皮C/N比較高,易繁衍有害微生物,須堆漚3個月才能使用。堆漚時加入適量的尿素液可加快其腐熟速度,有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長。在桑枝粉、木薯皮中加入適量的雞糞、麩餅等有機肥料配成有機基質,前期只滴清水,中后期采用低濃度營養(yǎng)液,進行“無機—有機”結合型的無土栽培,可節(jié)約生產成本15%以上,而且產品質量好、口感更佳、推廣前景廣闊。
3.4 營養(yǎng)液配制與肥水管理
營養(yǎng)液的配制,根據(jù)配方中各種元素肥料所需分量,預先配成濃度100倍的母液保存?zhèn)溆谩D敢号渲疲旱谝?,Ca(NO3)2 和4H2O在高濃度條件下,較易和其他化合物發(fā)生反應出現(xiàn)Ca沉淀,單獨配成母液A;第二,其余的大量元素一起配成母液B;第三,所有的微量元素一起配成母液C。使用時將母液A、B、C先后放入配貯液塔中,加水攪拌稀釋100倍或調到需要的濃度。使用硬水時需加HNO3或H3PO4調節(jié)。用HNO3、H2SO4 或NaOH、KOH將營養(yǎng)液的PH值調至6.2~6.8。當天配制的母液當天使用。
肥水管理要求通過調節(jié)營養(yǎng)液的濃度和用量,保持植株中等的生長勢。一般營養(yǎng)液使用的濃度掌握在0.5~1.5個劑量,幼苗期為低濃度,隨著植株的生長發(fā)育,使用濃度和用量逐漸增加至正?;蚋邼舛?。氣溫高時用低濃度,反之用正常濃度或高濃度。植株長勢過旺時用低濃度,植株長勢弱時要加大濃度和用量。授粉后7~10d進入果實迅速膨大期,對P、K需求增加,可在配方中增加100~200㎎/L的KH2PO4或適當增加B液用量進行調節(jié)。在采收前3~5d適當控制肥水,掌握好滴液次數(shù)和滴液量,一般每天滴液2~4次,高溫烈日時增加滴液次數(shù)和滴液量,低溫陰雨時則適當減少滴液次數(shù)和滴液量。一般每667㎡大棚平均每天滴液1600㎏左右,每造滴液100~150t,折算每株每天平均滴液1.25㎏左右,每株每造滴液75~110㎏。
3.5 病蟲害控制
在病蟲害控制上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抓好如下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春季選用較耐陰濕、對光照不十分敏感的品種,如北海1號、北海2號;高溫季節(jié)選用夏龍、金鼎202等耐熱品種。
(2)抓好種子消毒工作,預防種子帶菌傳播病害。
(3)大棚消毒要做實做細。棚內用甲醛熏蒸,栽培槽噴濃石灰水,地面(槽底)撒石灰粉;注意隨時清理修剪下的枝葉和落花;吊瓜前把臍部未脫落的花瓣和葉面上的落花抹去,防止發(fā)霉感染。消毒或更換基質(首次使用的基質可以不消毒),防止基質帶菌傳播病害。
(4)合理密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5)固定瓜蔓,防止風吹晃動扭傷或檫傷根莖部而感染蔓枯病。修剪時不能在雨天進行,修剪后要及時噴殺菌劑封傷口,以防病菌感染。
(6)調節(jié)棚內小氣候。棚的四周要開好排水溝,保證大雨天雨水不進棚;通過蓋、揭膜調節(jié)溫度、通風排濕,降低棚內濕度并增加棚內溫差。大棚四周(棚肩高以下)蓋防蟲網。
(7)抓好青枯病與蔓枯病的防治工作。如果棚內發(fā)現(xiàn)有感染青枯病的植株,必須連根拔除病株并更換四周一個平方尺的基質,拔除的病株與更換的基質要拿到遠離基地的地方挖坑填埋以防病菌隨風傳播。
如果棚內發(fā)現(xiàn)有感染蔓枯病的植株,必須立即用藥防治,可用百菌清+硫酸鏈霉素+適量的定粉散按用藥說明配成膏藥涂抹于感染的植株莖節(jié)上,連續(xù)涂抹2~3次。在發(fā)病初期和整枝后,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加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和農用鏈霉素配成糊狀藥液涂抹于病部或傷口,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3.6 整枝與留瓜
采用單蔓整枝。第十節(jié)及以下側枝一葉一心時留一葉摘心,其上再生的孫蔓及幼瓜應及時摘除;第十一節(jié)至第十四節(jié)側枝作為結瓜預備蔓;結瓜側蔓授粉后留2~3葉摘心;十四節(jié)以上側枝及時摘除或留一葉摘心。當主蔓長到26~28葉時(一般在留瓜節(jié)位后15節(jié))打頂(摘心),以控制營養(yǎng)生長,集中養(yǎng)分供幼瓜發(fā)育,整枝要在早上露水干后進行。
一般每株授粉3~4朵雌花,但只留一瓜,多余的分批疏除,要選留顏色鮮嫩、瓜型端正、兩端稍長、健全、果柄圓而長、花臍較小的幼瓜。當幼瓜長至250g時及時用網袋吊托,以防扭傷或拉斷結瓜蔓。
3.7 品質保障措施
采收前10d,禁止使用農藥;采收前3~5d適度控制肥水,以提高糖份;適時、適熟采收:運銷外地瓜在7~8成熟時采收;本地銷售瓜在充分成熟時采收。選擇早上露水干后或傍晚氣溫較低時采收,以降低呼吸強度,減少糖份消耗,延長貯藏時間;采收時留“T”字形瓜柄,防止病菌從剪口感染果實;裝箱時,箱內襯墊干凈的軟質紙或套上護果套,防止檫傷果皮或花紋。整個采摘和裝運過程都要輕拿輕放,盡量減少機械損傷。
參考文獻
[1]徐志紅等.怎樣提高甜瓜種植效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48-49.
[2]劉海河、張彥萍.西瓜、甜瓜安全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