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選種、播期、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敘述了果棉間作田中棉花的關鍵栽培技術,以期為相似地區(qū)的棉花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果棉間作田;棉花;栽培技術
近年,麥蓋提縣果棉間作面積占棉花種植總面積的90%左右,主要是棗棉間作,還有杏棉、核桃棉、桃棉間作;在果棉間作模式下,棉花賴以生長的光、熱條件發(fā)生改變;現主要依據氣象條件變化,提出適宜的栽培技術,有利于指導生產、不斷提高棉花單產。
1 選擇早熟品種
研究表明:棗棉、杏棉間作下平均氣溫分別降低1.0℃、1.2℃,果棉間作棉田果棉共生期〉180d,相當于減少果棉間作田積溫180~216℃;果棉間作田在低溫年份僅能種植早熟(≥15℃積溫3300~3600℃)品種、高溫年份僅能種植中早熟品種。
2 確定始播期
棉花播種一般以連續(xù)5d地溫通過12.5℃做為果棉間作寬膜棉田始播期,俞濤[1]研究認為棗棉間作田地溫較對照降低2.5℃;如以此計,棉花播種后膜下地溫須達15℃以后,這個時間與氣象觀測點連續(xù)5dm地溫通過12.5℃時間相一致,棗棉間作田適播期與未覆膜直播田大體一致或略晚,杏棉、核桃棉間作田應更晚。
3 嚴格整地質量
由于果棉間田的適播期確定依據是以氣象觀測點寬膜點地溫為依據推理;如整地質量差,播種質量必然差,那么寬膜的增溫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在目前的“半精量播種”、“精量播種”方式下,棉花的播種到出苗期延長,易導致爛種、缺苗。
4 適時灌水
觀測表明:我縣棉田多數年份(降水少年份)一般5月底開始土壤含水量低于適宜棉花生長的土壤含水量下限,隨灌水期、灌水量上升,呈典型的“W”字型;滴灌棉田,棉花蕾鈴期土壤持水量呈典型的“V”字型;受水資源緊缺制約與夏季高溫天氣影響,可以說有水就得灌,以保持棉花正常生長。
5 重施底肥,巧施花鈴肥
底肥要求施磷酸二胺600~750kg/hm2、尿素150kg/hm2、硫酸鉀75kg/hm2,即符合科學施肥原則,還可減輕“三夏”勞動力緊張的壓力;花鈴肥常規(guī)灌田每667㎡施尿素150kg/hm2,滴灌田每667㎡施尿素45~75kg/hm2。
6 早發(fā)現,早防治
應高度重視入夏前后蚜蟲、葉螨的防治工作,取用見效快、殺傷天故少的生物藥劑防治.注意麥收后棉田的蟲害防治工作,由于麥收、復播、打場、售糧等需大量的人工與時間,如前期蚜蟲防治效果好,此期棉田一般也只發(fā)現極少量的“中心蚜株”,而一些往年蚜蟲危害較重棉田往往是蚜蟲暴發(fā)的源頭。
參考文獻
[1]愈濤.棗農間作系統(tǒng)小氣候效應的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yè)大學林學與園藝學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