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避免天氣對棉花生長、吐絮與產(chǎn)量的影響,以培育壯苗為基礎,加強田間配套栽培管理為途徑,采取高肥水投入、全程化控等手段,以病蟲害綜合防治為保證,研究雜交棉稀植高產(chǎn)栽培技術,達到棉花每667㎡產(chǎn)籽棉550kg、皮棉220kg的高產(chǎn)目的。
【關鍵詞】雜交棉;稀植;高產(chǎn);簡化栽培
1 技術路線
以選用雜交棉良種為前提,培育壯苗為基礎,通過提高移栽質(zhì)量促早發(fā),加強田間配套栽培管理為途徑,采取高肥水投入、全程化控等手段,以病蟲害綜合防治為保證,達到高產(chǎn)的目的。
2 目標產(chǎn)量
2.1 高產(chǎn)目標
籽棉550kg/667㎡,皮棉220kg/667㎡。
2.2 產(chǎn)量結(jié)構(gòu)
1000株/667㎡,成鈴85個/株以上,單鈴重6g以上,衣份40%。
3 肥料運籌
采取穩(wěn)氮磷、增鉀補微的策略,堅持前適、中重、后補的原則。每667㎡棉田準備N:P2O5:K2O =(35~40)kg:(7.5~12)kg:(32~35)kg,移栽時基苗肥占總施肥量的25%左右。花鈴肥分2次施用,用量占總施肥量的60%~65%,第1次初花期用量20%,剩余的第2次盛花期使用。8月上旬增施長桃肥,用量占總施肥量的10%~15%。磷肥在移栽時一次性施入,鉀肥分2次,基肥和第1次花鈴肥各50%硼、鋅肥等微量元素肥料在移栽時施入。
4 耕作栽培方式
采用蒜棉套作地膜栽培,或常規(guī)露地栽培,均為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
5 全程化控
稀植大棵高產(chǎn)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就是掌握化控時間、次數(shù)和用量??瓜x雜交棉在蕾期就要開始系統(tǒng)化調(diào),按照“早、輕、勤”和“前輕、中適、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
6 田間管理技術
6.1 選種培苗
選用生長勢強、增產(chǎn)潛力大、結(jié)鈴性強,鈴重高、抗性好的優(yōu)良品種,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6.1.1 苗床選擇
選擇背風向陽、排水條件好、無病害的田頭地角,要求氮、磷、鉀養(yǎng)分齊全有機肥要在冬春提前深施,化肥要在制缽土時混勻施入。
6.1.2 適時播種與點籽
播種時氣溫已穩(wěn)定在15℃以上時為宜,一般4月上中旬,“冷尾暖頭”搶晴天播種。
6.2 高質(zhì)量移栽,縮短緩苗期,促苗早發(fā)
每667㎡密度在1000株,實行“寬行窄株,等行移栽”的模式,行距1.3~1.5m,株距45~50cm,適時移栽,搶澆保苗水,待水下滲后,再將土覆平,缽體不能露肩。苗期如果遇干旱天氣,應及時補施提苗肥,3kg尿素、3kg鉀肥,離根10cm左右,或雨后撒施于行間。淺中耕鋤草,破土增溫,防止土壤板結(jié)。
6.3 蕾期栽培管理
蕾期管理要以調(diào)節(jié)好肥、水為中心,配合中耕、化調(diào)、整枝等措施,合理運用促進與控制技術,促控結(jié)合,實現(xiàn)發(fā)棵穩(wěn)長,搭起豐產(chǎn)架子。在高水肥棉田要以控為主,控中有促;在旱薄棉田要以促為主,天控人促。
6.3.1 穩(wěn)施蕾肥
蕾期要求棉株穩(wěn)長,在施肥上要適當控制,特別是要控制氮肥的施用。一般掌握在現(xiàn)蕾后(6月上中旬),8~9片真葉,每667㎡施餅肥40kg、過磷酸鈣40kg、鉀肥15kg。苗勢弱的加少量氮肥,每667㎡施入尿素5~8kg,促平衡生長。早發(fā)和旱年應早施;晚發(fā)和多雨年應適當晚施;僵苗不發(fā)時,應及時施用少量速效氮肥,以起接力作用。
6.3.2 搞好中耕培土
蕾期中耕對控制棉苗徒長有重要意義。一般蕾期中耕松土2~3次,深度5cm,中耕可以結(jié)合施蕾肥進行。棉花高培土(10~13cm)是促根壯棵、防旱、防澇、防爛鈴、防倒伏、防早衰的重要措施。
6.3.3 全程化控,肥促化控
大多抗蟲雜交棉在蕾期要開始系統(tǒng)化調(diào),按照“早、輕、勤”和“前輕、中適、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具體做法是在主莖8~9片真葉期(6月15日前后)每667㎡用縮節(jié)胺0.5g(25%助壯素2~3ml)進行第1次輕控,做到噴大苗不噴小苗,噴高苗不噴低苗,噴旺苗不噴弱苗,快速噴霧,做到長中有控,控中有長,真正達到肥促化控,合理化調(diào)的作用。三類苗或者遇長期干旱年份,則不宜進行化控,要以促為主。
6.3.4 及時整枝
及時整枝可以控制營養(yǎng)生長,減少養(yǎng)分消耗,調(diào)節(jié)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運轉(zhuǎn)與分配,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減少后期爛鈴等。一般6月中下旬,能分清葉枝和果枝時,將第1個果枝以下的葉枝去掉。密度在1000株以下的可保留2~3個葉枝,待葉枝長出2~3個果枝時及時把葉枝頂尖全部打去。
6.3.5 病蟲害防治
蕾期蟲害主要有盲蝽蟓、紅蜘蛛;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缺鉀性生理性病害。病害以預防為主,增施有機肥和鉀肥,降低地下水位,增強棉株抗逆能力。苗期棉薊馬可在防治盲蝽象時兼治,蕾、花期棉薊馬打藥時每次加入20%定蟲脒或吡蟲啉防治,也可單獨使用如下藥劑防治: 40%丙溴磷乳油50ml,或40%毒死蜱乳油50ml,或5%氟蟲腈懸浮劑20~30g,或20%滅多威乳油30~50ml(高溫天氣易有藥害,慎用)),或10%蟲螨腈懸浮劑30~50g。對于紅蜘蛛可用藥劑15%掃滿凈乳油3000倍噴霧防治。枯、黃萎病防治方法:栽后15d用菌核凈灌根1次,10d后再用枯黃萎靈拌尿素撒施1次;栽后半個月用冠菌清加甲基托布津兌水1000倍灌根,對發(fā)病棉株在發(fā)病初期及早用上述藥劑灌根,控制病害發(fā)展,再噴施含有腐殖酸、氨基酸、蕓苔素、甲殼素等營養(yǎng)素的葉面肥,澆施碳銨、稀糞水等,盡快恢復生長。在棉花生長前期,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田地中鋪設3cm厚的麥草或稻草,防止下雨后土壤板結(jié),可使土壤保持疏松,能夠起到減輕枯黃萎病病害的效果。
6.4 中后期栽培管理
棉花中后期田間管理以肥水管理為中心,配合化調(diào)、整枝、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初花期以促、控相結(jié)合;盛花期后以促為主;加強后期管理,增后勁,防早衰。
6.4.1 早施、重施花鈴肥,普施蓋頂肥,補施壯桃肥
花鈴肥要分2次施用:第1次在初花期(7月上旬,以見花為準),以有機肥、鉀肥和少量氮肥為主,一般餅肥25kg、鉀肥15~20kg、尿素10~15kg,混合淺埋;第2次在結(jié)鈴始盛期,棉株有1~2個硬桃時(一般在7月下旬),每667㎡施尿素15~20kg,淺埋或撒施。普施蓋頂肥,在打頂后1周(8月中旬),每667㎡撒施尿素10~15kg。高產(chǎn)棉田在8月下旬應補施壯桃肥,每667㎡撒施尿素8kg左右,是壯桃、防早衰、奪高產(chǎn)重要措施。葉面噴肥:花鈴期后,根系吸收能力減弱,可結(jié)合治蟲,進行葉面噴肥,一般氮、磷、鉀等化學肥料都可以用作根外追肥??蛇x擇使用10~20g/kg的尿素溶液、0.2%~0.3%磷酸二氫鉀、0.2%硫酸鋅、0.2%硼砂溶液。根外追肥一般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根據(jù)棉花長勢每隔5~7d噴1次,連續(xù)噴施3~4次,每次噴水溶液50~70kg,以在晴天16h以后噴于中、上部葉片背面為宜。
6.4.2 合理化調(diào),適時打頂
花鈴期后要進行2~3次化調(diào),第1次在初花期,7月上旬末(在蕾期化調(diào)10~15d),每667㎡用25%助壯素6~8ml;第2次在7月下旬, 每667㎡用25%助壯素8~10ml,此次要看長勢長相、天氣進行,遇伏旱要少用或不用。第3次在打頂后(7~10d),當頂部果枝長出2~3個果節(jié)時,及時進行化學封頂,控制無效花蕾,一般每667㎡用25%助壯素15~20ml。
適時打頂。打頂?shù)脑瓌t是“時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時”。一般立秋前后是打頂?shù)淖罴褧r期,或棉株有22~24個果枝時及時打頂。長勢差的早打,長勢好的遲打,早熟的早打,遲熟的遲打,靈活掌握。打頂?shù)姆椒榇蛐№?,反對大把揪。如田間生長不整齊,要分2次打,注意打頂前不要化調(diào)。打老葉,剪空枝,抹贅芽是常規(guī)的整枝,有利于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爛桃。
6.4.3 棉花的干結(jié)與抗旱
棉花是喜溫好光耐干旱作物,適溫、適度干旱有利于成鈴。但是花鈴期嚴重缺水卻不利于成鈴,嚴重伏旱時要及時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