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方法的選擇更是靈活多樣,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只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積極性,倡導自主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將地理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各種要求進行深入的貫徹與落實。
關鍵詞:素質教育 地理教學 高效課堂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234-01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核心,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在地球教學課堂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在21世紀,人類將會面臨環(huán)境惡化、資源緊張、人口過快增長等全球性的難題,而地理學科是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資源、人口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愛國教育和國情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地理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向學生積極滲透素質教育的內容。但是,要想在地理課堂上提高素質教育的效果,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調整,豐富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手段,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不斷提高地理課堂素質教育的成效。
1 注重課程導入藝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地理課堂教學以及素質教育的實施同樣也不例外。地理課堂的導入藝術就像電影的序幕,或者樂曲的引子,良好的開端能夠有效集中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活躍課堂的氛圍,使學生在課下散漫的思想快速集中起來,帶著主題或問題開展高效的學習。在對新課程進行導入時,通常沒有固定的模式,地理教師關鍵是要做到有新意、有創(chuàng)新、有技巧,要根據每堂課的實際進行靈活的選擇和調整,避免弄巧成拙、功虧一簣。例如,在講到“全球氣候變化”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先是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幾幅美輪美奐的島國圖片,一副圖片是擁有1.2萬人口的國家吐瓦魯的最大島嶼;另一幅是度假勝地馬爾代夫,當很多學生還在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我告訴學生吐瓦魯的最大島嶼已經消失了一半,馬爾代夫總統正在考慮將國民移民新國土,就連擁有“千島之國”美譽的印尼在未來都有可能從地圖上消失,而這一切都歸咎于全球氣候變暖。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被高度調動起來,在積極探究和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課堂教學的高效顯而易見。
2 強化課堂上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引導學生多思考、多交流
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集體協作能力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與他人互動學習的意識,對此,地理教師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將課堂上的很多問題交給學生們自己去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在小組內部討論解決,讓學生在合作中實現共同的發(fā)展。同時,學生在獨立思考、與他人合作的同時,可以及時發(fā)現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及時的查漏補缺,提高地理學習的針對性。例如,在講到“城市化”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愿意生活在城市還是農村,然后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闡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將選擇城市的那部分學生再進行設問,愿意住在市中心還是郊區(qū),將該組學生再分成兩個小組,每個小組就觀點進行歸納和總結。最后,教師可能發(fā)現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彼此交流的過程中,已經找到了很多問題的答案,這時教師再加以點撥或指點,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潛力,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3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的動力,才能將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逐漸內化自身的專業(yè)能力,逐步樹立其應有的環(huán)境保護意思,實現素質教育的相關目標。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造元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就當前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等地理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對學生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將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講到中國的氣候條件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假如中國的西南部沒有喜馬拉雅山等山脈的阻擋,是一馬平川的話,中國的西藏會是一個怎樣的氣候環(huán)境?中國的西藏還是不是一個沒有任何污染的“凈土”,那樣我們該怎樣保持西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該問題雖然看起來不切實際,但是卻能夠點燃學生想象的火把,讓學生充分利用已經掌握到的理論知識尋求問題的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在活躍狀態(tài),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4 實現課堂內外教學的有效結合,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索
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往往是過分看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和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這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深入貫徹,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加快課堂內外教學的有效銜接,給學生更多野外貫徹或課外實踐的機會,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能力、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的有效結合,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例如,在講到“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當地的地形種類和特征進行考察,然后在分析地表形態(tài)的形成原因;在講到“人口的變化”時,可以讓學生先就當地的人口數量、人口素質、人口結構等資料進行搜集,再引導學生考察當地的資源情況和環(huán)境壓力,這樣有利于學生及時地了解自然、了解社會,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地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假期的機會,做一些野外觀察或社會實踐的項目,如在講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時,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幾人一組在假期參加一次郊游活動,然后就旅游過程中發(fā)現的水污染、交通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相關問題進行綜合和紀錄,然后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學到的理論知識,需要解決問題的辦法,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學習任務往往會更好地完成,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往往可以得到有效的加強。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滲透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將素質教育與高效課堂的構建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口、資源、環(huán)境之間的復雜關系,樹立應有的環(huán)保觀念和節(jié)約意識,提高學生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實現更高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宣選社.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陜西教育:行政版,2010(12):58.
[2]郭艷芬.激活地理課堂教學的途徑和方法[J].新課程:教師版,2007(6):139.
[3]周葉梅.地理教學中實施環(huán)境教育的途徑[J].教育革新,2007(5):65-66.
[4]毛廣雄.在中學地理教學中貫徹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8(1):49-51.
[5]王樹龍.借助多媒體手段優(yōu)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1(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