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療的目標是清除根管內感染物質,嚴密封閉根管,促進根尖病變愈合。根管預備不良、消毒的不充分、充填不適、遺漏根管是根管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根管解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根管變異的預先估計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這類原因造成的根管治療的失敗。筆者近期接診1例上頜第二磨牙四根管病例,現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某男,20歲,因右上后牙疼痛1周到我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右上第二磨牙近鄰牙合面齲壞,齲壞達牙髓腔,探痛陰性,冷刺激陰性,叩痛+++,不能咬物,患牙合齦距離較低。X線示患牙根尖大面積陰影。診斷為右上第二磨牙根尖周炎。建議根管治療后嵌體冠修復。
給予去齲揭髓室頂,根管預備,測量牙根長度為腭根6#20mm,近頰4#18mm,遠頰4#19mm,生理鹽水沖洗,因患牙叩痛嚴重,首次給予開放處理。復診檢查患牙叩痛(-),給予生理鹽水沖洗,干燥,隔濕,暫封木榴油棉球。1周后復診行常規(guī)根管充填,插主牙膠尖拍片,此次拍片發(fā)現近頰有一未充根管影像,經過檢查發(fā)現近頰為雙根管。隨即進行近頰第二根管(MB2)預備,消毒,根充。因該患牙牙合齦距離較低,齲壞面積又大,根管充填觀察1周后該患牙行牙體預備,取模,行純鈦鑄造嵌體冠修復。1周后戴嵌體冠,修復體固位形態(tài)良好。
2 討論
一般情況上頜第一磨牙MB2幾率較大,為75%以上[1],廣大醫(yī)務工作者較為重視,都會仔細尋找。上頜第二磨牙MB2幾率各方面報道不同,而且隨著年齡增大,MB2發(fā)生率降低[2],治療過程中比較容易忽視,經常認為找到了三個根管就沒問題了,加上拍片角度原因和第二磨牙MB2根管細小,有時兩個近頰根影像會重疊在一起,所以比較難于發(fā)現,這就提醒我們在工作時更要仔細認真。此患牙牙合齦距離較低,如果行全冠修復,可能會導致固位不良,嵌體冠較適合這類牙體缺損的修復[3],充分的利用了髓腔固位,從而提高了修復質量。
[參考文獻]
[1]付昌平,趙紅軍.上頜第一磨牙MB2根管100 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6):3917.
[2]陳灝,范兵.上頜第二磨牙近頰融合根中MB2的錐束CT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2,28(4):313-315.
[3]徐建紅,張蓉.重度牙體缺損磨牙嵌體冠修復的臨床應用[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30):3387-3388.
[收稿日期]2013-05-28 [修回日期]2013-06-30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