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經(jīng)常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多次獲得成功的滿足,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能夠獲得學習樂趣和成功的機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果。為此,我們從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角度出發(f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以飧讀者。
一、巧用夸張手法,引發(fā)興趣效果
小學生活潑好動,記憶力強、模仿力強,通過夸張手法能夠使小學生的特點轉(zhuǎn)變成有利英語學習的積極因素。除了借助原有的教學資源(如教材、圖片、錄音、錄象等),運用夸張手法時還可以利用語言和非語言的表達(如身體姿勢、表情、動作等)方式,或?qū)煞N形式相結(jié)合(如童話、故事、小品、游戲等)的方式。英語教學的特性表明,凡是對教學內(nèi)容的表達比較強烈,對比明顯,不斷變化,帶有新穎和刺激的藝術效果,都會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牛津小學英語6B第二單元形容詞的比較級的教學時,可以通過比較直觀的甚至是夸張的演示,讓學生明白形容詞的比較級的意義和用法。老師可以像變戲法一樣從口袋里拿出盤好的一根橡皮筋,讓班上的兩名學生分別拽著兩頭,當把橡皮筋拉直的時候,學生可能會不由自主的說出:“Its long.” 這時老師再示意兩名學生不停的向兩邊拉橡皮筋,當橡皮筋被拉得越來越長,甚至可以繞教室一周的時候,老師不停帶著孩子們喊出:Longer,longer, its longer!”孩子們一個個情緒高漲,大腦所受到的直觀刺激與所要學習的語言材料在無形中已經(jīng)融為了一體,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學會了這個比較級的發(fā)音及意義用途。同樣在教big—bigger這一對詞語的時候,可以用吹氣球的方法。我想在這樣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學習的情趣和新鮮感,對所學的知識也會因此而印象深刻。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學生在心理上的許多積極因素被調(diào)動起來,使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在感官上出現(xiàn)了好奇和興奮,學習的興趣也由此產(chǎn)生。
二、巧設課堂活動,關注過程效果
課堂教學中,怎樣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認識自我,積極發(fā)展英語學習的主動性,毫無疑問,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活動是最關鍵的。所謂以學生為主體,是指在教學設計要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出現(xiàn),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課堂的主角。
1.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英語時間的增長,不同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活動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都想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但他們又不想這成功來得太過容易了。因而在設計活動的時候還得考慮到讓他們有一種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感覺。例如我們經(jīng)常喜歡做的游戲TPR。這個游戲我們就要根據(jù)不同的年齡階段給他們設置不同形式的內(nèi)容。低年級我們可以考慮單詞的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到了中高年級,我們就要將單詞慢慢擴充到詞組和句子,而且也不再只做聽說的訓練,還得加上讀寫的訓練。比如可以讓一個學生到前面讀老師給他的字條,根據(jù)字條表演之后,要求其他同學寫出這個短語。這樣的學習,不僅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活動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
貼進學生真實生活的活動最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也最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我們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A第四單元Halloween一課的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need?等重點句型時,由于考慮到西方的萬圣節(jié)離我們的真實生活比較遠,孩子可能一次不能融入那樣的情境中,在進行語言交際的時候會缺少一定的真實性。于是,我們就對教材作了一下開發(fā),把課文的情景換成班里或小組內(nèi)某個學生要過生日了,為他的生日聚會做準備。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就濃了,都搶著為自己的同學準備他們最喜歡的禮物。還有6A中Seasons一課,由于我們這是一個四季分明地方,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特點,每個學生也肯定有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我組織辯論賽的形式,用盡可能多的理由說服對方為什么喜歡這個季節(jié),這樣一來,學生就在自己的大腦里努力搜集所有可以用來證明自己觀點的句子,活動真是進行得熱火朝天。
三、巧變評價方式,提升激勵效果
1.通過評價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
新的《標準》在闡述評價的作用時指出,評價要“使學生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我在對學生、特別是學業(yè)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時,多從縱向加以比較,充分肯定他們的進步,鼓勵他們積極進取,不斷獲取成功,讓他們在點滴的成功中不斷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繼續(xù)學習的道路上充滿信心,能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去。例如,在課堂上一些簡單一些的單詞我就有意地讓學習上有一些困難的學生去拼讀,當他們成功的時候,適時地給他們一些表揚和肯定,也讓班里的同學去肯定他們,讓他們能感覺到英語學習的一種成就感。慢慢地,他們會因為平時點點滴滴的進步而增強學習的信心,而不在英語學習上自暴自棄了。
2.多用描述性語言進行評價
教師的只言片語,一舉手,一投足,都對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而教師的鼓勵又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在課堂中,或批改作業(yè)時,我常用Excellent/very good/Good等激勵性語言,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健康、愉快的心境。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切不可因為迎合學生而一味的表揚學生,如OK/Good等成為課堂教師的口頭禪。實際上,這樣的評價已失去作用和意義了。如果我們在評價中經(jīng)常使用一些描述性的語言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多對他們進行鼓勵,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成功所在,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譬如,當學生在課堂對話表演中取得較好的效果時,我們可以說 “Well done! I think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當學生在學習上取得進步時,我們可以說 “You are getting better with your lessons. Thank you for your hard working.”通過類似這樣的描述性的評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使他們從不斷的成功中獲取信心,促進他們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