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在對話教學設計上往往偏重于“課本閱讀”,而忽視“課外閱讀”,而且在對課本文章的閱讀指導上存在一些誤區(qū)。文章結(jié)合教學實踐,論述了目前英語對話教學中閱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英語課外閱讀中的問題提出策略。
關(guān)鍵詞 閱讀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1-0080-01
我們初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通常分為課本上的閱讀文章和課外的閱讀文章。閱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閱讀是指教師在講授課前或者講授課后,讓學生自己去大聲的讀一些文章。這樣除了會讓學生對新授內(nèi)容進行鞏固性的訓練外,也會在語言形式和意義兩方面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初步的語言實踐能力。閱讀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英語基礎的掌握程度。反思我們的課堂,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對課本上的文章閱讀非常重視,而對課外閱讀幾乎很少指導。而且在對課本上文章的閱讀指導上,也有一些片面。我認為目前英語閱讀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課堂閱讀不重情感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于所學文章是“讀讀會讀,背背會背,但是不喜歡”。在具體的應用中,他們的反映有時還太不熟練。這是由于我們在閱讀指導時片面追求發(fā)音的正確和語句的連貫,認為學生能夠把單詞和文本讀好背好就是唯一目的,而不注重情感的培養(yǎng),把生動活潑的語言教學變成了費時費力的機械教學。這樣教學不但讓學生失去了英語的興趣,而且只能讓學生會背了所謂文章,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對策] 在對課本文章閱讀時,應該指導學生體會英語語言中的美感、節(jié)奏、韻律,應該讓學生忘記漢語,不能在閱讀的同時把文章翻譯成漢語。讀課文時,不能一馬平川,毫無感情,機械的閱讀,而應該有感情的閱讀,體會出英語語言的美妙。
二、閱讀是為了考試
在新課改下,我們最反對的就是應試教育,即為了考試而學習。很多老師在課下給學生布置,一天做多少篇閱讀,這樣只會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反感。其實只要讓學生愛上閱讀,能從閱讀中體會英語,喜歡上英語,那他的考試成績自然會提高。因為英語作為一個語言學科,題海戰(zhàn)術(shù)作用并不大。
[對策]我們在課下布置時,不要讓學生去做什么閱讀理解,而是用其他形式去吸引學生去閱讀。
(一)在歌曲中訓練閱讀
兒童歌曲和童謠一般都有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和輕松歡快的節(jié)奏,通過歌曲去閱讀是一種既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又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閱讀的好方法。因此,我們不妨去找一些學生適合唱的歌曲,讓學生學習。在節(jié)奏和音樂的伴奏下,學生邊說或邊唱,邊做動作,能很快掌握一些句子。
(二)在表演中應用閱讀
小孩子都是喜歡表演的。在學生閱讀完以后,鼓勵學生扮演情境中的某一人物,使其興致勃勃地進入學習境界,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運用所學內(nèi)容進行對話,從而避免純背誦的單一和枯燥。例如教師可根據(jù)課文人物制作頭像,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充分應用閱讀成果。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個人素養(yǎng),表演對話內(nèi)容。比如表演結(jié)識新友或看醫(yī)生、借東西、問路等,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表達欲望,有了這樣的“學以致用”,會讓他們更加喜歡閱讀。
(三)大家都來講故事
小孩子都喜歡“出風頭”。如果能在課堂上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用英語去給其他同學講故事。在故事中學生會充分利用前期的閱讀成果,提高閱讀情感。學生在課堂上當了主角,在課下則會更加廣泛的去閱讀。
三、課外閱讀材料不夠
初中學生所學英語詞匯量少,語法少,適合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并不多。這就需要老師在課下多去尋找,但很多老師并沒有去做這個工作。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給教師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只有學生的閱讀知識量遠遠大于課本上的知識時,學生才能更容易,更好的學會課本上的知識。
[對策]我們可以多訂閱一些初中英語教學的報紙、雜志,可以多上一些相關(guān)網(wǎng)站去尋找。市場上有很多改編過的名著,也很適合初中生閱讀。
總之,閱讀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是學好英語的必經(jīng)途徑。在重視課內(nèi)閱讀的同時,必須進行更加廣泛的課外閱讀,這樣才符合新課改對英語課的基本要求。
(責任編輯 劉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