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觀察venaflow壓迫法預防婦產科高?;颊呱铎o脈血栓形成(DVT)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將我科80例DVT高危風險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采用venaflow的小腿充氣壓迫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小腿按摩法加序貫加壓襪,配合雙下肢等長收縮運動、平衡飲食及對癥處理,分別于第1、7天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癥狀體征、下肢靜脈彩超和血漿D二聚體測定,按照DVT診斷流程判斷。 結果 兩組均未見嚴重下肢DVT和肺栓塞(PE),實驗組下肢DVT發(fā)病率7.5%,雙下肢血栓1例、單肢體血栓2例;對照組下肢DVT發(fā)病率25%,雙下肢血栓2例、單肢體血栓8例;實驗組顯著地降低靜脈血栓的風險。另外,實驗組第7天靜脈流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venaflow壓迫法明顯地加快靜脈血流速,有助于預防婦產科高危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降低其靜脈血栓發(fā)生風險。
[關鍵詞] 靜脈血栓;小腿充氣壓迫法;靜脈流速;
[中圖分類號] R54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20-191-03
間歇性充氣(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泵壓迫小腿部可顯著地提高靜脈的流速,預防血栓形成[1]。有大量證據表明:其在骨科關節(jié)置換術、腫瘤手術及心臟手術中能夠顯著地預防DVT的風險[2],為進一步觀察其在婦產科患者中預防DVT的作用,我們進行venaflow的小腿充
氣壓迫法干預婦產科高?;颊呱铎o脈血栓(DVT)形成的臨床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0年6月~2012年12月,篩選適合研究婦產科深靜脈血栓高危風險患者80例,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知情同意后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采用venaflow的小腿充氣壓迫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小腿按摩法加序貫加壓襪。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產科患者合并中度以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多胎妊娠及長期口服避孕藥及剖腹產等,婦科腫瘤手術患者和肥胖患者;下肢靜脈疾患和既往靜脈血栓史排除。入選本組患者年齡22~67歲,平均(37.2±15.3)歲。
1.2 治療方法
根據我們先前報道的方法[3],具體為:實驗組采用venaflow的小腿充氣壓迫法,將:BS72-VENAFLOW(美國產)的小腿及足氣泵套在患者下肢上,設定壓力和時間周期,每日3次,每次30min;對照組小腿按摩法加序貫加壓襪,采用專人行患者雙小腿肌肉按摩20min,穿戴加壓襪10min,每日3次。同時,雙下肢等長收縮訓練方法,具體為:仰臥位,雙下肢自然伸直,雙上肢置于身體兩側,雙足背伸,持續(xù)5~10s后放松,恢復原位,雙足背伸與跖曲交替訓練,2次/d,10~20min/次;此外,注意平衡飲食及對癥處理。
1.3 診斷與檢測方法
DVT診斷主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彩超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綜合評估,臨床表現(xiàn)有患肢腫脹、疼痛,活動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轉。血栓部位壓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陽性);彩色多普勒靜脈血栓診斷和流速測定采用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美國GE公司生產)分別于第1、3、7天檢測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情況和左右股靜脈平均流速[4];同時分別與第1、8天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進行血漿D二聚體測定,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試劑盒購于上海博麥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DVT的發(fā)病率比較
兩組均未見嚴重下肢DVT和肺栓塞(PE),實驗組下肢DVT發(fā)病率7.5%,雙下肢血栓1例、單肢體血栓2例;對照組下肢DVT發(fā)病率25%,雙下肢血栓3例、單肢體血栓7例;實驗組顯著地降低靜脈血栓的風險,兩組DVT的發(fā)生率比較行x2檢驗,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50,P<0.05)。
2.2 下肢靜脈彩超證實的栓塞部位
下肢靜脈彩超顯示:兩組均未見髂外靜脈、股總靜脈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及其并發(fā)癥,小腿靜脈血栓3例;對照組見明顯腫脹4例,其中大隱靜脈栓塞2例、腘靜脈、脛后靜脈、腓靜脈、小腿肌肉靜脈叢處靜脈血栓等處靜脈血栓8例,從栓塞部位分析見實驗組DVT預防效果較好。
2.3 干預前后平均靜脈流速
比較見表1,兩組干預前后平均靜脈流速明顯增快,但第3天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第7天靜脈流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多發(fā)生于下肢;血栓脫落可引起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兩者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5]。一般認為:其危險因素包括原發(fā)性因素和繼發(fā)性因素,在原發(fā)性因素方面,而婦產科患者存在抗凝血酶缺乏、血栓調節(jié)蛋白異常、抗心磷脂抗體、纖溶酶原缺乏等因素;另在繼發(fā)性因素中可能有:中心靜脈插管、下肢靜脈功能不全、妊娠/產后、腎病綜合征、手術、臥床制動、惡性腫瘤化療、肥胖、心功能衰竭、口服避孕藥等等,故婦產科臨床中DVT發(fā)生并不少見,嚴重危及患者或胎兒的健康安全[6]。國內有報道DVT在婦產科發(fā)生率為14%~27%。根據國內外文獻報道[7],合并中度以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多胎妊娠及長期口服避孕藥等婦產科手術患者具有高危風險。經過近年來對DVT防治的臨床推廣,目前被大多數(shù)醫(yī)患所重視,目前預防DVT形成臨床教育、物理方法和藥物方法,由于藥物存在孕產婦及胎兒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單純的物理方法預防DVT被寄以希望。我們總結文獻認為:間歇性充氣(IPC)泵壓迫小腿部可預防血栓形成,與傳統(tǒng)的抗凝治療相比,此操作方法減少出血風險同時作用迅速,無毒副作用,是理想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物理方法[8]。但是,我們也注意到發(fā)現(xiàn)一定比例的小腿小靜脈血栓形成,我們認為這與女性小腿三頭肌不發(fā)達有關,尤其在臥床時小腿肌肉拮抗力下降,這些提示婦產科患者應該堅持小腿肌肉日常鍛煉,提高下肢靜脈回流的原動力。本組患者中彩超顯示下肢靜脈流速減慢,其與健康女性之間有明顯差異,在經歷7天的間歇性充氣泵壓迫后均顯著加快下肢靜脈流速。在干預之后的靜脈流速加快0.5~1倍,據此我們認為: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是預防血栓的基礎,除此外,我們早期的觀察發(fā)現(xiàn)PAI-1水平發(fā)生改變,印證了使用IPC后即能刺激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活性[3]。
本組患者研究證實venaflow的小腿充氣壓迫法顯著地加快下肢靜脈流速、降低靜脈血栓的風險,但是小腿靜脈栓塞仍然發(fā)生,發(fā)生率高達7.5%,其發(fā)生原因不十分清楚,可能與女性小腿肌肉不發(fā)達以及靜脈壁薄存在相關性,而且臨床上癥狀與體征均不明顯,是否對患者存在潛在危害性,目前難以準確的結論,需要進一步大樣本臨床觀察,就本實驗組采用單純的物理預防DVT方法而言,并未出現(xiàn)難以保守治療的DVT后遺癥,故我們認為一般情況下無須聯(lián)合藥物預防方法,積極做到加強DVT發(fā)生的臨床監(jiān)測,及時對癥處理。本研究中,我們認為使用venaflow過程中療程盡可能超過1周,保持1~2周內最為合適。
[參考文獻]
[1] Westrich GH,Bottner F,Windsor RE,et al.Venaflow plus lovenox vs venaflow plus aspirin for thromboembolic disease prophylaxi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06,21(6 Suppl 2):139-143.
[2] 邱貴興.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3(3):380-383.
[3] 翟劍,劉小雅,林芳.venaflow壓迫法預防婦產科高?;颊呱铎o脈血栓形成的初步觀察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8):143-145.
[4] 崔福榮.主動和被動活動下肢對老年前列腺術后患者股靜脈血流速度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5):1351-1352.
[5]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外科雜志,2012,50(7):611-614.
[6] 劉運霞,尹仲嬌,忻丹幗,等.圍生期婦女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25):150-152.
[7] 王辰,翟振國.肺血栓栓塞癥-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策略[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6,14(1):1-3.
[8] 林芳,劉小雅,翟劍.深靜脈血栓及間歇性充氣預防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yī)學,2012,18(12):27-28.
(收稿日期:201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