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的電影、話劇、大型晚會扎堆,成年觀眾都有點看不過來的感覺,但孩子們除了在六一節(jié)、暑期檔、賀歲檔能看到一些兒童電影、話劇外,其他時間卻很難看到兒童自己年齡段的東西。因此,健康的娛樂和積極的引導成為家長的期盼,在這種環(huán)境下,雜技演出的形式可否更針對兒童觀眾呢?
關(guān)鍵詞:兒童觀眾;雜技演出
[中圖分類號]:J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3--01
一、趣味性是吸引孩子的精髓
孩子是從游戲和表演的趣味性當中獲得娛樂和觀賞效果,又從娛樂和觀賞效果中體驗樂趣。這種趣味性維系著雜技藝術(shù)的觀演關(guān)系,使之得以繁衍生息,血脈相承。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也無論在雜技中運用多少高科技手段,沒有了趣味,也就是偏離了我們的雜技藝術(shù)的精髓,而偏離了藝術(shù)的精髓,雜技藝術(shù)自然也就背離了觀眾,也就背離了演出市場,最后被束之高閣,這是一種必然規(guī)律。能吸引住孩子的往往是很簡單,但有趣的節(jié)目,和吸引住成人的那種高難度技巧有很大的差別。
受到人們普遍歡迎的“騎白行車”和“椅子羅漢”等節(jié)目,之所以成為我們雜技藝術(shù)的保留節(jié)目,就是在演員輕松而和諧的交流和示意下,完成了令人驚嘆的雜技動作,其中所貫穿的就是一種民族固有的平衡、穩(wěn)定、對稱的文化精神,而這一文化精神就是從節(jié)目的編排一直到演出結(jié)束,通過“配角演員”頻頻制造“失衡”的麻煩等一系列動作間接滲透出來的。
比如兒童熟悉的體育活動除蕩秋千、跳繩、踢毽子、拋球等,即是游戲,也是傳統(tǒng)的雜技表演形式,它們也都經(jīng)過雜技藝術(shù)家們的提煉,編排成各種表演節(jié)目。如果針對兒童在演員服裝設(shè)計上配以孩子們喜歡的卡通服裝,色彩鮮艷,在節(jié)目表演過程中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參與其中。
二、打動孩子的滑稽表演
孩子在欣賞雜技演員于驚險氛圍中做高難動作,難免會產(chǎn)生一種緊張恐懼心理,滑稽演員以穿戴怪異的服飾,動作表演夸張高難風趣,幽默逗人的情調(diào),在釋疑解惑中,為人們送上了笑料。調(diào)節(jié)了演出氣氛,讓觀眾在審美欣賞中緊張的心情得以放松,好奇的心理得到滿足,達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如:滑稽表演《釣魚》,從開始時的釣到小魚表情與動作上的不耐煩,到最后的釣到一只大鱷魚的驚恐神態(tài),表演得惟妙惟肖,令觀眾捧腹大笑。飾演卓別林的演員戴著卓別林式的大禮帽、穿著燕尾服、特大號皮鞋,拄著文明棍,邁著鴨子步,表演小翻、跟頭、舞步、倒立等夸張性的技巧動作,滑稽演員穿著奇裝異
服在軟鋼絲上表演帶有滑稽、風趣、幽默感的高難技巧……都是運用滑稽的技法以夸張變形的動作,引起人們的審美情趣。
滑稽演員深入生活,創(chuàng)作出富有滑稽情節(jié)的作品,啟迪作用的人和事,是滑稽寓教于樂的特征。如:《抓煙》,滑稽演員對待勸阻他吸煙的人嬉皮笑臉,還不知羞恥地不斷以變魔術(shù)的方式拿出許多支煙,吸得吞云吐霧。最后,他被轟下臺去,YlM;觀眾的哄堂大笑。作品以此警示人們在公共場所要懂禮儀、講文明、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又如:《擦汗》中,滑稽演員假裝拼命干活勤奮工作,最后擦汗時,汗滴四濺,引起觀眾大笑,這個作品諷刺了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的思想,以此給人以啟迪,要正派做人不要做投機取巧的事。
人偶劇《喜洋洋》故事取材于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熱播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該劇在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標志性劇院演出,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市場火爆程度超乎想象。這部劇的成功讓我們看到小觀眾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大市場,走進劇場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會有一個“親友團’’尾隨其后。試想如果將《喜洋洋》的故事情節(jié)引入雜技演出,其中的羊、狼爭斗情節(jié)用滑稽表演來表現(xiàn),在節(jié)目當中再適當?shù)募尤胄∮^眾的“故事情節(jié)”。這些生動、有趣的節(jié)目不但吸引了孩子,也起到了寓教于樂的作用。
三、精彩的馬戲表演
馬戲表演中的馴獸節(jié)目深受人們的喜愛,動物在人的馴化下,摹仿人的動作、姿態(tài)、習俗,令人嘆服人與自然界的和諧共存,表現(xiàn)出人們的靈感和智慧。如:《馴熊》、《滑稽馴驢》、《馴駱駝》等節(jié)目。
《滑稽馴驢》顯示東北人的倔,毛驢的犟。有別于南方的《馴水牛》?!恶Z水?!繁憩F(xiàn)的是南方田園生活,水牛的溫順和人(牧童)悠閑可愛?!恶Z駱駝》再現(xiàn)北方人馴服大動物的勇氣和智慧。上海雜技團的《變鳥》,演員以嫻熟的動作,變出一只只孔雀、鸚鵡等在南方熱帶叢林中生活的鳥類。孩子有著天生喜歡自然、小動物的特點,愿意與它們接近、互動。
雜技藝術(shù)是屬大眾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多元化,潛在的市場也是多元化,我們要繼承發(fā)揚中國雜技的民族特色,廣泛取眾家之長、補自身之短才能在當今激烈的演出市場中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